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鮮卑族的來源去向

鮮卑族的來源去向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08 18:18:13

煙波微妙,太湖一畔,燕國餘脈,武學冠世,金庸大俠以寥寥數筆就勾勒了一個神秘世家的輪廓。“燕子塢”和“慕容家族”是所有熟悉《天龍八部》的武俠迷都繞不開的一個話題點。

金先生筆下的慕容複是個悲情人物,身肩複國重任,武學稱雄,卻落得個瘋癫收場。

在金庸的小說中,慕容家族世代定居江南姑蘇燕子塢,以博通衆家武學而聞名武林,整個家族屬于鮮卑“燕國”皇族慕容氏餘脈。

金庸先生在構造慕容世家時采取了真真假假的虛幻寫法,一方面慕容家族确實是五代十國時期鮮卑皇族,也曾在曆史上有一席之地;但另一方面,慕容氏最終在南燕都城廣固城下為劉裕盡滅,就此退出曆史舞台。

金庸先生筆下的姑蘇慕容氏更多是對曆史的架構,為小說的趣味性而虛構的家族形象。

不過,我們今天要說及的事情卻是與鮮卑氏族有着千絲萬縷的關系,更關鍵的是他們是在現實中真真确确的存在,有着上百年可考證的曆史。

在我國廣東高要地區白土鎮轄下的幕村、大旗等村落,世代群居慕容氏後裔。他們整村人都姓慕容,始終最遠可追溯到南燕時期,是正兒八經的慕容世家。

鮮卑族的來源去向(發現鮮卑族後裔)1

五胡十六國時的鮮卑慕容

五胡十六國時(公元304年-439年),慕容氏出自鮮卑民族,這個民族曾在中國曆史上有濃厚重彩的一筆,但卻因種種原因逐漸消亡在曆史長河中,其後裔也多融入到漢族中來。

高要地區(現位于廣東省肇慶地區)的慕容氏族雖然以鮮卑後裔自居,但他們身份證上都是正正經經的寫着“漢族”。

言歸正傳,慕容氏的興衰與鮮卑民族息息相關。早在鮮卑民族還處在遊牧時期,“慕容氏”是就已經是鮮卑族三大姓氏之一,與其并列的“拓跋”、“宇文”兩大氏族經常活躍在影視作品中,相信大家也不陌生。

鮮卑族的來源去向(發現鮮卑族後裔)2

“慕容涉歸”和“慕容廆”二人,分别是慕容氏族的一代目(即第一任首領)、二代目(即第二任首領),對氏族有着開拓定鼎的功勞。但真正讓慕容氏族成為鮮卑皇族的還是“慕容皝”。

他是慕容廆的第三個兒子,以勇猛善戰著稱,在東晉時期被封為“燕王”。

慕容皝去世後,他的兒子慕容儁接手了他的權勢和軍隊,并自稱為帝,以“燕”為國号,曆史上稱這個朝代為“前燕”。而慕容皝則被他的兒子追封為文明皇帝,成為前燕名義上的第一位皇帝。

鮮卑族的來源去向(發現鮮卑族後裔)3

在五胡十六國時期,秩序崩壞,武力至上,決定國家命運的在于軍隊的強弱和将領的擁立與否。所以一個王朝可以迅速地興起,也可能突然地滅亡。

前燕就是這樣一個“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國家,僅僅傳了四十七年,曆經三代皇帝,它就滅亡了。

繼前燕後扛起“燕”字大旗的是慕容垂,他是慕容皝的第五子,按輩分來排也是慕容儁的弟弟。在前燕滅後,慕容垂從苻堅勢力脫身,占據關東七州割據為王,并揮師南下,一路攻伐到淮北地區。

鮮卑族的來源去向(發現鮮卑族後裔)4

慕容垂病死後,其後接任的慕容寶、慕容盛、慕容熙等人僅有守成之能,而無進取之勇,最終不免消亡于時代中。

而除了前燕和後燕兩個王朝外,“燕”字旗下還有西燕、北燕以及南燕,但都是割據一方,或為慕容别支建立,或為嫡系逃亡複國,或為同氏相争,但歸根結底都是慕容氏族的人。諸多燕國也将五胡十六國時代攪弄得一團亂。

