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夏商周之前還有哪些朝代

夏商周之前還有哪些朝代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27 03:23:40

夏商周之前還有哪些朝代?各位從教科書中大約已經知道,,夏商周為華夏最早的朝代其實不然,很多觀早在之前就已經形成,卻在之後被推翻,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夏商周之前還有哪些朝代?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夏商周之前還有哪些朝代(隻知夏商周在這之前還有一個虞朝呢)1

夏商周之前還有哪些朝代

各位從教科書中大約已經知道,,夏商周為華夏最早的朝代。其實不然,很多觀早在之前就已經形成,卻在之後被推翻。

  例如,在夏商周之前有一個虞朝,這在古籍《左傳》和《國語》中就有非常明确地記載,儒家經典《論語》中也屢屢提到堯舜,但在後世卻被人說成虞朝是墨家為宣傳“禅讓說”專門臆造出來的,并說堯舜不過是“上帝”的分化,并非真實曆史。

  顯然,《左傳》、《國語》及《論語》并非墨家經典,為什麼要将質疑對準墨家呢?就因為墨子學說更加信古而敬畏原始曆史成因?在這裡我甯可相信古人也不相信後世的史學家們對于曆史的“再創造”。古人離古史更近,他們的發言權更加值得尊重。

  我深信之前有一個虞朝,而這個虞朝的前後,出現了兩個了不起的偉人,一個叫做堯,一個叫做舜。這二人之所以是偉人,主要是因為他們推行的“禅讓制”。

  古史記載,堯是黃帝之後最有本事的部落聯盟首領,堯在生前将部落聯盟首領的權杖讓位于舜,以舜為帝。這種讓位,即統治者把首領之位讓給賢人,曆史上稱為“禅讓”。

  史料還記載,堯傳位給舜,同時留下“允執厥中”四字遺言;舜再傳位給大禹,進一步歸納為十六字遺言:“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這十六字遺言又被大唐文學家韓愈稱之為“原道心法”,象征着中華五千年治國的國家學說。

   “禅讓制”是中國最古老的民主制度。在這個制度下,統治者和平交權,承前啟後,沒有陰謀,沒有流血,人們心悅誠服地在公認的領袖帶領下進行各種生産活動,一年複一年的在和平環境中。

  然而忽然有一天,平地一聲驚雷,打破了若幹個世紀的。

  中華民族曆史上第一次政變就此産生!

  政變的領導人是誰?不是舜的部下,也不是大禹的部下,而是被後人千稱頌萬贊美的大禹本人和他的兒子啟。

  大禹治水的功德,被後人銘記歌頌,勿庸置疑,這是他偉大的一面。然而他也有卑劣的一面,就是他慫恿自己的兒子破壞和斷送了祖輩先賢們的祖訓即“禅讓制”。

  本來按照祖訓,威望達到頂峰的虞朝最後一任統治者大禹已經制定了自己的繼承人為德高望重的臯陶。臯陶還在舜帝在世時就是負責刑法的大法官,也算三朝元老了。如果臯陶順利接班,那麼虞朝很可能還會繼續承襲下去。可是曆史的長河突然在這裡拐了一個彎,臯陶沒有先兆的抱病而亡。大禹在聯盟長老會議上,不得已隻得聽從衆長老的建議,讓臯陶的兒子伯益繼承自己的王位。因為臯陶的兒子伯益也是一位功勞很大且又是德才兼備的能人。

  伯益是個什麼樣的人呢?他是一個有謀略有才幹的大智慧者。他在大禹執政期間,開發土地,建立城邑;墾荒山林,興建農田。大禹治水,他是得力幹将,鞍前馬後,功勳卓著。著名的《》就是以他為素材的原始記錄。他的地位,僅次于禹帝和自己的父親臯陶。臯陶離奇病死之後,虞朝的帝位非他莫屬。

  然而,此時大禹的心裡想到的卻是自己的兒子啟。

  大禹心裡懵懵的,總覺得這個“禅讓制”一點也不科學。自己的兒子啟也是非常能幹的人,而且更年輕,更聰慧。為什麼不能将王位傳給他呢?那個祖訓真是一個障礙,一個麻煩。王權是自己千辛萬苦換來的,切不可輕易拱手讓人。但是,兒子啟雖然不錯,可威望和功勞與伯益相比還差很大一截,這可如何是好?

