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這輛落地70萬的奔馳V級來說,内部做工用料如何,理論上應該是MPV的天花闆。那實際情況如何呢?今天就把這輛車拆開,從防撞梁開始看。
前防撞梁
單層沖壓鋼闆
令人大跌眼鏡的是這輛奔馳車,居然用了一根單層沖壓鋼闆防撞梁,拆過這麼多奔馳,幾乎無一例外都是鋁合金,現在怎麼和大衆一樣了。這根防撞梁的厚度為1.74毫米,寬度能覆蓋77.37%。防撞梁與杠皮之間沒有行人保護泡沫,甚至沒有任何緩沖材料,更不用說主動引擎蓋了,這是非常老舊的設計。
海外版本的V級也是單層沖壓鋼闆防撞梁,這倒是一視同仁,甚至國内版本還要更好一點,中央部分額外焊接了一層加強鋼闆。
前防撞梁與水箱之間的距離超過了100毫米,預留了比較大的緩沖空間。
ACC雷達被裝在奔馳标的後方,低速碰撞時,柔軟的塑料杠皮會起到一定的緩沖作用。
車頭副駕駛一側安裝了空氣懸架的氣泵,這個位置比較容易受到撞擊,如果充氣泵或氣管損壞,會導緻車輛無法行駛。
這輛車使用了一個非常結實的玻璃水壺,并且有一組管路深入到水壺之内,利用發動機溫度對玻璃水進行加溫,便于在冬季保持玻璃水溫度,不容易結冰,噴出也不容易結霜。
這輛車的前防撞梁非常寬,能覆蓋到25%碰撞測試的範圍,副縱梁“Shotgun”比較短小,很明顯不是新的設計。
前防撞梁下方增加了應對40%碰撞測試的吸能盒,在實際碰撞中幾乎不起什麼作用。
前縱梁與防撞梁之間沒有可拆卸吸能盒,隻是在縱梁前端設計了潰縮褶皺。這種設計哪怕是發生低速碰撞,都很容易讓縱梁變形,就需要切割焊接修複,不僅對二手價格有很大影響,而且還降低了修複後的安全系數。
後防撞梁
單層沖壓鋼闆
後防撞梁同樣是單層沖壓鋼闆,厚度為2.06毫米,能覆蓋車尾的60.53%。
後吸能盒十分“袖珍”,帶有潰縮褶皺,沒有打孔。
後防撞梁要凸出于後尾門很多,能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
碰撞測試
目前奔馳V級隻在歐洲進行過碰撞測試,拿到了五星的成績,但國内生産的車型,國外測試數據僅作參考。
總結
怎麼跟大衆似的? 相比我們拆過的這麼多奔馳車來說,這輛奔馳V級的防撞梁實在令人大跌眼鏡。前後防撞梁都使用鋼材,沒有半點兒鋁合金,前防撞梁還沒有獨立的吸能盒,甚至連行人保護泡沫都沒有,看着就跟大衆一樣,甚至還不如現在的大衆。這是可花了六七十萬買的奔馳啊,這種心理落差,簡直就是“斷崖”。 那麼關于這輛車底盤的情況如何呢?還是請各位繼續關注我們後續的拆車内容吧。(本文及視頻中的測量數據結論觀點僅對此輛車負責,測量數據對公示的實驗方法負責。)
2020款奔馳V級防撞梁評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