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進藏車輛選擇上,不少人對此有誤解,總覺得需要像大奔越野、蘭德酷路澤之類的硬派車才能征服西藏。實際上,如今進藏的路況比以前好太多了,最大的考驗更在于高原缺氧和極寒地帶對于車輛的影響。
而為了證明産品的可靠性和硬核實力,近兩年車企都喜歡往高原跑。近日,東方風神皓極同樣在西藏拉薩進行了一場試駕活動,接下來我和大家談談此次駕駛皓極的整體感受。
高海拔地區對車輛有哪些考驗?
高海拔地區最大的問題就是缺氧,特别從南方過去的朋友,需要時間去适應,每個大幅動作的施展,比如大跳大喊等,都會讓人感覺不适。
車輛同樣如此,随着空氣中氧氣濃度偏低,随即而來的是發動機燃燒效率下降、動力變差。車輛加速性能和油耗都會受到影響。
而在此次駕駛的路線中,我們由拉薩市區出發前往羊卓雍措,除了需要穿越120km高原線路,行至4500米最高海拔點之外,路況也極其複雜,包含高速、國道、城市、山路等,對車輛的底盤,以及舒适性也有着極大的考驗。
在一分錢一分貨的傳統觀點影響下,很多人都會在心裡認定十幾萬車難以與二三萬車的相提并論,在環境嚴苛的情況下,大家對于一款十幾萬級别的SUV,其整體表現難免會在心裡打問号,事實上, 整個行程跑下來,并沒有感覺到它與日常行駛有太大差别。
皓極動力系統表現如何?
先說一下我們這次駕駛的皓極混動版,它使用的是東風馬赫雙擎混動系統,這套系統采用永磁同步電機 發電機的高能雙電機,匹配41.07%熱效率的專用混動東風馬赫動力1.5T高效四缸發動機,綜合功率180kW,綜合扭矩540N•m。
實際體驗上講,新車起步提速很快,沒有遲滞感,也不會有明顯的竄動感。在上坡路段加速以及長距離爬坡,變速箱無論是升擋還是降擋都比較積極,動力持續輸出,在2500rpm左右加速力度持續,即便氧氣稀缺,整體體驗并沒有感覺大打折扣。
而且起步可以根據駕駛員意願進行,正常起步時純電驅動,趨向平順性,而急速起步時,動力系統進入并聯模式,速度上來會更快一些。
這套東風馬赫雙擎混動系統是由東風公司自主研發的,除了擁有充沛的動力儲備和不錯的加速性能之外,能耗表現也不差。
官方顯示的數據是4.8升/100公裡(NEDC),在此次的試駕中,有媒體跑出了3.2升/100公裡,而我們一天跑下來,百公裡油耗大概在5L左右,與官方油耗接近。值得一提的是,皓極接近1.7噸,車長4720mm,軸距2825mm,這個成績放在一台中型SUV身上已經相當不錯。
從工作原理來看,在起步、低速巡航、堵車時,這套系統都是采用純電驅動,這樣一來,可以節省油耗。另外,皓極的油箱為52L,以這個油耗水平加滿一箱油,跑1000km問題不大。
乘坐舒适性表現怎樣?
高原稀氧的環境下,人的行動沒有那麼自如,乘坐上對靜音性、舒适性等都有着更高的訴求。這時候配置豐富的優勢反倒體現出來了。比如第二排較長的坐墊長度,可以更好地承托大腿,頭枕支撐面積也比較大,久坐不會疲倦,新車副駕還提供了電動腿托,且全系标配。
靜音性上,正因為在起步和低速行駛時采用純電驅動,所以抑制了發動機的噪音。另外官方表示皓極全車經過140處降噪隔音處理,在速度上來了以後,能夠更好地過濾掉風噪和胎噪。值得一提的是,平時我們很少使用的天窗,在戶外倒是派上用場,皓極的巨幕全景天窗,可視面積達到了1.17㎡,采光性不錯,坐在後排開啟後可大覽景色。
當然,也有人會說大面積的玻璃在太陽暴曬下,整個車廂會感覺到悶熱感受, 這就是天窗和天幕的區别,天窗是可以開啟和關閉的,使用場景上更加靈活。
還有一個明顯的感受是,皓極在過彎時支撐性很強,但底盤在濾振方面還存在提升空間,走颠簸路面時路感清晰。
總體來講,作為一款13萬級别的混動SUV,皓極此次試駕大部分表現還是符合預期的。
寫在後面:
在寫這篇稿子之前,我特意去車主群看了一下大家對這款車的反饋,我發現大部分選擇皓極都是因為高性價比,大空間、省油、後期費用低,這些恰好迎合了家用客戶的使用訴求,而且即便面向年輕人市場,皓極的外形和科技感的營造我認為是到位的。
油電混動車目前也更适合消費者,能用電時車子用電,電沒了電機發電充電,适合沒有充電環境的車主。當然,這兩年自主品牌都在推混動SUV,這對于皓極也形成了一定的壓力。隻能說,沒有最好,隻有最适合,你認為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