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哈工大航天學院夏令營名單

哈工大航天學院夏令營名單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02 23:17:45

哈工大航天學院夏令營名單?新華社哈爾濱3月23日 電“航天搖籃”是怎樣煉成的?——哈工大“實戰型”人才培養記,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哈工大航天學院夏令營名單?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哈工大航天學院夏令營名單(航天搖籃是怎樣煉成的)1

哈工大航天學院夏令營名單

新華社哈爾濱3月23日 電“航天搖籃”是怎樣煉成的?——哈工大“實戰型”人才培養記

新華社記者孫英威、潘褀、闫睿

哈爾濱工業大學航天學院博士生韋明川這幾天很興奮,他所在學生團隊自主研發的“紫丁香一号”微納衛星又将進入太空,這已是他們設計的第二顆微納衛星。

這群“追星青年”何以頻頻逐夢太空?記者在哈工大航天學院采訪了解到,憑借交叉學科設置、工程化能力培養,搭配嚴格的日常管理制度,使這裡成為中國航天人才的“搖籃”。

一群“高大上”的“追星族”

“本科入學時,我和一群夥伴參加了校無線電愛好者社團,2010年就萌生了制作小衛星的想法。”團隊總體設計和測控負責人韋明川說。

2011年,當時在荷蘭做訪問學者的航天學院教師王峰得知,由歐盟提出的“QB50工程”計劃,将采用50顆立方體衛星組網的形式,邀請全球高校參與。他第一時間将消息回傳給航天學院院長曹喜濱,提出學院組建學生團隊參與的想法,得到贊同。

2012年,國内首個由學生自主參與設計、研制、調試與應用的微納衛星團隊在哈工大正式成立。學校投入人力、物力、财力供學生們研發,“紫丁香一号”由此而生。

從小愛好動手探索的韋明川,依托校衛星技術研究所,凝聚了航空宇航與科學技術、力學、計算機技術、控制工程等8個學科的本碩博學生40餘人,組建起一支“混搭夢之隊”。

在“紫丁香一号”研發期間,國内某科研項目啟動。在學校支持下,2014年3月,韋明川團隊正式提交了參與意向書,“紫丁香二号”衛星由此誕生,并于2015年9月順利升空。

産學研結合鋪就“追星路”

記者采訪發現,航天學院在人才培養中堅持教學、實踐并舉:一是在學科設置上突出“大航天”理念,搭建交叉學科平台;二是注重學生工程化能力培養,讓學生在科研實踐中邊學、邊做、邊突破。

據航天學院常務副院長孟松鶴介紹,學院在學科設置上既有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力學這樣的一級學科,也設置有控制科學與技術、光學工程等與航天“緊密相連”的專業。

“我們學科是一個對象學科,在對對象進行研究的過程中涉獵多學科交叉,這就要培養學生在工程中發現科學問題的能力。”航空宇航科學技術專業教師趙陽舉例說,在研發載人航天機械臂動力學過程中,學生會被直接帶進去一起做,這樣理論、實踐結合的起點很高。

此外,學院還注重學生的工程化能力培養,對研究生實行“雙導師”制,學校裡有一個導師,相關研究所裡還有一個導師。

“我經常有博士生被借走去參與項目研究;有的博士研究題目跟國家項目相同,畢業也能直接去部委或科研院所工作。”孟松鶴說,用人單位普遍認為哈工大的畢業生動手能力強,到單位直接就能上手。

“規格嚴格”培養更多“追星族”

記者在采訪中感受到,韋明川顯得很成熟,對于生活和學習有着清晰的要求與規劃。他認為,從事科學研究讓他比同齡人更謹慎,學院嚴格的制度和航天精神傳承更讓他不敢有絲毫松懈。

嚴謹的科研作風,同樣被哈工大應用于對學生的日常管理中。其中,班主任制、學科建設團總支制、過程淘汰機制、三級心理幫扶機制等制度是航天學院的重要抓手。

從2012年起,哈工大建立了“過程淘汰機制”,累計挂科超過20學分即被要求退學。“剛進大學時自我松懈,對淘汰機制沒有重視,沒想到真被退學了。”目前就讀于遼甯一高校二年級的小李說,這段經曆給他敲了警鐘,雖然已退學,但仍視自己為半個“哈工大人”。

得益于嚴謹、科學的育人制度持續“澆灌”,哈工大航天學院在中國航天史上留下了一本厚厚的“名冊”。僅“十二五”期間,就向我國航天領域輸送畢業生2000餘名。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