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勢 金剛搗碓。隻一勢言太極陰陽之理皆具。
第二勢 攬擦衣、單鞭、金剛搗碓, 共三勢。太極生兩儀也,繼以金剛搗碓旨不離宗。
第三勢 白鵝亮翅、摟膝拗步共二勢。兩儀生四象也,白鵝以起其勢,摟膝拗步象乾坤坎離
四卦之位.(注:四正)
第四勢 初收、斜行拗步,共二勢。四象生八卦,斜行象兌震巽艮四隅之卦。
第五勢 再收、前堂拗步、演手捶、金剛搗碓,共四勢。本其蓄精以至出精,終於複歸太極
原象。
第六勢 披身捶、背折靠、肘底看拳、倒卷肱、白鵝亮翅、摟膝拗步,共六勢。其中倒身
法、背身法、屈身法、退行法,此皆勢中變格無不具。
第七勢 閃通背、演手捶、攬擦衣、單鞭,共四勢。是倒轉身法,以歸平垣身法。
第八勢 上雲手、高探馬、左右插腳、中單鞭、下演手、二起腳、獸頭勢、踢一腳、蹬一
跟、演手捶、小擒拿、抱頭推山、單鞭,共十三勢。 雲手橫行法;左右插腳踢蹬皆言足法;下演手伏身法;二起腳飛身法;抱頭推山合
身法;單鞭手足齊用法;踢蹬兩大轉身法;小擒拿偷步法;獸頭勢護頭、護心、護
膝法。以上十三小勢是與群敵交手大戰,一氣承接不能割斷、無間可停,故共合為
一勢。
第九勢 前招、後招、野馬分鬃、單鞭、玉女穿梭、攬擦衣、單鞭,共七勢。 前後招是前後相顧手法與眼法;馬分鬃分披身法、速進步法;玉女穿梭右轉身法、
平縱身法; 單鞭氣歸丹田,平心靜氣法。以上七勢亦是交手法。
第十勢 中雲手、擺腳、一堂蛇、金雞獨立、朝天蹬、倒卷廉、白鵝亮翅、摟膝拗步、閃通
背、演手捶、攬擦衣、單鞭,共十二勢。 擺腳是橫腳打法;跌岔是低身法;金雞獨立、朝天蹬是高身法、用膝法;以下七勢
皆重出不必再贅。共十二小勢,亦是一氣相連不可割斷,故合為一勢。
第十一勢 下雲手、高探馬、十字腳、指裆捶、青龍出水、單鞭,共六勢。
十字腳即十字靠也;指裆捶者制命法也;龍出水跳躍進身法,不必轉身亦是縱法。
第十二勢 鋪地雞、上步七星、下步跨虎,共三勢。
鋪地雞展右腿坐地身法;上步七星前進上步法;下步跨虎上下相顧身法。以上三小
勢為一勢。
第十三勢 擺腳、當頭炮共二勢。
擺腳是倒轉身法,上掤下打法;當頭炮是護臉、護心法。以上合之共十三勢,始以文象起,末以武象終。太極拳既然以“太極之有,陰陽互轉”作為自己的根本,除了拳理盡數體現之外,至少還應當具備五行的内容:木之纏絲勁,土之丹田内轉,火之爆發力,水之推手,金之擒拿拗折。漏此之一均為學道未精盡。至于兵器,太極拳本來就有劍,春秋大刀,雙锏,白蠟幹,等等不一一列出。師承若無一二兵器傳入,估計也是道統不全。學道一定要拜師,才能讓師傅誨人不倦,自己學而不厭,成就才可能出來。所謂:萬法同源。一個好的理論,在指導實踐中,必然是九九歸一的。學拳不可有違人性。師友之間有違人性則輕慢,不甘約束。拳理有違人性則傷筋損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