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爾什将自身的秘密深藏一輩子
目前,裡約奧運會正在如火如荼進行,各國運動健兒正在展示自己的意志和力量,在追逐自己的勝利與榮光。可翻開120年來的奧運近代史,在光鮮的曆史後面也隐藏着變換性别、掉換尿樣和種種“科技欺騙”等不雅手段,讓本來高尚、健康的奧運會蒙羞。俄羅斯《共青團真理報》還趕在裡約奧運會開幕前對此作了專門報道。
性别醜聞接二連三
波蘭裔美國選手斯特拉·沃爾什1911年出生于波蘭,是世界上跑得最快的女子。她在美國長大和接受訓練,曾在1932年和1936年的奧運會上代表波蘭出戰,分别赢得女子100米短跑的金牌和銀牌。卻沒想到,這位創造了100多項世界和國内紀錄,1975年曾入主美國田徑名人堂的運動健将竟是一名兩性人。1980年,沃爾什在美國俄亥俄州克利夫蘭一家大型購物中心發生持槍搶劫案,不幸的她在槍戰中意外身亡。當她的屍體被送到病理解剖學家的工作台上,竟顯示她長有男性生殖器官,但由于發現她同時擁有兩性染色體,所以又不足以證明她是個男人。美國媒體對此宣稱:“她身上男性的體征要比女性的多。”可見,她的真實身世直到她取得奧運會勝利半個世紀後才大白于天下。
德國的多拉·拉特延1918年出生于不萊梅,出生證上清清楚楚寫明她是個女性。中學畢業後她到卷煙廠當了一名包裝工,并迷上了運動。1936年,多拉獲得了德國的跳高冠軍,不久又在柏林的家庭奧運會上獲得跳高第四名。1938年,拉特延拿到歐洲冠軍,并創造了世界紀錄。然而在從維也納返鄉的火車上遭到馬格德堡警方的逮捕,原因是查票員懷疑車廂裡有一個男扮女裝的男子,便叫來了警察,體檢結果證明拉特延是男性。第二次體檢是當着專程趕來的國家體育官員的面進行的,結論依舊是男性,隻是在診斷書上寫着:“身體絕對有着女性的豔美。”這時隊裡的隊友們才想起,拉特延從未光着身子洗過澡。當時對她下的最後結論是“疑似欺騙”,歐洲冠軍的金牌被沒收。後來才弄清楚了,拉特延從11歲開始就覺得自己有些不對頭,16歲起腿上的體毛隔天得刮一次,但她還是不敢把自己的疑慮對父母說出來。而父母則堅持到最後,都說他們養的是女兒,不是兒子,一直到拉特延公開承認自己已經變成男子,易名亨裡希後還參了軍,後來經性别測試确認為“非蓄意的欺騙”,這才了事。而奧運會直到1966年才引入性别測試機制。
在對付興奮劑檢測上的歪門邪道
近些年來,為了實現公平公正的原則,國際上在興奮劑檢查上加大了力度,于是一些鑽營者絞盡腦汁,處心積慮要和世界反興奮劑機構較勁,所以出盡了洋相。
世界拳王邁克·泰森也在自傳中承認,2000年6月在格拉斯哥與盧·薩瓦雷塞的一役中,他在走上拳擊台前還在嗑藥,而且他用了一種巧妙的伎倆防止被該賽事的官方興奮劑檢測員發現。他說:“我不得不使出殺手锏,把别人的幹淨尿液裝進一具假陰莖裡,以便通過興奮劑檢測。”
意大利28歲的田徑運動員戴維斯·裡恰爾迪一次在意大利莫爾費塔舉行的全國錦标賽上,為了通過興奮劑檢查,将裝有幹淨尿液的假陰莖藏在自己的短褲裡,結果讓他輕松過關。但由于比賽委員會一直懷疑他服用禁藥,在他結束比賽時又對他進行了興奮劑檢查,他的假把戲才終于露餡。俄羅斯反興奮劑機構的負責人格裡戈裡·羅德琴科夫則走得更遠。他知法犯法,在2014年的索契冬奧會期間,為了幫助俄羅斯确保他們“精心策劃多年的确保冬奧會主導地位”的計劃得以實現,他們在實驗室的牆上打洞,給至少15名獎牌獲得者的尿樣進行了替換,有的運動員還服用了摻雜有三種興奮劑的混合酒精以加強吸收——這是世界體育史上最成功的興奮劑伎倆。難怪國際奧委會作出決定,禁止俄羅斯多名運動員參加裡約奧運會。
