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易經》源于觀察的學問
《易經·系辭下》中說:“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于天,俯則察法于地。”就是說伏羲畫卦是通過觀察創造的。
《觀卦》觀:盥而不薦,有孚颙若。
盥而不薦,盥和薦是祭祀過程中的兩項活動,對于一個常常去觀禮的人來說,看了前邊的盥禮,後邊的薦禮就不必再看了。人們常說,内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
一隻圓柱體的茶杯放桌上,一個小孩從側面看,說是方的,另一小孩從上面看,說是圓的。為什麼對同一觀察對象會有矛盾的結論呢?因為兩個小孩站在不同的地點來觀,觀點不同!或者說兩個小孩站在不同的場所,立場不同。同一事物,立場與觀點不同,結論就會大相徑庭。觀的點不同,看到的東西就不同,我們常說的“換位思考”就是告訴我們要從不同的立場,以不同的觀點來觀察事物。這樣才能對事物有比較全面的認識。
初六,童觀,小人無咎,君子吝。
童觀,兒童的身心還沒全面發展,他對自然界,對社會,對人的認識往往是幼稚的,這種幼稚在家長看來有時會很可愛,叫“童真”,叫“童趣”,就是童觀。為什麼無咎呢?因為我們知道他會成長啊。
作為個人而言,三觀的不全面,不正确隻會在我們的個人生活中徒增煩惱,倘若君子的三觀扭曲了,就遺害無窮了。領導幹部愛财,愛名,他提撥任用人才,觀察下邊的人就是看誰會送禮、誰會說好話。下邊的人也很聰明,看得出領導的喜好,事件幹好幹壞無所謂,得領導賞識才重要。人才就得不到施展才華的機會,鑽研拍馬必然成為這個區域的風氣。
六二,窺觀,利女貞。
窺者,管見也。過去的女子不能正眼看人,她要了解什麼隻能偷看。所以女子看到的往往都是片面的、局部的和表面的。但是沒有關系,男人們不會怪她,頂多說一說“頭發長,見識短”。
說到底,人以有限的生命對于無限的宇宙,又怎能說不是“窺觀”呢?我們用天文望遠鏡,用射天望遠鏡觀察宇宙,不就是“窺觀”嗎?我們用顯微鏡看細菌,用電子顯微鏡看病毒,也是窺觀嗎。
我們“窺觀”沒有什麼丢人的,如果我們以為看到的就是整個宇宙,就是事物的本質,以妄為實以曲為直那才丢人。
六三,觀我生,進退。
自己要認識自己,不能因為知道我們有限的生命不可能全部的認識宇宙就停止我們探索宇宙的步伐。應該前進的時候要勇往直前,遇到我們無法越過的鴻溝要學會繞道而行,以退為進。
進退是觀察事物的方法,進可以更仔細觀察,顯微鏡可以看到肉眼看不到的東西。退可以考察事物的背景和環境。我們站在江邊的海邊看到的是波濤洶湧,站在遠處或高處看則是風平浪盡。這就是“退一步海闊天空,忍一時風平浪盡”。
前面這三爻告訴人們怎樣去觀察,先是膚淺的童觀,接着是片面的窺觀,最終要深入的和整體的觀察。接下來的三爻,告訴我們怎麼給人家看。
六四,觀國之光,利用賓于王。
我們學校有人來參觀了,全校要大掃除,教師學生要穿校服,讓最好的老師去上課給别人看。為什麼呢?一個人腿長,她更願意穿短裙甚至超短裙。賣大米的,将大米抛光,去掉最有價值的谷皮。為什麼呢?每個人都希望把光鮮的、光亮的一面給别人看。一人如是,一國也是如是。
觀國之光,觀光,為什麼不觀暗?國家要将光亮光輝光彩的一面給人看,而将陰暗醜陋腐朽的一面藏起來。
因為對于參觀的人,往往你給他看的他認為是你的全部。抛光的米更好看,雖然營養成份少了,但更能賣個好價錢。人穿的光鮮亮麗打扮得花枝招展更讓人喜觀。觀國之光,你覺得這個國家強大,别惹他。給來賓看國家光亮的一面,對王有利。假如外國人來了,你給他看讨飯的乞丐,上訪的百姓,外國人會覺得這個國家暗了爛了,他就有欺負你的想法。
九五,觀我生,君子無咎。
“我”有什麼給你看呢?
我給你看我的武器!我給你看我的軍隊!生!你看我生龍活虎,生機勃勃。你還敢跟我打仗嗎?吓不死你。
現在“我”給你看什麼?名片!專家學者教授,給你看我的名。商人,給你看我的錢。明星,給你看我的臉。什麼不能給你看呢?
剛檢查出來的糖尿病的化驗單子要放好了,别落下來被别人看到。
上九,觀其生,君子無咎。
“我”實在沒有自己的東西給你看!怎麼辦?給你看其他的東西!
