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涼山彜族自治州布拖縣拖覺鎮老吉村的婦女在去往藍莓種植基地務工的路上(2020年8月13日攝) 劉坤攝/本刊
從老村搬入新家不足一月,66歲的沈姚付就辦起了宋家溝村的第一家涼粉攤。
山西省忻州市岢岚縣宋家溝村,位于全國14個原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之一的呂梁山區。為了幫助特困村擺脫地處溝壑邊緣的惡劣生活條件,宋家溝村承接安置了周邊14個村子145戶整村搬遷的村民。
沈老漢告訴前來調研的《瞭望》新聞周刊記者,開涼粉攤是扶貧幹部給指的路。靠這生意,他的年收入能達到一萬元以上。而涼粉攤的“本錢”,正是老村那10多畝地裡種下的山藥蛋。
如今,像沈姚付一樣的易地搬遷村民已經融入了新環境。曾經的“窮山惡水”,也變成了生存發展的“自然銀行”。
擺脫絕對貧困,中國以艱苦卓絕的脫貧攻堅戰,書寫了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迹。從特困到振興,廣袤鄉村中湧動着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接續奮鬥的激情。
(一)
十年前的2012年,春節前後,本刊記者分赴六盤山區、秦巴山區、武陵山區、烏蒙山區、滇桂黔石漠化區、滇西邊境山區、大興安嶺南麓山區、燕山-太行山區、呂梁山區、大别山區、羅霄山區等11個連片特困地區的貧困鄉村,探訪大山深處的“貧中之貧”。
兩年前的2020年初夏,記者再次走進這些深度貧困地區,連同西藏、四省涉藏州縣、新疆南疆四地州等3個地區,以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脫貧攻堅特别報道,見證黨的十八大以來一項項精準脫貧舉措落地生根,吹糠見米,讓特困地區整體面貌發生了巨變。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後,“三農”工作的重心曆史性地轉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2022年夏秋時節,黨的二十大即将召開之際,本刊記者又一次深入這14個曾經的脫貧攻堅戰主戰場,記錄下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怎樣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讓脫貧群衆有了更多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
鄉村振興既是一場攻堅戰,更是一場持久戰,必須堅定信心、咬定目标,苦幹實幹、久久為功。對于曾經的特困地區,尤其如此。
記者調研了解到,按照産業興旺、生态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原特困地區重點突破、系統推進,推動鄉村産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态振興、組織振興,确保脫貧群衆得到持續幫扶,因地制宜找到可持續發展的鄉村振興之路。
一條條道路,打開閉塞,與交通基礎設施密切相關的旅遊業、種養殖業發展潛力被初步激發。
在秦巴山區,一條長38公裡、寬4.5米水泥路的貫通,使得重慶市城口縣雞鳴鄉農資上山、中藥材進城更加便利,山外遊客紛至沓來欣賞獨特風光。
713.62億元,這是地處烏蒙山地區的貴州省畢節市2018年以來累計完成的交通投資總額。伴随毛細血管般的路網在崇山峻嶺間伸展,黔貨出山、旅遊升級、智慧種養逐漸紅火。連當地養殖的烏雞,都戴上了NFC跟蹤監測腳環。
在鞏固産業脫貧措施的基礎上,原特困地區的産業振興措施日益體系化,促進特色産業鍊不斷延長。
地處滇西邊境山區的雲南省臨滄市滄源佤族自治縣班洪鄉班洪村,以“科技特派員+科研單位+專業合作社+養殖戶”的方式運營蜜蜂産業,實現農業産值800萬元以上,興邊富民找到了“甜蜜”的支點。
貧困發生率一度超過20%的江西省吉安市遂川縣湯湖鎮南屏村,兩位“茶院士”到來後,當地特産狗牯腦茶有了首席科學家。茶農們辦起全自動化生産的茶廠,狗牯腦茶品牌價值已達33.34億元。
人才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基礎。近年來,越來越多熟悉風土人情、地形地貌、文化特産的本地年輕人選擇留在家鄉,投身鄉村振興。
在六盤山區,緻富帶頭人、對口援甯者、返鄉新青年,給曾經“苦瘠甲天下”的甯夏西海固帶來了理念、資金、技術和市場,催生出本地第一個“億元村”楊郎村。
大興安嶺南麓山區的興安盟,在曾經的“内蒙古的最窮地”撒下1288顆“金種子”,培養出更多本鄉本土的青年緻富帶頭人,讓本地人才挑起鄉村振興的大梁。
在扶志扶智的基礎上,原特困地區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讓脫貧村民“富了腦袋”,也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文化動力。
身處大别山區的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縣大灣村,大夥兒錢包鼓了,文娛生活需求高漲。老宅博物館、鄉間圖書店、燈光球場“村BA”……村民們悉心搭建着屬于自己的新“歸園田居”。
在雪域高原西藏,掌握了波羅古澤木刻雕版技藝的農牧民,一筆一畫雕刻出自己的小康生活。雅砻紮西雪巴藏戲激活了文化資源,脫貧村民演藏戲、開民宿,戶均增收1.5萬餘元。
綠色,是鄉村振興的底色。尋找産業發展與生态振興的結合點,一些原特困地區探出了雙赢之路。
在處于滇桂黔石漠化區的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都安瑤族自治縣下坳鎮隆壩村,脫貧村民栽種的毛葡萄一株可覆蓋一畝石山,不僅有效防止水土流失,而且經濟收益頗豐。
……
(三)
十年前,六盤山區一位年輕人問北京來的本刊記者:“搬出去是不是就能打電話?”
将咫尺間的兩個人,分隔在不同認知世界的,是深度貧困。
5000箱!班洪村村支書楊志良對此次來訪的記者說,這是他給明年定下的養蜂“小目标”。有脫貧村民說,隻要養上100箱蜜蜂,就不用出去打工了。
一出一回之間,折射出特困地區的十年巨變。
脫貧攻堅的偉大成就,史無前例、世無前例。鄉村振興同樣會是一場艱苦的跋涉,工作的深度、廣度、難度都不亞于脫貧攻堅。舉全黨全社會之力推動鄉村振興,堅持走中國特色鄉村振興之路,已經啟程,任重道遠。
“一家富不算富,大家富起來才算富。”随着遊客越來越多,如今宋家溝村出現了20多家涼粉攤。不過,沈姚付說他不怕競争。
因為,随着鄉村振興戰略全面推進,更美好的生活就在前頭。
(文|《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