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蘭亭 圖:來自網絡
婆婆過世不滿百日,公公就先斬後奏領了一個女人進門,雖然是意料之中,但也是震驚的,畢竟公婆五十年的夫妻,共同養育了三個孩子,半生辛勞,兒孫滿堂。沒料到公公會薄情如斯,因為婆婆過世還不滿百日啊,況且公公都70歲的人了。
婆婆在世時曾跟我講,她們當年結婚是媒人介紹的,婆婆家在大山裡,田地少,姊妹多,家中靠賣柴火為生。公公家在城郊,地勢平緩,種稻養魚,日子相對過得好些,但缺柴火。
那年,公公給婆婆家送了兩條大草魚,一擔稻谷,從山裡拉回來一車柴火,順便把提着一個小包袱的婆婆帶出大山,第二天請叔伯親戚吃了個便飯就算結了婚。
後來城市發展,郊區變成了城區,公公和婆婆都進了工廠工作,退休後有養老金。三個兒子各自成家生子,在離父母不遠的地方買了自己的房子,既互相照顧得到,又有一碗湯的距離。每逢節假日,兒子媳婦帶着孩子上門,一家和樂,鄰居無不誇贊。
婆婆身形矮小,認得字,心思細膩,家裡家外,操勞一生。公公五大三粗,脾氣火暴,大字不識,多是甩手掌櫃。
倆人感情一直不好,公公經常打罵婆婆,三個兒子從小也怕他,但那個年代,一般都是看在孩子的份上忍受,幾乎沒有人會離婚的。兒子媳婦對婆婆都是尊敬的,她所有的不快隻來自另一半。
三年前,婆婆得了癌症,我們把她送到省城醫院,聯系專家治療。在婆婆治病期間,公公沒有去醫院陪護一天,沒有出一分錢。
婆婆出院後,說起來就淚水漣漣,講她這一生命苦,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了個壞脾氣的男人,年輕時為了兒子,苦捱,不敢離婚。到老了,經曆了一場生死,撿回一條命,老伴仍然不知珍惜。
幾個月後,癌細胞已轉移,隻能作保守治療。婆婆病情一天天惡化,公公對她依舊無任何的溫情可言。
有一天,婆婆跟我聊起身後事的安排,她絮絮叨叨地說被公公欺壓了一輩子,死後也不想和他合葬在一起,到陰間繼續受他的氣。說手上有一筆錢,要留到做喪事用……說到一半,瞅到公公進到房間來了,就住了嘴。
第二天一早,我送菜過去的時候,看到房間一地狼藉,婆婆說,昨天半夜,公公逼問她的錢在何處,她不肯說,公公到處搜,她的私房錢被他搜刮一空了。
做為媳婦我是很氣憤的,夫妻五十載,生兒育女苦了一輩子的婆婆時日無多,公公惦記的卻是她的私房錢,不可謂不悲哀。
但是他們是夫妻,我們做媳婦的又有什麼資格去幹涉?清官難斷家務事,多少夫妻間的暴力都被掩蓋在了這句話之下。說實話,如果就此質問公公,我也很擔心他倒打一耙,背上惦記老人錢财的名聲。
三天後,婆婆過世了,葬禮上的花銷,親戚多吃喝花費加上買墓地,很是花了一筆錢,公公依舊一毛不拔。最終的結果,還是買的雙人墓地,預留了公公的位置。很多女人活着的時候沒辦法做主,到死了,哪怕子女明知她的心意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婆婆過世後,三個兒子商量讓父親在三家輪流住,自己的退休工資自己花,不需要他幫忙做任何家務,也不需要接送孫子讀書,兄弟三人的房子離得不遠,附近有個小公園,還有老年曲藝社等,都是一起生活了幾十年的老鄰居,公公多的是地方可以娛樂,隻需要按時回家吃飯即可。
我們滿以為這樣的安排公公肯定是滿意的,哪知道,他死活不同意,天天躺在床上哀嚎,一幅不久于人世的嬴弱模樣,三個兒子沒辦法,輪流陪護,問他哪裡不舒服,他又哭又鬧,叫着老太婆怎麼不帶他走。要是不知前情,還真是覺得他夫妻情深呢!
公公這樣鬧騰了一段時間,輪流住的方案自然不了了之。然後突然就聽說他再婚了。三個兒子上門質問他為什麼招呼都不打一個,要再婚我們不反對,也要兩家人坐下來談一談吧?再說對方是個什麼樣的人你了解嗎?圖你什麼?公公大怒:老子找老婆還要你們做兒子的管?人家是圖我的人好。
我們姑且稱她為楊阿姨吧。50出頭,白淨豐腴,穿着鮮豔,看着十分開朗,當然比過世的婆婆年輕漂亮。圖公公的哪一點?圖他年紀大不洗澡嗎?人好?是有顔值有才華還是人品好?
我們了解到,楊阿姨是鄰縣的,老公過世幾年了,原來打零工不夠家中的混混兒子啃老。一女遠嫁指望不上。斷斷續續找過幾個老頭,偶然認識了公公,很快在楊阿姨老家辦了一場風光的婚宴,然後搬到一起生活,她很會哄人,原先脾氣暴虐的公公很吃她那一套。
公公一改之前和婆婆一起生活的邋遢模樣,衣服穿得整齊了,人也精神了,整個人煥發出了青春的光彩。在家也不當甩手掌櫃了,更别說挑剔飯菜不香了,家裡家外,活計搶着幹,把楊阿姨伺候得舒舒服服,白天倆人就看看電視,說說笑笑。
每天晚飯後,公公挽着楊阿姨的手一起去小公園散步,濃情蜜意,旁若無人地秀恩愛,一時間整條街道沸沸揚揚,甚至有一天公公去街上超市裡幫楊阿姨買内衣的事,更是成了大家茶餘飯後的笑料。
晨練的老阿姨紮堆都在講:女人要善待自己,不然自己先挂了,自有人頂你的位子,占你的房子,花你的票子。老爺爺們見面都在互相打趣,七老八十了還可以這樣玩?臨老了老了,賊心有了,賊膽有了,老伴一走,這下賊也有了。
聽說但凡公公伺候得不好,楊阿姨就鬧着要收拾行李回家,公公還得巴巴地陪小心說好話,才能哄得楊阿姨回心轉意,對楊阿姨的兒子更是視為己出,幫他找工作,跑前跑後。
兄弟仨很是為過世的母親不憤,大家更是恍然大悟,在婆婆過世後,公公拒絕去兒子家,還那樣作天作地,就是為迎楊阿姨進門作的鋪墊。
從法律上來講,我們并無反對老人再婚的資格,從道義上來講,公公的行為是應該受到譴責的,但那又如何?他一幅找到了真愛,老房子着火的模樣,有孝道壓在前面,子女也無法去指責。
我們小輩橫加阻撓隻會反目成仇。況且,有些照顧是子女替代不了的。雖然從感情上,我們都接受不了婆婆屍骨未寒,公公就迎新人進門的事實,但走的人終歸走了,也許公公就是覺得他年事已高,時日無多,才更加要及時享樂,更貪圖現世抓得着的溫暖吧。
最後商議的結果很無奈,我們不幹涉公公的生活,公公的退休金不菲,他願意養着楊阿姨和啃老兒子是他的事,我們也不會去貼補。
從此,除了過年過節必要性的禮節,我們很少再登門去看望公公了,因為看到他與新老伴的恩愛,就想到他從前對婆婆的刻薄。對比鮮明,憤懑卻又無能為力。
母親是一個大家庭的黏合劑,母親不在了,家也七分八散,不複往昔。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