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藏傳佛教跟内地佛像的風格

藏傳佛教跟内地佛像的風格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19 05:19:20

漢代以來,佛教在中國大地上廣為傳播,幾乎滲透到中國的每一個角落。佛像以及其他用以解釋佛教教義的形象對佛教的傳播起到很大作用。但是随着藏傳佛教的興起,很多人會疑惑,例如漢傳佛教和藏傳佛像都有彌勒佛,但是怎麼造型相差甚大,到底為什麼?漢傳佛像和藏傳佛像到底該怎麼區分?借用手頭上幾款地中海蛋白石的佛像跟大家聊一聊。

古代印度佛教并沒有偶像崇拜,佛像是後來逐漸出現的,有一種說法——“滅度說”,佛像是在釋迦牟尼涅槃後200年才出現。另一這說法——“在世說”,釋迦牟尼在世時已經有佛像流傳,兩種說法各有依據,尚未統一。

藏傳佛教跟内地佛像的風格(漢傳佛像和藏傳佛像的區别)1

漢傳佛教自印度傳入,經過長時間的演變,融入中國傳統觀念,無論漢傳藏傳,佛像形成一個體系,形象、姿态、服飾等均有一定儀軌(規範),佛、菩薩、羅漢等種類數量有限。我們在寺廟、石窟常見到的是屬于佛教顯宗的佛像,作為瞻仰、禮拜的對象。特點是:

地中海澳寶 普慈觀音雕刻擺件

1: 佛像主從分明。佛、菩薩、羅漢、高僧等度量有明确規定,标準化較強。形象完整,表情和悅,西藏佛像所特别強調的兇忿形象在内地逐漸淡化了,儀态穩定,因此,各地佛像形象大多雷同。

藏傳佛教跟内地佛像的風格(漢傳佛像和藏傳佛像的區别)2

地中海蛋白石 達摩祖師擺件

2: 佛像形象漢化,宋元以後外來的區影響日趨淡薄,除肉髻等顯著的佛像特征外,已經改造為中國式的佛像形象:造型簡單,寬袍大袖,面相圓潤豐滿,沒有了犍陀羅造像的鼻直而高、薄唇等西方人特征,造像與東方人輪廓相近。佛像清純端莊神态安詳。為中國民衆喜聞樂見的形象,符合中國人的審美意識。如五百羅漢均參照國人形象塑造。

藏傳佛教跟内地佛像的風格(漢傳佛像和藏傳佛像的區别)3

地中海蛋白石制作的觀音雕刻擺件

3: 佛像帶有封建文明氣息,明、清兩代的宮廷造像大多以西藏造像為範本,同時又融入漢地審美觀念和傳統表現手法,風格獨特,傳承脈絡清晰,更加注重細節的表現手法,浮雕珠寶密實鑲邊。佛像莊嚴肅穆服飾完整,衣裾自然流暢而優美,璎珞遮掩,很少像印度早期佛像那樣袒露身體。

藏傳佛教跟内地佛像的風格(漢傳佛像和藏傳佛像的區别)4

地中海蛋白石 多羅尊觀音雕刻擺件

4: 佛像滲透儒家仁愛觀,造型體現慈悲為懷普度衆生精神,得到中國民衆的信賴和接受。

藏傳佛教也是從印度傳入,曾受漢傳佛教的影響,但經過衆多教派的發展,佛像造型自成體系,藏傳佛像也屬于自己的一定儀軌(規範)。和漢傳佛教比較,有很大的區别。

藏傳佛教跟内地佛像的風格(漢傳佛像和藏傳佛像的區别)5

地中海蛋白石 藏傳綠度母擺件

① 佛像類型多。藏傳佛教神靈體系龐大複雜。佛、菩薩、金剛、羅漢、天王、護法神等形象多達千餘種,寺廟中常見也有上百種。

藏傳佛教修習經典和義理,修習的組織和形式都和漢族地區的佛教有所不同,特别是許多苯教神怪經過的改造,使佛經中原有的佛、菩薩、護法神等大為增加。一些苯教的祭祀作法儀式也被佛教吸收,再加上後期印度教的影響,在繪畫雕刻上呈現出千奇百怪的形象。

