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結是成功者的通行證
九年級二班 秦越
古有雲“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的确,團結協作是社會進步的指明燈,更是人類發展的推力器。人們唯有使用“團結”這一有力的鐵錘,才能擊破困難的枷鎖,實現互利共赢、相輔相成。
有人說,耗費心力與他人一起工作,不如單獨做工、獨善其身。可曆史早就埋葬了這一觀點。智勇雙全的張良,若不是投靠了劉邦,隻靠單槍匹馬的行刺,能施展宏圖大志嗎?離開了笛卡爾和普利斯特等人共同研究的科技成果,隻靠個人朝思夕計,牛頓能提出著名的“慣性定律”嗎?脫離集體、拒絕團結是失敗者的墓志銘。還記得戰國時六國同盟,曾因沒有團結一心抗擊秦國而被滅亡時的落淚吧?還記得東漢十八路諸侯讨伐董卓時相互推诿,各懷私心,最後被整體擊潰時也曾捶胸遺憾吧?“一花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正因為有團結之花常開,我們在抗洪中才體現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凝聚魄力,用團結抵禦自然災害;正因為有團結之花怒放,我們在北鬥建設中才體現了“比鐵還硬,比鋼還強”的奮鬥精神,用團結打破技術封鎖……單靠一枝花裝扮不出整個春天,由此可見,團結對于人類,猶如水之于遊魚一般重要。
有人說,團隊合作中不需要與人交流,隻需默默奮鬥。殊不知,交流是表達和傳輸信息的主要方式,“一手獨拍,雖疾無聲”,若不表達,你縱使像老黃牛一般勤勞賣力,也無法牽動如戈壁灘一般的沉寂寂的團隊。二戰中,德國有幾個軍隊混編,他們确實在一起戰鬥、并肩鬥争,可隊内各種作戰方式混雜,德軍沒有及時交流戰況,沒有及時團結軍内士兵的意見,于是逐漸潰敗;而在歐陸右翼,蘇聯軍隊内部盛行前線士兵交流作戰經驗,蘇軍政委甚至聽取百姓們的意見,蘇軍攻勢愈來愈烈,最終戰勝了德法西斯主義,将赤旗插滿東歐大地。由此可見,廣泛地交換意見、學會表達是走向團結的不二法則。
有人說,陷入絕境,每個人的努力都回天乏術了,那麼團隊合作也就沒了意義。不可否認,面臨絕境,個人可能難以扭轉局勢,但團隊可以。近日,如铿锵玫瑰般的女足姑娘們在落後對手兩局的情況下,逆風翻盤奪得亞洲杯,成就了屬于她們的“風雨彩虹”。難道女足姑娘們勝利是靠的個人英雄主義嗎?不,不是的。她們靠的是極好的合作精神。主力球員被換下是教練組合議的結果,打法變換是女足姑娘們的操作。終于,在過年之際,她們用團結給全國人民送上最好的祝福。正所謂團結一心,則無懼困難。想過去若沒有老一輩科學家數十年如一日的努力科研,如何來得大國核武利器護我疆土?現如今若沒有無數醫護人員成為“最美逆行者”,如何來得我國疫情防控如此佳績?中華兒女近百年來在外族的鐵蹄下夾縫求生,不也是靠團結赢得民族振興嗎?團結精神是中華民族一以貫之的文化基因、更是中華兒女最閃耀的民族烙印!
願我們都持有團結這一通行證,并将其融入在日常生活與學習中。始終勇厲奮發勇擔當、團結不怠譜新篇!共築華夏崛起之新榮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