2.《易經》基于數字的學問
《易經》是怎麼的結構呢?64卦怎麼來的呢?
《易經》由數而得爻,由爻而得卦。
數是易經的基礎,爻是易經的靈魂,卦是易經的性命。
首先有數,即數字。一二三四五叫生數,人天生的手腳有5指,一隻手就能表達12345這5個數,六七八九十叫成數,1隻手不夠用,兩手合起來才成,叫合成數,叫成數。
13579叫天數,也叫陽數,24680叫地數,也叫陰數,過去的身份證的最後一位用奇偶來區别性别。
1 2 …… 10=55,《易經》的起卦法就用55根蓍草,草芥雖輕,但他用了天數地數,就能演繹天地間的萬事萬物。
雖然隻有55根草芥,還得兵分幾路:
第1路,用6根蓍草,由底向上排6行,這叫給“天地定位”。由下而上,依次叫“初位”、“二位”、“三位”、“四位”、“五位”和“上位”。其中第1(初位)第4是地位,第3第6“上位”是天位,第2第5是人位。有人自認為自己地位很高,地位再高,能超過5、6位嗎?
第2路,1根蓍草,象古代的一位大神,盤古,盤古開天劈地,這一根蓍草就是起卦的人用來“開天劈地”的。
第3路,餘下的48根蓍草,和在一堆,象征“天地混沌”,現在要用第2路的那一根來一分為二,來“開天劈地”了。把其中一堆叫天,或離我們遠的叫“天”,離我們近的叫“地”,“天尊地卑”,尊卑是遠近的區别,沒有其他。
這樣第3路又被分成2路,其中一路“天”,一路“地”,一堆近,一堆遠。經過三營,得到易經的第二個概念“爻”。爻分陰陽,究競是陰還是陽,要經營才知道。
第1營,将剛分開的兩堆草芥四個一小堆再分,數“一、二、三、四”或“春、夏、秋、冬”或“元、亨、利、貞”,四個四個一數,餘數可能有4種,餘1、餘2、餘3、餘4。相應的另一堆會餘3、餘2、餘1、餘4。餘數合一起放一邊,可能有8根或4根。其他那些四個一堆的再合起來,叫“天地複合”。如此經營一番叫“一營”。
第2營,再盤古開天劈地,再春夏秋冬,……
第3營,周而複始。
餘下來那一堆蓍草可能是24根(6個春夏秋冬)28根(7×4)32根(8×4)或36根(9x4)。
如果得7和9為陽,用“一”表示,叫陽爻,叫九。(用九不用七)
如果得6和8為陰,用“--”表示,叫陰爻,叫六。(用六不用八)
如此三營而得第一次區分,第一位的陰陽就出來了,是陰叫“初六”,初是最下的地位,六表示陰。
“初九”表示第一位,最底位為陽。
一系列數的經營,而得到陰陽的區分,叫“爻”。
如此,再經三營得二爻,叫“二六”,叫“二九”,“二六”中的“二”表示第二位,“六”表示陰。
接着來,再經營得三爻。
再經營得四爻。
得五爻。
得六爻。
六爻,六位的陰陽組合成一“卦”。
64卦組成一部《易經》
《易經》的數有“定數”和“變數”。
定數是“死數”或“呆(ai)數”,也有人叫“氣數”。
《易經》研究“變數”見長。數學中學過兩個變數,一個叫“無窮小”,一個叫“無窮大”。在《易經》中叫“太極”,就是大極,無窮大;叫“無極”,就是小極,無窮小。
“無”不是沒有,而是“小”。詞語“無所謂”詞典上解釋為“沒什麼”或“說不上”,為什麼解釋不清楚呢,因為人們忘卻了無的真實含義。無~小,所謂~意思,無所謂就是“小意思”,現代為誤解《老子》的“無為”思想,認為“老子”消極“不作為”,其實那是大錯特錯。《老子》說“無為而無不為”,正解是“小事都能做就幾乎沒有不能做的”。《老子》鼓勵人做小事,比如“治大國若烹小鮮”。
因為不懂“無”,而誤解的爻辭的,舉個例子:《坤卦·六二》的爻辭,“直方大不習無不利”
直,就象我們砌房子,一塊磚,一塊磚,終于砌成一排了,一條直線就被砌出來了,今天砌一層一條線,明天再來一層一條線,幾天下來一堵牆就砌出來了,方方正正的,這個就是方,一面牆,前牆砌好了,再砌後牆,再砌山牆,蓋上頂,一間大屋就完工了,由點(一塊磚)而成直(一條線),由直(一條線)而成方(一面牆),由方(一面牆)而成大(大房子)。在數學上這叫“積分”,點積分成線(直),線積分成面(方),面積分成體(大)。
“不習無不利”什麼意思?習,重複,就是積累,就是積分(微積分),“無”是小,“習無”就是重複無窮小,就是微積分中的積分。“利”就是增加。但不是每一次無窮小的積累都有增益,所以“習無利”就不全面了,因為積累了不一定有所增益,但你如果不積累肯定沒有增益,所以說“不習無,不利”。
3.《易經》擅于變化的學問
《易經》中的三易是可變,必變和不變,講述了變化的規律性。自然界的萬物都是運動變化的,天有陰晴月有圓缺,地有四季。人們常說“不動如山”,可山也是變化的,喜瑪垃雅山每年都會向上長幾公分。運動變化是事物存在的方式,這個叫“必變”,“任何事物都是變化的”這個規律是“不變”的,有些東西時時刻刻都在變化,但我們看不到,比如老式種表的秒針在走我們看得見,時針、分針也在走我們盯着看就看不見。
《易經》中的變化有哪些呢?
