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崔同學吃輔食也有一陣子了,到現在可是嘗試了不少菜色,各類青菜啦,土豆、山藥、胡蘿蔔啦,牛肉、鳕魚啦……聽起來可真是夠豐富的。
面對這麼多食材,小小崔同學肯定大飽口福了吧,小編本想來個菜式荟萃,可小小崔媽媽發來一圖。
給了極其委屈的一句台詞“其實内容我真的有換過!”
小編也禁不住笑出豬叫,的确輔食的某個階段還真是讓人一言難盡。不過顔值可以慢慢修煉,内涵才最重要哦。今天咱們就來探究一下輔食的幾個内涵君吧。
01輔食怎樣才能吃的更健康我們經常會強調,輔食要做到營養均衡、搭配合理,才能有利于寶寶的生長發育。可究竟怎麼搭配才叫合理,什麼樣就算營養均衡了呢?這裡面有幾個原則,可以幫助大家更好的理解。
第一條 做到“種類多”
家長大多都有一個心理,就是一旦覺得什麼東西有營養,特别好,恨不得頓頓給寶寶吃。
拿三文魚來說吧,因為聽說三文魚富含DHA,對寶寶的大腦發育有益,于是很多寶寶每天的肉類,都會被三文魚占據。
三文魚的營養價值高嗎?确實高。
适合寶寶吃嗎?很适合。
那隻吃它就夠了嗎?當然不夠。
三文魚的蛋白質和DHA含量都高,這沒錯,但和豬肉、牛肉比起來,鐵、鋅的含量則低的多,如果總是隻吃三文魚,鐵、鋅的攝入可就難以保證了,這也是為什麼通常都會建議,寶寶最好紅肉白肉交替着吃。所以,你看,沒有哪種食物是可以好到滿足身體所有需求的,要想寶寶真的什麼都不缺,就需要廣撒網。
再者,也并不隻有昂貴的三文魚富含DHA,很多其他海魚的DHA含量不見得少到哪裡,比如鲅魚的DHA含量是1012mg/100g,青花魚的DHA含量是1401mg/100g,都和三文魚不相上下,另外刀魚、帶魚、沙丁魚的DHA雖略少一些,但畢竟寶寶每天對DHA的需求量隻有100mg,常吃一樣可以滿足需求。
從數據對比很容易看出,食物之間其實是有可替代性的,沒有多少非此不可的情況。家長們不必總是被一些誇張宣傳所禁锢,導緻寶寶的餐單過分單一,這樣反而限制了其他營養的攝入。讓食材豐富起來,實現寶寶的營養均衡,就會變成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第二條 懂得“按比例”
買回各種各樣的食材很簡單,可寶寶的肚子就那麼大,總不能一股腦全塞進去吧。怎麼才能讓他在有限的進餐量裡,吃的營養全面呢?
可以記下一個簡單,主食、蔬菜、肉類的進食量大緻保持在2:1:1。
很多飲食指導書籍,都會給出比較參考數據,比如每天蔬菜吃多少克,肉吃多少克等等。這樣的表述當然更加科學且精确,隻是在操作的時候,往往會有一些幹擾因素,讓精細的家長發愁:
到底肉是生的時候稱,還是熟的時候稱?
稱的時候控幹水分,還是洗完馬上直接稱?
稱完了做出來,必須全都吃完嗎?吃不下怎麼辦?
如果你也被這些問題困擾過的話,不妨試試按比例的方法。每頓輔食,在寶寶能接受的進食量内,讓主食占據一半的量,再加上四分之一的蔬菜,和四分之一的肉類,基本就可以達到營養的均衡性了。
可能家長會問,這是按體積算還是按重量算呢?答案是綜合考慮,大緻即可。之所以給這個比例,就是為了讓大家在量上能有一個起碼的概念,明白主食為主,菜肉各半的進食原則是健康之本,避免被數字綁架,舍本求末。
畢竟寶寶每天,甚至每頓的進食量都會有波動,很難永遠按着标準推薦量吃飯。盡量争取達到推薦量是目标,略多那麼一點或少那麼一點,其實不影響什麼。比例上保持合理,在一個長期的區間去衡量的話,營養偏頗就不會過大。
說到頭,養育是一件沒有絕對對錯,也沒有絕對标準的事情,更多的是一種大方向上的指引。隻要大方向對了,細節是可以根據寶寶的自身特點做調整的。
02輔食制作的幾個小誤區“稠”的假象
不要總覺得輔食炖煮的越久越好,沒準你會因此讓寶寶吃不飽哦。聽起來很玄乎,但舉個例子就容易明白了。
一鍋水加入一碗米飯,熬上十分鐘和熬上半小時,結果有什麼不同?
