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居民都是一日三餐,東西方的文化與食品雖然差别根大,但從一日二餐過渡到一日三餐幾乎是同時進行的,除了特殊情況外,人們遵循一日三餐是符合生理特點和生理需要的。
01
人為什麼一天要吃三餐?
1:生物鐘
人們通常一天吃早中晚三頓飯,因為在這三個時間裡,人體内的消化酶特别活躍,生物什麼時候進食是由生物鐘控制的,每次吃多少食物是由其他器官控制的。
控制食物攝入的器官是大腦下丘腦中的飽腹中樞和攝食中樞,通過控制動脈和靜脈中的血糖水平,促使身體攝取食物。
當攝入達到所需量時,由飽腹中樞下令停止。此外,飽腹中樞通過調節體内遊離脂肪酸的量,幫助飽腹中樞控制食物的攝入量。
2:大腦
一些日本科學家認為,一日三餐對于保持大腦的正常功能也是必要的,人腦在人體每天的能量消耗中占很大比例,約占成人的18%,而且大腦的功能隻能是葡萄糖,每天大約需要110-145克。
我們知道,澱粉可以轉化為葡萄糖,人體肌肉中經常儲存有120g左右的澱粉,這部分澱粉不能馬上轉化為葡萄糖被大腦吸收,需要肝髒轉化。
如果以碳水化合物為食物,肝髒每餐最多隻能為大腦提供50克左右的葡萄糖,那麼肝髒一日三餐為大腦提供的葡萄糖量與大腦的消耗量相吻合。
3:腸胃
從食物經過腸胃的時間來看,一日三餐也是合理的。
當食物被咀嚼起來吞進腹部,渣滓通過糞便排出時,一般是固定的,食物從食道到達胃大約需要60秒,4小時後到達小腸,4-15小時後到達大腸。
也就是說,食物在胃裡停留的時間在4小時左右,所以早中晚三餐,間隔4-5小時是合理的。
02
一餓就心慌、乏力,還伴着手抖?是低血糖嗎?
低血糖現象包括有饑餓、心慌、出汗、手抖、視力模糊、無力等,嚴重的低血糖會出現神經精神症狀,包括有反應遲鈍、定向力障礙、嗜睡,嚴重的時候昏迷。
低血糖現象常見于糖尿病患者,在服用降糖藥物的時候由于飲食量過少,或者運動量加大,或者降糖藥物過量,導緻出現低血糖。
糖尿病患者血糖<3.9mmol/L為低血糖,非糖尿病患者血糖<2.8mmol/L為低血糖,一旦出現低血糖應當立即食用含有糖分的飲料、點心和糖果等。出現神志的改變,應當緊急去醫院給予靜脈輸注葡萄糖。
低血糖的常見現象有饑餓、心慌、出汗、手抖、視力模糊等。
03
除此以外,還需注意這3個原因
——腸胃疾病
很多人是腸胃疾病引起的,尤其是腸胃潰瘍,比如十二指腸潰瘍,這類人空腹時特别容易出現胃部不适,甚至會引起心慌、手抖。
如果腸胃不适,一定要積極治療腸胃疾病。
——甲亢
甲亢也叫甲亢,患者的甲狀腺會分泌更多的甲狀腺激素,刺激身體的新陳代謝,加速糖類物質的消化和分解。
這類患者,因為代謝異常,身體消耗重,更容易出現饑餓感,血糖不足,這時人們往往會認為是低血糖引起的,會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帕金森
帕金森病,又稱阿爾茨海默病,會導緻手抖,這是由于大腦中多巴胺神經元的異常凋亡引起的,多巴胺是大腦中非常重要的遞質。
如果體内多巴胺的含量降低,患者的興奮性就會降低,産生靜止性震顫,如肌肉僵硬或步态異常,而帕金森藥物則可能引起心慌。
04
緩解饑餓時心慌無力,牢記4幾點
生活中經常出現心慌手抖的人,如果他們覺得自己的生活受到了明顯的影響,可以嘗試這些方式來幫助緩解。:
1:查找原因,對症治療
偶爾出現的異常症狀,吃完後很快消失,不需要太擔心,一般是生理原因,如果經常心慌手抖,要及時去醫院檢查,明确具體的不适原因,再去針對性治療。原發病治療後,心悸、手抖症狀自然可以減輕。
2:保護腸胃功能
生活中要保持合理健康的飲食,注意三餐的定時定量,盡量以清淡為主,平時可以吃一些養胃的食物,比如小米粥、南瓜、山藥等。
保證胃腸道不會因為飲食不正常而出現某種功能下降,注意避免攝入酒精,喝酒會傷肝傷胃,辛辣刺激性食物盡量少吃。
3:及時給身體補充能量
感覺餓的時候,要及時補充能量,特别是一些節食減肥的人,勸你盡早放棄這種做法,這樣做容易打亂體内内環境的平衡,也容易誘發暴食症,對健康造成很大威脅。
在飲食上,盡量保證營養均衡,如果條件允許,也可以選擇少吃多餐,這樣不容易覺得餓,也可以減輕腸胃壓力的負擔。
4:睡眠充足,積極鍛煉
保持充足的睡眠對健康有着非常積極的意義,建議每天睡眠7-8小時,同時,适當的一些運動可以加速新陳代謝,加速血液循環,增強免疫力,預防疾病。
正常情況下,即使身體處于饑餓狀态,一般也不會出現心慌手抖的症狀,如果經常出現這種症狀,一定要積極就醫。
原發病治療後,這些異常不适症狀也可得到緩解,當然,要預防異常症狀,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也很重要。
預防疾病,從身邊的小事做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