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經濟穩步恢複向好

經濟穩步恢複向好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27 02:13:49

經濟穩步恢複向好(經濟回穩向好态勢必将進一步鞏固)1

10月17日,中國共産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新聞中心舉行首場記者招待會。圖為記者在招待會上提問。光明網記者 季春紅攝/光明圖片

10月17日上午,黨的二十大新聞中心舉行首場記者招待會。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副主任趙辰昕,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黨組書記、局長叢亮,國家能源局黨組成員、副局長任京東,圍繞“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主題進行介紹,并回答了記者提問。

經濟實力實現曆史性躍升

趙辰昕: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曆史性成就、發生了曆史性變革。

從2012年到2021年,我國國内生産總值從53.9萬億元增長到114.4萬億元,我國經濟占世界經濟的比重從11.3%增長到18.5%,提高了7.2個百分點,我國人均國内生産總值從39800元增長到81000元。

事非經過不知難。我國經濟實力曆史性躍升,我國經濟建設極不尋常、極不平凡的偉大成就,是在國際形勢嚴峻複雜、各類重大風險挑戰接踵而至的大背景下實現的,的的确确來之不易。

今年以來,我國經濟月度間雖有波動,但總體延續恢複發展态勢。從目前情況看,三季度經濟明顯回升。從全球範圍看,中國經濟表現依然突出,居民消費價格溫和上漲,與全球通脹高企形成鮮明對比,就業形勢總體穩定,國際收支基本平衡,外彙儲備保持在3萬億美元以上。

受國内外環境變化影響,當前,我國經濟運行中仍有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經濟發展還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但更要看到,面對超預期因素沖擊影響,我國經濟在較短時間内實現企穩回升,展現出強大的韌性和巨大的潛力。我國有14億多人口,有世界上最大規模的中等收入群體,具有超大規模的市場優勢,加上完整的工業體系、完備的産業鍊、日益現代化的基礎設施體系,這些基礎條件為各類企業發展提供了巨大機遇和廣闊的市場空間。

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為推動我國經濟發展凝聚了磅礴偉力、注入了新的動力。随着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貫徹落實,随着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成效持續顯現,宏觀政策效應不斷釋放,我國經濟回穩向好的态勢必将進一步鞏固。

國内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

趙辰昕: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必須完整、準确、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快構建以國内大循環為主體、國内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國内外有一些聲音,認為“以國内大循環為主體”就意味着中國要在對外開放上進行大幅收縮。這種理解是錯誤的。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潮流不可逆轉,任何國家都無法關起門來搞建設,中國也早已同世界經濟和國際體系深度融合,同全球很多國家的産業關聯和相互依賴程度都比較高。

内外需市場本身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積極利用國内國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為促進市場經濟建設、豐富市場供給、帶動産業結構轉型升級、培育國際競争新優勢、全面提升綜合國力創造了條件,有力改善了我國生産要素質量和配置水平,促進了國内大循環效率和質量提升。

一段時間以來,經濟全球化遭遇“逆風逆流”,一些國家企圖實行“脫鈎斷鍊”、構築所謂的“小院高牆”,但世界決不會退回到相互封閉、彼此分割的狀态,開放合作仍是曆史潮流,互利共赢依然是人心所向。我國将高舉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旗幟,積極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堅定不移全面擴大開放,推動經濟全球化朝着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發展。

我們将着力暢通國民經濟循環,堅定實施擴大内需戰略,持續深化改革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加快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促進國内國際循環順暢聯通。

當前,我國已經勝利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标,正在意氣風發邁上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标進軍的新征程。我們完全有信心有決心、有基礎有條件實現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戰略目标。

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叢亮:糧食事關國運民生,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糧食安全保障能力持續提升——

糧食産量實現高位攀升。2021年,糧食産量創曆史新高,達13657億斤,比2012年增加1412億斤。

糧食生産基礎不斷夯實。全國耕地面積為19.18億畝,劃定了10.58億畝的糧食生産功能區和重要農産品生産保護區,建成9億畝高标準農田,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1%,糧食作物良種基本實現全覆蓋。

糧食流通保持高效順暢。全國标準倉房完好倉容7億噸,倉儲條件總體達到世界較先進水平。推動主體多元、渠道多樣、優質優價的市場化收購,守住“種糧賣得出”底線。糧食儲備體系進一步完善。

糧食應急保障更加有力。現有糧食應急加工企業6000家、應急供應網點5.3萬個、應急儲運企業4199家、應急配送中心3047家,能夠應對各類重大自然災害和公共突發事件。

糧食市場運行總體平穩。近年來,受多種因素影響,國際糧食市場波動較大。與之相比,我國糧食市場供應充足,運行保持總體平穩,有效滿足了人民群衆消費需求,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發揮了重要作用。

我國糧食安全形勢是好的,做到了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而且裡面主要裝中國糧。未來,我們有基礎、有條件、有能力、有信心,始終牢牢把住糧食安全的主動權,中國特色糧食安全之路必将越走越寬廣。

确保能源安全至關重要

任京東:能源安全是關系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性、戰略性問題,對國家繁榮發展、人民生活改善、社會長治久安至關重要。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能源供給體系逐步完善,供給質量和效益不斷提升,能源自給率保持在80%以上,不僅經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重大自然災害等方面的嚴峻考驗,而且有力應對了國際能源價格動蕩對我國發展的傳導影響,為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的能源保障。

作為能源生産和消費大國,确保能源安全始終是做好能源工作的首要任務。要重點從三個方面守住能源安全底線。

一是紮實抓好固本強基。堅持立足國内多元供應保安全,發揮煤炭的壓艙石作用和煤電的基礎性調節性作用,提升油氣勘探開發力度,力争到2025年,國内能源年綜合生産能力達到46億噸标準煤以上。進一步建立健全煤炭、石油儲備體系,特别是加快儲備庫、液化天然氣接收站等設施建設。

二是紮實抓好有序替代。着眼長遠發展需要,全面構建風、光、水、核等清潔能源供應體系。紮實推動水電、核電重大工程建設,統籌推進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區為重點的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建設,因地制宜發展生物質能、地熱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确保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0%左右,到2030年達到25%左右。

三是紮實抓好風險管控。繼續強化底線思維和風險意識,推進能源安全監測預警能力建設,建立健全煤炭、油氣、電力供需等預警機制,不斷加強應急保障電源、管網互聯互通等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區域互濟、多能互補水平,持續強化重點區域、重點時段能源安全供應,進一步提升應急響應和搶險救災能力。(本報記者劉坤整理)

從2012年到2021年,我國國内生産總值從53.9萬億元增長到114.4萬億元,我國經濟占世界經濟的比重從11.3%增長到18.5%,提高7.2個百分點,我國人均國内生産總值從39800元增長到81000元。

2012年,我國糧食産量首次站上1.2萬億斤台階,自2015年起連續7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2021年,糧食産量創造了曆史新高,達到13657億斤,比2012年增加1412億斤。

今年1—8月,我國利用外資8927.4億元,按照可比口徑同比增長16.4%。其中,高技術産業利用外資同比增長33.6%。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