  自然,王權很鞏固的大禹與兒子啟開始了一系列計謀活動。他首先安排啟承擔很重要的國家大事,将本來屬于伯益份内的具體事務劃歸啟來管理,以讓啟建功立業。這樣一步一步的排斥伯益,漸漸使得啟的口碑愈來愈好,而伯益卻顯得整天毫無建樹,從一個賢人變成一個邊緣化了的閑人。

  大禹還想到一個一舉兩得兩全其美的計策,即用當時天下九個州出産的青銅,鑄造九個大鼎,一來體現王權的威嚴和一統天下,二來作為權力的象征,誰來監管這個浩大的工程,誰就會獲得直接的利益。

   如果曆史可以到遠古的一個特定時期,必将有一個曆史的視頻記錄下這一場景:

  伯益實在難以抑制心中的憤怒,前往帝宮攔住大禹:

  “大王,臣聽說您要将王位傳給您兒子啟,是這樣嗎?”

  大禹心裡微微一顫:“益啊,你這消息從哪裡聽來的?”

  伯益提高了嗓門道:“到處都在這麼說。說您想打破‘禅讓制’,想把王權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家族中。”

  大禹略為遲疑,然後冷靜地對伯益說:“唉,傳話的人别有用心,聽話的人太上心。塗山諸侯會盟時我不是當着所有部落長老的面表了态的嗎?先前大家一直同意舉薦令尊臯陶為我的接班人。令尊不幸離世,大家又推舉你為我的繼任者,我也是同意了的,怎麼,你也要懷疑我?”

  伯益謙卑地回應道:“臣哪敢懷疑大王,但臣發現大王将所有大事放手讓啟在管理,而臣基本上無事可做。大王啊,臣并不貪圖您的王位,但是,如果您傳親不傳賢,天下一定會大亂,臣擔心我們的家國從此陷入危險啊。”

  大禹很不高興地打斷伯益的話:“這是哪裡話?就算是傳親,你又何以認為天下就一定會大亂呢?”

  伯益心有不甘地說:“其一,因為各路諸侯本來是平等的,有機會因敬業,因功勳,因才德,成為王的候選人。以後沒有了這個因素,各路諸侯就會離心離德,甚至自立為王。其二,因為自先祖堯舜以來直到大王您,都是以德行和政績被推舉為王,而不是私下相授權柄。如果從您開始而推行‘家天下’,您的一世英名就會毀于一旦啊。”

  大禹似有所動,充滿感情地對伯益道:“益啊,當年你我都在舜帝手下做官。你協助我治理洪水,還開鑿打井灌溉良田,取得了輝煌成績。你還提醒我做大事要胸有全局,要遵紀守法,要任人唯賢。沒有你和你父親的幫助,就沒有我所取得的一切。何況你在黎民百姓中有很高的威望,我能負了你嗎?”

  伯益感動得聲淚俱下:“臣一生兢兢業業任勞任怨,不敢有絲毫的懈怠,并不是盼望着接大王的班。隻是大王和衆長老一緻推選臣為繼任者,臣就學習着怎樣管理好國家,并有很多規劃藍圖。如果臣突然發現将無所事事,臣當然會失望,甚至會有一種被愚弄而痛心的感覺。”

  大禹表示理解伯益的心情:“是的,我是讓啟學習着怎樣管理國家,但那不是為了和你争權,而是希望他将來也成為有用的人才。我不希望他碌碌無為,我願意他未來能協助你管理天下。”

  伯益松了一口氣,自嘲起來:“看來是臣多心了。如此看來,倒像是臣在争權。好吧大王,臣太冒失了,臣再不提這個話題。那麼,最近諸侯各盟長老拟定的監制鑄造九鼎的宏大工程,依慣例就交給臣去執行吧?”