直到公元409年,南朝皇帝劉裕滅亡南燕後,顧慮慕容氏此起彼伏,除之不盡的後患,為避免後世再重蹈覆轍,于是将大量的慕容氏族人消滅在廣固城(現位于山東省青州市)下。

從此,慕容氏族雖然有個别支脈僥幸逃生,但再無左右天下大事的勢力,更多的是泯然衆人。

鮮卑族的來源去向(發現鮮卑族後裔)5

廣東高要地區的氏族别脈

現如今,廣東省肇慶市白土鎮在當地頗有名氣,因為這裡世代居住着一支皇族後裔。

幕村、大旗村、中崗村是白土鎮下轄三村,這裡的村民同姓同源,彼此間沾親帶故。這種現象放到中國各個鄉村地區都很常見,一竿子打下去能黏到好幾個親戚。但這三村卻不比尋常,獨特之處在于他們的姓氏——慕容。

鮮卑族的來源去向(發現鮮卑族後裔)6

這一支鮮卑慕容氏後裔現在共有6000餘人,在肇慶一代定居已有百來年。經過長期的休養生息,他們從晚清時期千餘人小村落不斷發展壯大,曆經戰亂後又迅速恢複,逐漸形成了今天的規模。

如果是姓趙錢孫李這樣的大姓,遍地開花是很習俗平常的事情,但“慕容”這個姓氏卻較為少見。

一如諸葛我們最先想到的諸葛亮,宇文之于宇文化及,尉遲之于尉遲恭,慕容姓氏各我們的第一印象應當是鮮卑慕容氏(小說除外),鼎鼎有名的鮮卑王族之一。

而巧合的是,這三個村子的人也堅稱自己是鮮卑慕容氏的後裔,其先祖為明朝時期的慕容紹奕,再往遠追溯可以抵達五胡十六國時期的慕容王朝。

鮮卑族的來源去向(發現鮮卑族後裔)7

慕容紹奕何許人也?肇慶一代的慕容後裔都傳他為明太祖時期(公元1368年-1644年)的朝中大臣,追随朱元璋一統天下鞍前馬後,但在後期朱元璋清洗朝臣時,慕容紹為避免受到牽連,不得已帶領家眷南遷,最後在廣東肇慶一帶定居下來。

據傳,為了躲避明太祖朝堂的清洗,慕容紹奕以及族内衆兄弟一路東躲西藏,還數次改名易姓為慕或容,才艱難地躲過追殺。

慕容紹奕最初的落腳點就是在高要蛟塘鎮金雞村,生活十數年後安然去世,被子孫安葬在村後的金雞山上,至今仍有墓碑。

這段曆史據今天已經有數百年,其間的痕迹多為歲月風沙所掩埋,有幾分真僞已不可考。

而在随後的百多年間,慕容紹奕的子孫們在這裡生根發芽,陸續有人遷移到白土鎮幕村、大旗村,以及端州、廣甯、懷集等地,将慕容氏的血脈播撒到四方。

當然,如今最為興旺的當屬白土鎮幕村、大旗村兩村了,前者有慕容姓氏3000餘人,後者有2000餘人。已然成為一方大族。

鮮卑族的來源去向(發現鮮卑族後裔)8

鮮卑後裔的相關曆史考證

廣東肇慶地區的慕容氏人雖然堅稱自己為鮮卑後裔,但外界對這種說法卻保持質疑,因為距離前燕時期已經有千年曆史,幾經滄海,曆史的原貌早已不可考證。

面對種種非議,慕容氏人也祭起了自己的兩大法寶,以自證其說。

第一,就是慕容氏族引以為豪的《慕容氏大宗族譜》。

這本族譜兼曆史考證書籍是慕容氏族世代相傳的珍寶,現如今被幕村黨支部書記慕容瑞湖珍藏。

書中詳細地記錄了慕容氏族的興衰浮沉,既有内蒙古大興安嶺北麓鮮卑山的起源記事,也有追随魏國政權征讨公孫淵,被封為率義王,取得安身之地;再到五胡十六國時期建立燕國,被尊為鮮卑王族。

書中詳細記載了肇慶地區慕容餘脈的由來。起傳承自燕國貴族,在“劉裕滅燕”之禍中,有小部分族人僥幸逃過殺戮,但他們也不敢留在北方,而是追随當時的南遷隊伍不斷望着南部遷移,一路來到江淮地區繁衍生息。