1.數的變化
數的變什上邊講了不少,節約時間不講了。
2.爻的變化
就是陰陽的變化,陰陽在中國古代是“對立統一”的,有人講“對待”而不“對立”,搞不懂。《易經》中說“陰在陽之内,不在陽之對”,這個好懂,舉例說明,一塊條形磁鐵,一端N極一端S極,用刀從中間切開,原來N極靠切口的那兒變成S極。其實不是N極變成了S極,是原來N極裡就有S極。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陰陽有别而不分離。一個事物具有兩面性,有時表現出這一面,有時另一面更突出,都是十分正常的,不足為怪。我們常常覺得平時相處極好的那個人怎麼突然就變那麼壞了呢?不是那個人變壞了,而是他的壞的這一面表現顯著了,或被發現了,見怪不怪就說明你懂陰陽了。陰陽變化可不能簡單看成一個人妖突然變性成了個美女。
一卦有六爻,每一爻都可能變化,一個爻的變化,會地一個卦變成另一個卦。一個卦可以通過爻變而成為其他的63個卦。
3.卦的變化
常聽人說“你有變卦了”。因為事物的存在方式就是運動變化。變卦,卦的變化就不足為怪了。
剝卦的第五爻由六變九變成觀卦。
剝卦的第一爻由陰(六)變陽(九)就變成頤卦。
由剝而變觀,去年我家一道牆由于漏水而開始變剝落,後來變得象一幅山水景觀了。由剝(牆的剝落)而觀(變成景觀畫)。當然後來老婆嫌這畫太難看,弄掉了。
由剝卦而變成頤卦,就是剝了(花生殼)吃(花生米兒)。
4.時的變化
時間無時無刻不在變化,體現在《易經》中就是位置的變化。人會由幼兒而變成少年,變成青年、壯年、老年。在一卦中用初位代表幼年,二位代表少年,三位表示叛逆期的少年;四位表示青年,五位表示壯年,六位(上位)表示老年。
4.《易經》關于符号的學問
《易經》最奇特之處,就是用“一”和“--”這一對符号來代表自然界對立統一的兩面。更具有抽象性,代表的東西就更多,更複雜。它不是“十”與“一”卻可以代替正與負,你可以叫它“陰”和“陽”,但它又不隻是陰和陽。這一串符号象條形碼又不是條形碼,象二維碼,又不是二維碼。象計算機二進制中的“0”和“1”。
由這一對符号畫三重組成八卦,
三畫卦叫經卦,兩個經卦重疊組成64卦,64個六畫卦叫别卦。
5.《易經》形而之下的學問
《易經》中的象真有意思。
蒙卦(别卦)的上卦為山(艮卦,這個三畫卦為經卦)下卦為水(坎卦)。山下有水,為什麼是蒙呢?山下的水蒸發,形成霧,看不清山的來來面目了,朦朦胧胧的。自然界呈現在人們面前的往往是騙人的表象而非真本質,要看清事物本質,要經過教育,蒙卦講的是教育,或叫“啟蒙”,受了教育後,才不會被騙,才能看得清,弄得明。
鼎卦最下邊象鼎足,六五象鼎耳。上卦(别卦)為離卦,象火,下卦巽卦象風。下邊吹風,上邊生火,就可以把東西煮熟了。把生東西煮熟了,變成新東西了,象征“創新”,革故鼎新。
《小過》卦象一條大河,中間的橋很窄,隻有小的東西能過去,叫“小過”。如果橋很寬大,大的東西能過去,叫《大過》。
6.《易經》研究的誤區
《易經》的研究對象更象自然科學的研究對象。而研究《易經》的方法更多的文人用來研究人文科學的方法。這就是《易經》研究的誤區。要真正研究好《易經》,讓它發揚光大,為現代科學、為祖國的複興大業作貢獻,可以動員一批自然科學家來用自然科學的方法研究。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