  大禹躊躇半晌,說出他的決定:“我已經将這個重任交給啟了。你以前很辛苦,現在就好好的休息一下吧。”

  伯益傻眼了,怔怔地呆在那裡。這……這不我還是靠邊站了?

  大禹的聲音卻還在那裡滔滔不絕:“九鼎鑄造完後,将成為鎮國之寶。九鼎至尊,天下一統,王威四方……”

  伯益還怔怔地呆站着,等他清醒過來,大禹已經離開了宮殿。

  這段曆史的對話視頻,将大禹的兩面性展現了出來。大禹治水,大禹治國,皆成為世世代代膜拜的。但是大禹的另一面卻極為僞善。他違背諾言,努力開創家天下。伯益眼看局勢朝自己不利的方向發展,卻毫無辦法扭轉局面。他隻得靜觀其變。

  不久,大禹東行,到江南會稽去巡遊 ,在旅途中駕崩,據說享年一百歲

  不少曆史教科書,或者說是一些書上說大禹是夏朝的開國君主,這種說法簡直錯得離譜。實際上大禹是虞朝的末代君王,與夏朝沒有半毛錢的關系。也就是說,夏朝的開啟者不是大禹而是他的兒子夏啟。

  大禹死後,他的兒子啟果斷地發動了政變——啟在鈞台召開了各地諸侯參加的盟會,他在會上突然宣布自己是夏王,也是九州王。伯益大聲抗議,認為這破壞了先祖先帝們制定的禅讓制,是以“家天下”代替了“公天下”。

  伯益表示,原來大禹選定我來接替王位,而且諸侯長老會盟已經認可。現在啟卻不顧廉恥将王位搶走,這件事違背祖訓,違背道義,作為真正的君王繼承人,我要奮起反抗,堅決讨伐陰謀叛逆賊子。但是啟率先出動了王家軍隊将伯益轟出了國都。

  中國曆史上的第一次政變就這樣出奇不意的發生了,而且幹淨利落。

  然而圍繞政變的是是非非,在擁護禅讓制與擁護世襲制兩大派别之間展開了殊死的搏鬥。擁護啟的王軍與擁護伯益的地方諸侯有扈氏的部落軍隊在甘這個地方打了兩場驚天地泣鬼神的大戰。第一場甘之戰以夏啟的王軍失利而結束,啟改變策略後再次與有扈氏交戰,第二場甘之戰以有扈氏軍隊失敗而告終,伯益也遭到啟的殺害。

  政變以啟獲得最終勝利,啟成為夏朝的第一位君主。

  

 自此“禅讓制”壽終正寝,“世襲制”正式登台,而父王子繼的“家天下”“世襲制”從此成為華夏文明沉重的負能量。一次政變,影響和制約了中國幾千年曆史的體制結構。

  有不少人認為“禅讓制”後來還繼續存在過或偶爾的冒一個泡,例如說公元220年,漢獻帝劉協“禅讓”給魏文帝;265年,魏元帝曹奂“禅讓”給晉武帝;618年,隋恭帝楊侑“禅讓”給唐高祖;960年,周恭帝柴宗訓“禅讓”給宋太祖。其實,這些所謂“禅讓”隻是利益集團的交換,是從一個“家天下”交給另一個“家天下”,完全沒有會盟投票推舉的“公天下”特征。這樣的“禅讓”實際上是勝者一方的“逼讓”或敗者一方的“退讓”,與時期的“禅讓制”絲毫沒有關系。

  因此,我們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中國曆史上大禹和夏啟父子倆合謀的第一次政變,最終導緻了“禅讓制”退出了中國的曆史舞台。

  千秋功罪,大禹夏啟。“禅讓制”是中國遠古曆史上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它的消亡,叙說了一個王朝的誕生,也同時為後世開創了連鎖效應的政變示範。這是中國曆史的幸耶還是不幸?

  自此“禅讓制”壽終正寝,“世襲制”正式登台,而父王子繼的“家天下”“世襲制”從此成為華夏文明沉重的負能量。一次政變,影響和制約了中國幾千年曆史的體制結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