韓國朝鮮為什麼叫半島?大家都知道朝鮮半島上有兩個國家,以“三八”線為界,以北是朝鮮,以南的是韓國曆史上,朝鮮和韓國本屬一個國家,兩國都以朝鮮民族為主體,為什麼會有兩種叫法呢?原來這是有深刻的曆史原因的,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韓國朝鮮為什麼叫半島?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大家都知道朝鮮半島上有兩個國家,以“三八”線為界,以北是朝鮮,以南的是韓國。曆史上,朝鮮和韓國本屬一個國家,兩國都以朝鮮民族為主體,為什麼會有兩種叫法呢?原來這是有深刻的曆史原因的。
朝鮮半島
“朝鮮”一詞最早出現于中國古籍《山海經》。海内經曰:“東海之内,北海之隅,有國名朝鮮、天毒。”“朝鮮在列陽,東海北,山南。列陽屬燕。”《尚書大傳》中的“朝鮮”即“朝日鮮明”之意。
箕子朝鮮
早在商代末期,商纣王的叔父箕子在武王伐纣後,被武王分封于朝鮮,這就是曆史上所謂的“箕子朝鮮”。箕子朝鮮的國都位于大同江流域今平壤一帶。
春秋戰國時期,我國東北部的東胡部落也陸續遷入朝鮮半島。
箕子朝鮮、衛滿朝鮮與三韓部落并列期
西漢初年,燕國人衛滿占領率千餘人進入朝鮮,推翻箕子朝鮮自立,史稱“衛滿朝鮮”,這也是朝鮮半島曆史中最早得到考古及文獻證明的國家。“衛滿朝鮮”控制了朝鮮半島的北部地區,與西漢燕地相鄰。
後來,有感衛滿朝鮮對漢朝的威脅愈來愈大,漢武帝在公元前107年滅掉衛滿朝鮮,并設置了樂浪、臨屯、玄菟和真番四郡,曆史上稱其為“漢四郡”。“漢四郡”的治理範圍仍在朝鮮半島北部地區。此後,“朝鮮”一詞便長期消失在中國典籍中。
漢四郡
聰明的朋友就會發現,無論是箕子朝鮮,還是衛滿朝鮮,抑或是後來的漢四郡,他們的統治範圍都在朝鮮半島的北部地區,那麼南部的都在幹嘛呢?
此時的朝鮮半島南部有馬韓,辰韓、弁韓三個土著小部族組成,着也就是我們所謂的“三韓”。“三韓”也即是早期的韓人。後來“三韓”部落以韓人為主體,又吸收中國東遷至韓半島南部的漢人移民和日本列島西渡至韓半島的日本人,逐步形成韓民族。這是後話,我們暫不細說。
在國家形态上,三韓部落逐步演變成百濟和新羅。至唐代,百濟被唐朝所統一,百濟國皇室成員向中國唐朝稱臣。
網絡配圖:李成桂推翻高麗王朝
到了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李成桂推翻高麗王朝,自立為王,創建朝鮮王朝,朝鮮王朝的國土大體上相當于今天朝鮮和韓國的總和。當時,朝鮮王朝與明朝政府保持着十分親密的藩屬關系,李成桂遣使請明太祖朱元璋裁定國号。朱元璋認為“朝鮮”是古名,而且“朝日鮮明”出處文雅,因此裁定朝鮮為新國名。此時的朝鮮便成為半島統一的代名詞。
朝鮮王朝曆27代君主共五百餘年。至1897年,高宗李熙稱帝改國号為大韓帝國。“韓”第一次從民間進入國号。為何被稱為大韓帝國呢?原來,近代以來,朝鮮高宗就不甘心對外使用中國所冊封的“朝鮮國王”的稱号,使用“韓”字意在表明廢止與中國的宗藩關系。後來,在日本的操縱下,清政府在甲午戰争中戰敗,高宗也終于得償所願。
1910年,大韓帝國與日本簽訂《日韓合并條約》,朝鮮半島正式并入日本成為日本領土。到1945年8月15日間,朝鮮半島接受日本統治長達三十多年。
當然,二戰結束後,日本戰敗,朝鮮半島獨立後又分化,南北雙方也都取依據曆史傳統而定國名,這些曆史大家都比較熟悉了。
今日之朝鮮半島
值得注意的是,在漢字文化圈裡,我們稱朝鮮和韓國,而在英文裡二者卻隻有方位之别,而無意思之分。英文裡Korea源自“Goryeo”,“Goryeo”的意思就是高麗。高麗是朝鮮半島曆史上比較強盛的一個統一國家,用“Goryeo”代指朝鮮大概也是習慣使然,正如在海外其他人常常稱我們為唐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