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葉洪林 陳思
(轉自 群文閱讀 微信公衆号)
“上思報國之恩,下思造家之福”,古往今來,從文人墨客到平民百姓,家國情懷根植于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心中。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家與國,休戚與共,已是中華五千年來國人所達成的共識。
以“古詩詞中的家國情懷”為議題,通過串聯起唐、宋、明三個朝代中體現文人憂國憂民的詩詞,來自重慶市涪陵區的葉洪林老師和陳思老師,帶來了一節厚植學生家國情懷的群文閱讀課。
文本解讀
《示兒》是統編語文教材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古詩三首》中的一首。本單元的人文主題是愛國情懷,單元裡選用了艾青的詩句“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是“結合資料,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标準》(2011年版)高段閱讀要求“閱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象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作品的情感。受到優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勵,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本單元群文閱讀教學議題“古詩詞中的家國情懷”,是基于統編語文教材“雙線組元”的内在要求設計的。文本組合以課文《示兒》作為“1”,《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望阙台》構成一組有内在結構化的“X”。
“1 X”的結構化:一是體現在與教材單元人文主題方面的結構化,表現愛國情懷的同時,又拓展了愛國情懷時空;二是體現在與教材單元語文要素方面的結構化,并進一步形成整合性的古詩詞閱讀策略。
同時,從陸遊的《示兒》到《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這是作者個人維度上愛國情感的結構化;從陸遊個人到同朝辛棄疾的《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這是時代維度上愛國情感的結構化,顯然一個朝代比一個人的詩詞更具有說服力;再者,從宋朝發散開來,唐朝杜甫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明朝戚繼光的《望阙台》,可以發現中國人曆朝曆代的愛國情感是相同的、共通的。在此基礎上,往前能發現愛國情懷的根源,往後能發現愛國情懷的傳承。
© 南宋馬遠《樓台秋望圖》
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标
1. 整合情感詞和相關資料等說出古詩表達的思想感情。
2. 用時間軸整合文本,尋找詩人家國情懷的文化根源和文化範例,樹立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家國情懷觀。
3. 進一步運用比較與整合的群文閱讀策略。
二、教學過程
1. 課前漫談“國”和“家”的關系,闆書課題
2. 出示《示兒》和《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齊背課内學過的古詩《示兒》。利用“四格圖”提取信息、想象圖面,借助注釋了解古詩大意,并運用情感詞和相關資料等說出古詩表達的思想感情。以《示兒》“四格圖”為例,第一步是将每一句詩轉化為一幅圖,如果詩詞句數較多則大緻變為相應的“多格圖”;第二步是借助注釋把各句連起來了解大意;第三步是抓住古詩中的主要情感詞“悲”提煉詩人情感;第四步是結合情感詞或者背景自問自答。
第一次統整:兩首詩有什麼相同之處?
小結:(1)兩首詩都出自陸遊。(2)兩首詩的内容都是由想象和現實兩部分構(3)詩人的感情都較悲傷。(4)詩人都是心系國家。
【設計意圖】體會詩詞中家國情懷是學習的主線,也是學習的重點。所以在第一個學習任務中,善用四格圖,提取信息,讓學生想象畫面,還原畫面,将枯燥乏味的翻譯改為連環畫似的想象畫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化難為易。同時,利用情感詞和相關資料提煉古詩表達的思想感情。然後,通過統整讓學生發現兩首詩的相同之處。
過渡:陸遊是宋朝詩人,那宋朝詩人是不是都是這樣的?
3. 出示《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齊讀古詩,利用“四格圖”法提取信息、想象圖面,借助注釋了解古詩大意,運用情感詞和相關資料等說出古詩表達的思想感情。進行第二次統整:将宋朝詩人、詞人的三首詩詞放在一起,你有什麼猜測或疑問?
小結:(1)幾首詩詞情感上是哀愁的。(2)詩詞在思想表達上都希望為國效力。
過渡:為什麼會産生這樣的現象?(出示中國古時候曆代地圖,比較宋朝所處的境況。将宋代文人的家國情懷與國土淪喪、國家不統一等情況相聯系。)
【設計意圖】感受古人的家國情懷是為了培養當下孩子的家國情懷,因此,本環節從陸遊一人的家國情懷到宋代文人的整體家國情懷,層層遞進,幫助學生對家國情懷建立更深的認識。
4. 學習《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和《望阙台》
繼續利用“四格圖”法提取信息、想象圖面,運用情感詞和相關資料等體會古詩表達的思想感情。通過第三次統整比較這兩首詩詞與前面三首詩詞的異同。
如:(1)情感不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是喜,《望阙台》是矛盾的。(2)背景不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是内部叛亂,造成國家分裂,因而希望叛亂結束,國家統一;《望阙台》是抵禦外敵入侵,不願國土淪喪。(3)思想相同,希望為國效力,國家統一。
小結:中國古代文人在外敵入侵、内部叛亂、國土淪喪的非常時期,表現出來的情感各不相同,但其希望為國效力、國家統一、富強的思想是相同的,沒有随着時代的變化而改變。
【設計意圖】運用“四格圖”,理解詩意,體會情感,再利用表格進行三次統整,縱向觀察,橫向比對,發現不同時代雖蘊含着不同的家國情懷,但其本質思想是未變的。
5. 探究家國情懷文化源流
學習了這幾首古詩詞,詢問學生會想到哪些課文?哪些人?可結合《冀中的地道戰》《小英雄雨來》等類似文本來談。
師:如果你生逢那樣的非常時期,你最願意成為誰?為什麼?
【設計意圖】走出古詩,走進課文,走進課文中的人物,通過交流讓學生明白為什麼要做這樣的人,從古代到現代,學生的情感得到升華。回顧課前,讓學生對“國”“家”有新認識。
6. 課堂總結
師:回顧課前選擇,現在你對“國”和“家”關系的選擇有新認識嗎?
闆書設計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唐
宋
明
為國效力國家富強
(本文首發于《全視界·教育》2022年3月刊。作者單位:葉洪林,重慶市涪陵區教育科學研究所;陳思,重慶市涪陵城區第七小學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