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所周知,蘇轼在詞的創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即對詞體、詞風、詞境進行了改革,打破了晚唐五代以來“詞為豔科”的樊籠,使詞成為豪放不羁、氣象恢弘而無所拘束的作品,真正意義上提高了詞的文學地位。概括來說,也就是蘇轼開創了豪放詞一派。而說到蘇轼的豪放詞,就不得不提他在密州知州任上創作的《江城子·密州出獵》。
那麼蘇轼的這首詞究竟有什麼特别之處呢?雖然說蘇轼在密州的兩年裡,共寫了19首詞,且其中有14首是豪放詞。但是《江城子·密州出獵》卻是蘇轼的第一首豪放詞,在我國古代詩歌史上具有裡程碑式的意義。就連蘇轼自己也因這首詞有别于傳統風格而頗為得意,曾說道:“近卻頗作小詞,雖無柳七郎風味,亦自是一家”。
而這首詞的主要内容,便如同題目中的“出獵”二字所說。它主要是蘇轼借助外出打獵的壯觀場景,來表達自己強國抗敵的政治主張及渴望報效祖國的豪情壯志。全詞氣象恢弘,充滿慷慨激憤之情,可以說隻是開篇7個字:“老夫聊發少年狂”,便令人血脈偾張。其中所蘊含的“狂”勁和豪興,對後世豪放詞派詞人産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江城子·密州出獵》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
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
為報傾城随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鬓微霜,又何妨。
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
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首先,我們便來看詞的千古名句“老夫聊發少年狂”。它的意思是說,我姑且抒發一下少年人的狂傲之氣。這裡需要注意的是,蘇轼寫這首詞的時候已經年滿四十,而這個少年人,卻是下文中提到的少年英主孫權。至于蘇轼為何選擇孫權,主要是因為當年“孫權親乘馬射虎于淩亭”。所以這次蘇轼外出打獵,便一展豪邁的氣概,一個“狂”字足以說明一切。
緊接着的“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便是蘇轼外出打獵的壯觀情景。它的意思是說,我左手牽着黃狗,右手托起蒼鷹。随我一同出獵的将士們則頭戴着華美鮮豔的帽子,身穿着貂皮做的衣服,像疾風一樣席卷過平坦的山岡。雖然我們不能親眼目睹蘇轼圍獵時的情景,但字裡行間卻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使得我們去想象出蘇轼當年圍獵時的壯觀和豪情。
“為報傾城随太守,親射虎,看孫郎”,即為了報答全城士民的盛意,我也要像當年孫權射虎一樣,一展身手。它的言外之意,便是說我雖然已經四十歲了,但有的是當年少年英主孫權射虎的“狂”勁和豪興。當然,蘇轼的真正目的不是為了射虎,而是通過這種方式,來表達自己強國抗敵的政治主張及渴望報效朝廷的豪情壯志。
然後,我們再來看詞的下片。“酒酣胸膽尚開張,鬓微霜,又何妨”,即酒喝到盡興的時候,胸懷便更加的開闊,膽氣更加的豪壯,即使現在我的鬓發微白,那又有什麼關系呢?簡單來說,就是酒壯人膽。如此一來,我們可以想象本身就豪放不羁的蘇轼喝醉酒後,是何等的豪情洋溢,勢必是有着“不破樓蘭終不還”的勁頭。
但現實卻是殘酷的,蘇轼之所以會在密州,是因為反對新法,被迫離開朝廷。所以蘇轼接下來便說:“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即朝廷什麼時候才能派人拿着符節來密州赦免我的罪呢?這兩句引用了當年馮唐去雲中郡赦免魏尚之罪的典故,出自《史記·馮唐列傳》。最後“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也就是那個時候,我一定會拉開滿月狀的弓箭,瞄準西北,射向天狼星。
這裡的天狼,主要隐喻當時侵犯北宋邊境的遼國與西夏。至于為何是天狼星,因為根據《晉書·天文志》記載:“狼一星在東井南,為野将,主侵掠”。從下片來看,它主要表達了對朝廷能夠對自己委以重任,赴邊疆抗敵的渴望。字裡行間充斥着的是蘇轼殺敵報國的豪情,而這種豪情即使是在千百年後的今天讀來,也依然會令人血脈偾張。
綜觀蘇轼的這首詞,它一反傳統詞作柔弱的格調,而是充滿着陽剛之美。身為蘇轼豪放詞的代表作,乃至古代豪放詞的代表作,它無疑是一首值得我們細細品讀的千古名作。當然,蘇轼的豪放詞還有很多,你最喜歡哪一首呢?歡迎大家讨論交流。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