一個稀,一個稠,這當然是傻子也能看出來的事兒。
可實際上不管稀稠,這鍋粥裡的糧食量并沒有變化,始終就隻有那一碗米飯。稠隻是因為米粒吸收了更多的水,膨脹的更大,使粥看上去似乎更有内容而已。
在生活中,寶寶吃了一碗稀粥,家長可能會覺得有點少,還會再加上其他主食。而如果寶寶吃了一碗很濃稠的粥,家長卻往往不會再擔心他沒吃夠了。
這就是假稠造成的隐患,如果寶寶長期主食攝入不足,會造成增重緩慢,影響生長發育哦。同類情況還發生在面條、餃子的身上(餃子隻有外面一層皮是主食,裡面都是菜、肉,對于寶寶來說薄皮兒大餡兒可不值得推崇哦)。
所以制作輔食時,一定要注意主食的絕對量,不要被食物的外表迷惑住了。
輔食泥中葉菜和肉的正确做法
可能你會覺得,這不是最簡單的基本手藝麼,還能有什麼問題。嗯,問題不但有,還很隐蔽呢。
葉菜是用輔食機蒸熟打爛給寶寶吃嗎?不,葉菜應該是燙熟,切碎了吃。
給寶寶吃葉菜,為的就是獲取其中的維生素和纖維素。可高溫蒸煮會極大的破壞維生素,再用料理機把菜打成泥,纖維素也就被破壞的所剩無幾了,這樣的菜寶寶吃下去還有多大意義呢?
所以葉菜應該是在開水中汆燙熟後,拿出來用刀剁碎就可以,這樣才能最大程度的保留葉菜中的營養,發揮菜的作用。
至于肉泥,很多人則是順序上不合适。
如果先把肉打成泥,再蒸煮的話,加熱過程中,肉泥又會結在一起變成團,對于剛添加輔食不久的寶寶來說,依然很難下咽。所以應該先将肉蒸煮熟透後,再用料理機打成合适的性狀。
制作輔食的衛生把控
用清水或肥皂洗淨雙手再做輔食,這個算是基本素養了,但在制作過程中,如果從做肉轉而去做生食的水果類的話,也一定要記得随時清洗雙手;
刀具和案闆,也應該按照生熟分類,不要混用,畢竟沖洗未必能徹底帶走可能存在的寄生蟲,為了預防,應該養成生熟分開的習慣;
寶寶的一應輔食用具,雖然強調要保持衛生,但并不推薦使用消毒産品或清洗劑。殘留的消毒成分容易和輔食一起,被寶寶吃進肚裡,造成過敏或腸道菌群紊亂的問題。所以寶寶的用具用流水或開水清洗,并徹底晾幹就行,也可以定期高溫消毒。
03輔食儲存的學問給寶寶做輔食,就像到了小人國,什麼都得用袖珍版的。即使如此,寶寶還是常常吃不完,剩下的輔食倒掉實在可惜,可不扔下頓再吃,又怕不衛生。咋辦?
要選擇合适的儲存器具
出于多重考慮,我們更推薦使用專門的嬰兒輔食盒。
從材質上來說,輔食盒更安全,也更耐熱耐凍,禁得住冷凍室和蒸鍋的雙重考驗;
從效果上看,輔食盒的蓋子是完全密封的,這樣能減少空氣對食物的氧化,有效延長儲存時間,并保持食物的新鮮度;
從使用上看,輔食盒的容量規格衆多,可以根據寶寶的食量,選擇相應容量的輔食盒儲存,這樣一次一盒,既方便又衛生。
儲存空間最好獨立
冰箱的冷凍室中,往往還會有很多其他家庭食品,比如生肉啦,海鮮啦之類,這些食物如果和寶寶的輔食放在一起,容易造成交叉污染。所以最好單獨辟出一個抽屜,專門存放寶寶的輔食。
單獨存放也減少了冰箱開合時,對輔食存放空間溫度的影響,穩定輔食在儲存期的品質。
儲存輔食在種類上要有所選擇
并不是所有輔食都适合長時間冷凍儲存的。很多家長為了方便,會一次做出好幾天的輔食量,然後分裝冷凍。但通常肉類更适合這樣的操作,而蔬菜特别是葉菜類,就不建議這麼做了。葉菜加工後,時間一長容易氧化,不僅營養大打折扣,還可能會産生一些有害物質,所以還是即吃即做更好。
Tips:如果輔食需要在冷藏室短時間儲存,那麼一定要記得蓋上蓋子,并且吃前需要徹底熱透。
好了,今天小小崔就先聊到這裡。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的輔食知識,可以到育學園APP中查詢相關内容,我們還有豐富的輔食菜譜,可以為大家提供一定的參考。你對輔食還有哪些疑問或心得呢?歡迎大家來評論區一起讨論哦。咱們下期再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