鮮卑族的來源去向(發現鮮卑族後裔)9

南宋時期(公元1172年-1279年),慕容氏族的足迹已經來到華南各省,人口也逐漸有所恢複。

平靜的時光延續了數百年,在元末時代時,慕容氏族人已經習慣了世代耕讀的生活,在行為習慣方面已經無限趨近于漢族。後來,慕容家族追随朱元璋的起義隊伍,一路南征北戰,也曾立下不少功勞。

但随着大明王朝的日益鞏固,朱元璋先後掀起數次大案,朝廷上下的功臣幾乎都受到牽連,慕容氏也未能幸免。

不得已之下,為了延續家族的血脈,先祖無奈再次往南部避禍。

鮮卑族的來源去向(發現鮮卑族後裔)10

肇慶地區是慕容氏族再次歇腳的地方,曆經數百年的發展才形成今天的規模。

據《高要縣志》記載,慕容氏族在初來時,僅有不到數十人,明清時期慕容村的人口數也隻有數百人。也許是經曆了數次的舉族遷徙,慕容氏族的人熄滅了入仕的想法,選擇在鄉間耕讀傳家。

在《慕容氏大宗族譜》記錄的清代以來族人中,最為耀眼的莫過于慕容宇,曾順利考中過舉人,餘者皆庸庸碌碌。

或許這也是另一種明哲保身之道吧,未曾卷入朝局的慕容氏族安靜地繁衍了上百年,在晚清時期人口恢複了1000多人,在當地也算是個繁盛的氏族了。

雖然,《慕容氏大宗族譜》記錄了這一支慕容氏族的由來,但時間跨度達千年,而且族譜的修訂也是在清朝嘉慶年間修訂,其中諸多曆史都依據慕容氏族代代相傳的故事而編寫,其可采度也難以另外界信服。

鮮卑族的來源去向(發現鮮卑族後裔)11

第二,慕容氏族自證的法寶就是樣貌。

我們都知道中國不同民族間因曆史文化和血緣的原因,在相貌上有着一定的區分度。即使同為漢族,也有北方高大南方嬌美的體型特征。慕容氏族作為鮮卑族後裔,在相貌上也遺留了先祖的種種特征。

與慕容村附近錯落聚居的其他漢族人相比,慕容氏人在體型上更為強壯、高大。而且部分村民天生為黃色頭發,可以顯而易見地區分開來。

鮮卑族的來源去向(發現鮮卑族後裔)12

除此外,白皮膚、高鼻梁以及偏黃色瞳孔也是慕容氏人共有的特征,這些體貌多是源自鮮卑族。

在東晉時代遺留下來的史冊典籍中對鮮卑人的體貌有過記載,最為引人注目的就是“金發黃胡子”。

《世說新語》中就載有一句:“黃須鮮卑奴”,可見在當時鮮卑人黃色頭發的特征深入人心。這些種種體貌特征都與幕村慕容氏族人能夠完美地融合上,也是佐證其血脈來源最有力的證據。

雖然,慕容氏族在體貌上與其他漢族人有所區别,但曆經數百年的通婚與雜居,慕容氏的村民在生活習慣以及言行舉止上與其他漢族人已經沒有區别。更遑論是和維吾爾族、壯族等少數民族一樣保留自己的文字語言以及衣物風俗。。

可以說,肇慶地區的慕容氏人已經完美地融入到漢族中來。

如今,能夠見證他們滄桑曆史的也隻有那一本厚厚的《慕容氏大宗族譜》了。

鮮卑族的來源去向(發現鮮卑族後裔)13

結語:

中華民族是個獨特的民族,數千年來不斷有族群被吸納進入中華大家庭,從兵戎到止戈,從沖突到融合,中華民族以其獨特的魅力和包容性締造了精彩紛呈、舉世矚目的燦爛民族文化。

“和”是中華民族的文化底色,我們各族尊老愛幼,謹守倫理道德;謙虛友好,開放熱情。

我們各族倡導和平,期冀和平,守護和平,願意攜手共建美好家園。正是因為這種精神信念,我們才能屹立曆史數千年不倒,才能不斷将希望播撒在神州大地,結出芬芳香甜的民族果實。

鮮卑族的來源去向(發現鮮卑族後裔)14

參考文獻
  1. 老冠祥.廣東高要隐藏鮮卑慕容氏後[N].世界僑報
  2. 佚名.鬥轉星移六百載 皇族後裔訴流年[N].新快報,2018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