藏傳佛教跟内地佛像的風格(漢傳佛像和藏傳佛像的區别)6

地中海蛋白石 吉祥天母雕刻佛牌

② 佛像變化多。佛像的形象千奇百怪,都是佛的變化身,按照密宗的理論,佛具有兩種變化身,有時顯現真實身(自性身),有時顯現忿怒身(教會輪身)。真實身也就是我們平時都認識的标準形象的佛、菩薩像。這些表情平靜、四肢正常的造像,在圖像學上也稱為寂靜尊。

忿怒身的形象也就是那種牛頭馬面,表情激憤,多眼、多頭、多手多足,張牙舞爪的各類明王、金剛等等。圖像學上稱為忿怒尊。

不過,這些忿怒形的佛像是護法神,不是惡鬼。這些都是佛菩薩故意變化成那種兇惡的模樣來吓唬邪魔的當然這邪魔除了指有意破壞佛法的魔鬼外主要還指阻礙僧人修法的思想上的魔障,例如,佛教認為貪、瞋、癡等等都是人生一切苦惱的根源,而有些人就是擺脫不了這些苦惱的幹擾,所以佛變化成這種怪模樣來吓唬和教化他,使他驚醒并教以咒語來令他修法。咒語也即明言。這就是所謂的明王。

藏傳佛教跟内地佛像的風格(漢傳佛像和藏傳佛像的區别)7

地中海蛋白石 藏傳綠财神佛牌

③ 獨有雙身佛。俗稱歡喜佛。受印度佛教派影響,認為男女和合才能獲的宗教上的解脫。屬于密宗教派,是最艱深的修行階段。代表密宗修煉方法,男身代表智慧,女身代表禅定,隻有定慧兼備,才能即身成佛。

藏傳佛教跟内地佛像的風格(漢傳佛像和藏傳佛像的區别)8

地中海蛋白石 大白傘蓋佛母佛牌

④ 女佛數量大。藏傳佛像中度母(女佛)的形象衆多且造型端莊清秀,以“聖教度母”為代表,是密宗信奉的佛母,據傳說,度母是觀音菩薩淚水所化。藏傳佛像中也有觀音、文殊、普賢等菩薩等,但形象和漢傳佛像體系不完全相同。

藏傳佛教跟内地佛像的風格(漢傳佛像和藏傳佛像的區别)9

地中海蛋白石 藏傳金剛持佛牌

⑤ 藏族文化中,唐卡是一種獨具特色的繪畫藝術形式具有鮮明的民族特點獨特的藝術風格描繪出神聖的佛的世界藏傳佛像富有濃厚的宗教色彩。藏傳佛教信徒相信通過裝藏、唐卡佛像畫像與真佛無二,将其供奉和修持,同樣能得到佛的加持 。

随着世代變化,唐卡已經不局限于繪畫的形式,可以雕刻在木材寶石玉石上,所以很多唐卡畫師認為地中海澳寶,硬度高,顔色古樸,高瓷細膩的特點,十分适合雕刻唐卡佛像,但必須嚴格遵循量度比例,轉換質材,推陳出新,實現了平面唐卡的立體化表達,也方便了藏傳佛教信仰人士随身攜帶。

下面小編就舉個例子,彌勒佛是大家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佛像,在很多顧客印象中彌勒佛應該是大肚、笑口常開的形象,這是彌勒佛在漢傳佛像中經常出現的“大肚彌勒佛”。

藏傳佛教跟内地佛像的風格(漢傳佛像和藏傳佛像的區别)10

(澳寶彌勒佛雕刻擺件)

彌勒佛又稱阿逸多菩薩、彌勒菩薩,是世尊釋迦牟尼的繼任者,未來将在娑婆世界降生修道,成為娑婆世界的下一尊佛,即賢劫千佛中第五尊佛,常被稱為“當來下生彌勒尊佛”。所以在藏傳佛教中,彌勒佛也有不同的佛像,下圖的地中海蛋白石彌勒佛雕刻佛牌與唐卡藝術結合,精巧的紋理背景,濃厚的民族特色。

藏傳佛教跟内地佛像的風格(漢傳佛像和藏傳佛像的區别)11

(澳寶藏傳彌勒佛雕刻佛牌)

在藏傳佛教唐卡中,彌勒佛還會以這種彌勒菩薩的造型出現,所以漢傳佛像和藏傳佛像還是存在很大區别的。

藏傳佛教跟内地佛像的風格(漢傳佛像和藏傳佛像的區别)12

藏傳唐卡中 彌勒佛還有這樣的造型 所以跟漢傳彌勒佛對比還是很鮮明的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