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曆來是一個禮儀之邦,大到國與國之間的外交,小到個人的吃喝拉撒,都有一套嚴格而豐富的禮儀制度。 茶道是一種以茶為媒的生活禮儀,也被認為是修身養性的一種方式,它通過沏茶、賞茶、聞茶、飲茶、增進友誼,美心修德,學習禮法,是很有益的一種和美儀式。喝茶能靜心、靜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雜念,這與提倡"清靜、恬澹"的東方哲學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内省修行"思想。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茶文化的靈魂。
人們通過品茶活動來表現一定的禮節、人品、意境、美學觀點和精神思想。它是茶藝與精神的結合,并通過茶藝表現精神。興于中國唐代,盛于宋、明代,衰于清代。中國茶道的主要内容講究五境之美,即茶葉、茶水、火候、茶具、環境,同時配以情緒等條件,以求"味"和"心"的最高享受。比如,對個人的儀态就有明确規定:站如松,坐如鐘,行如風,卧如弓。尤其是對常在外面奔波的男人,個人儀态一定要按照這個标準來做,否則,會被人厭惡,失去很多發展機會。
經常會看到别人倒茶給我們的時候,有些人便敲桌三下,這其實是中華茶道的一種禮儀。
“喝茶敲桌禮”是個特别有意思的動作,它充分體現了古人“君子之交淡如水”的高雅情懷,君子之間心懷坦蕩,不用講究太多禮節及客套話,所以喝茶的時候,輕敲桌子示意就好。
再看“敲”這個動作,我們最熟悉的是寺廟的僧人敲木魚,僧人敲木魚,一是可以發出清脆的聲音,便于僧人掌握誦經的節奏,二是“自醒”,古語雲“魚晝夜未嘗合目,亦欲修行者晝夜忘寐,以至于道”,意思是木刻成魚,晝夜敲打,是為了警示修行的人晝夜修行,不可慵懶,直至成功。所以,“敲”或者說“叩”這個動作,在添茶的時候,除了感謝,也有示警的意思,意思是從我這個角度看,杯子已經添滿茶了,我敲擊桌面”,向對方示意“謝謝”的同時,也是向對方示警“滿了,可以了”。
“叩茶禮”有什麼講究呢?
第一種,晚輩給長輩倒茶。長輩可以用一隻手指在茶杯邊緣輕敲一下桌子,以表尊重。如果長輩對晚輩尤為欣賞,也可以用中指在茶杯邊緣輕敲桌子三下,以表欣賞之意。
第二種,平輩給平輩倒茶。年齡相仿者之間不必過于追求繁瑣的禮儀,受茶者隻用食指和者中指并攏,輕敲桌面三下便可,這樣足以表達尊重之意。
第三種,長輩給晚輩倒茶。倒茶之人為長者,受茶之人為晚輩,理應将右手握拳,拳背朝上,用五指輕敲桌面三下,意為五體投地叩拜之禮。
傳說這一禮儀的發明人,是為那個喜歡微服私訪的乾隆爺。時至今日,叩手禮成為茶道四大禮儀之一。一次微服私訪的乾隆爺心血來潮,表示要給周圍的大臣們倒杯茶,就在熙熙攘攘的茶館裡,這可讓大臣們犯了難,皇帝給自個兒倒茶,要是在宮裡,不得立刻馬上跪地磕兩個響亮的頭,然後喊出那句經典台詞“折煞奴才!”,可是在這茶館裡可如何是好,不能暴露老大的身份啊!
不知是誰急中生智,想出了這個法子,用兩個手指跪在桌上向乾隆皇帝示意:“皇上啊,知道您這是來體驗生活了,但是當小弟的也不能壞了規矩啊,不能給您磕頭謝恩,這權當是給您叩頭啦!”看到“奴才”們的表現,乾隆爺很高興,既沒有掃了自己的興緻,也沒有失去了禮節,不禁喜形于色,不得不說,這個臣子還是非常聰明滴,腦瓜子也夠靈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