“科技欺騙”花樣層出不窮
在科技高度發達的今天,一些人為了拿到更多的獎牌,挖空心思在“科技欺騙”上狠下功夫,演出了一出出“機械興奮劑”的醜聞。
蘇聯五項全能運動員鮑裡斯·奧尼先科因為自己在擊劍比賽中的作弊行為而顔面掃地。這位蘇聯擊劍運動員在1968年、1972年、1976年的奧運會比賽中作弊,他的劍連接到一個斷路器上,使他可以在根本沒有碰到對手的情況下就可以觸發得分提示。在和英國擊劍隊隊長吉姆·福克斯對決時,英國隊發現奧尼先科的劍有些奇怪,裁判檢查後發現他的劍柄中藏着一個複雜的電子裝置,裡面設置了斷路器,即在沒有觸碰到對手的情況下得分。醜聞爆出後,奧尼先科的這一高級作弊技巧最終被揭穿,被取消了參賽資格,比賽最終由英國隊奪冠。
在1960年的羅馬奧運會上,突尼斯現代五項全能運動也出盡了洋相。一開始他們在馬術比賽中幾乎全軍覆沒,後來其成員之一差點兒在遊泳中淹死,然而最招人笑的還是在擊劍對決中。他們的擊劍隊中隻有一人勉勉強強可以舉起重劍,所以他隻好依次戴上标有不同姓名的面罩,頂替他的隊友出戰,最後這一伎倆終被裁判揭穿。
“機械興奮劑”這個主意在蘇聯比較盛行。比如說,在山坡冰道滑橇運動中,刀鋒經過預熱的器械就有它的長處,它可以融化冰層,在水墊上滑行就輕快得多,所以在橇車出發前得根據控制滑道來測試刀鋒的溫度。蘇聯科研機構曾建議解決這個問題,“工程師”們還建議設計出一種特有的裝備,使它能在加速後往冰道上放電,以提高它的溫度。蘇聯首位山坡冰道滑橇奧運會冠軍弗拉基米爾·科茲洛夫曾如是說,但未能進入試驗階段,因為需要配備的電池無處安放。
還有不少“機械興奮劑”的主意也淪為空談。比如說,美國鹽湖城冬奧會上,還流傳過一種說法,可以讓通風系統來為我所用,可随意造成順風、逆風現象,好為本隊助力。這種話居然出自蘇聯奧運會滑冰冠軍斯維特蘭娜·茹科娃之口。還有一種關于秒表的說法,似乎是可以借助衛星之力,讓其瞬間停擺……等等,看來這都是一些無稽之談。現在,在一些大型運動會上,這種天真的想法倒是越來越少,而那些略施小計的做法卻越來越多。最近就有一個很能說明問題的例子。19歲的比利時女車手範登·德裡斯切在2016年的公路越野青年世界錦标賽上,她被發現采用了“科技欺騙”的手段,将電動馬達和電池儀器巧妙地裝在車座裡面,通過藍牙控制來驅動自行車的後輪。德裡斯切在事情敗露後還曾一度宣稱,她不知道這輛自行車違反了有關規定,還說車子屬于自己的朋友。不過,後來她放棄了辯解的機會,退出了這項運動,她自2015年10月以來的比賽成績以及她的世界排名随之也被取消。
總之,每次大型運動會都會有大筆的金錢投入,獎金自然可觀,所以每個運動員都在各盡其能去拼命争冠,每屆奧運會自然便成了各種更為複雜工藝的試驗場,還包括各種技術、生物和政治因素。雖說醜聞屆屆都有,但正直的人們相信總會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總會邪不壓正的。
本報專稿 粟周熊
歡迎點擊您喜歡的内容【朋友圈】, 法制文萃報微信平台可以使您了解更多更專業的新聞熱點資訊、文化藝術信息、曆史檔案鈎沉、健康保健指南,并提供重要的法律服務意見。還能夠與本報進行互動、分享、交流!歡迎你通過以下三種方式關注我們:
1、點擊屏幕右上角按鈕,【查看官方賬号】可以關注我們;
2、在【添加好友】→【搜索公衆賬号】中查找:fzwcb19920101;
3、通過微信掃描二維碼添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