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市北方旅遊學校校長?10月的南昌,街道兩旁的樹木仍然生機勃勃、郁郁蔥蔥橫跨贛江的幾座大橋,如穿針引線般連接起兩岸的繁華市景,展現出這座以“豫章故郡,洪都新府”之名流傳千古的城市不斷進取的精神,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齊市北方旅遊學校校長?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10月的南昌,街道兩旁的樹木仍然生機勃勃、郁郁蔥蔥。橫跨贛江的幾座大橋,如穿針引線般連接起兩岸的繁華市景,展現出這座以“豫章故郡,洪都新府”之名流傳千古的城市不斷進取的精神。
1994年出生的章元泓,今年剛滿27歲。與這座城市以及其中的很多人相比,他還非常年輕,但英國留學歸來的他,已經是個身兼數職的“斜杠青年”。擔任江西經濟管理幹部學院教職的同時,他還是元正文化産業集團有限公司國際教育發展部負責人,并擔任董事長助理,是《胡潤U30中國創業領袖》創建以來唯一的江西企業負責人。就在采訪的前一天,章元泓剛剛被推舉為南昌市東湖區人大常委。
選擇回國發展的章元泓,看到了中國職業教育發展的契機,也深感這一教育領域的必要性。在政策鼓勵與個人向往的雙重驅動下,他毅然走上了教育之路。
摸索創業路的懵懂留學生
高三赴美讀書的章元泓,曾一度以為父母是“勒緊了褲腰帶”才能送他出國讀書。“一直到回國之前,我都不是特别清楚家裡的經濟狀況,以及父母的職業狀況。”小學階段為了上學方便,一直與母親住在小出租房的他,直到出國後也始終覺得家中的經濟狀況不好,出國讀書給家裡造成了負擔。也正因此,他高三一直過着比較節儉的生活。
随後,章元泓進入美國大學就讀。當時他的想法很簡單,畢業後要讀碩士,而計量經濟學的課程難度較高,他也不太喜歡,考慮到本科成績和學分問題,他毅然決定去英國繼續讀本科。
到了英國蘭卡斯特大學後,章元泓從父母那裡拿到的零用錢仍然很少,用他的話說就是“幾乎沒有”。做了一段時間端盤子的零工後,他開始積極尋找工作。
從高中到大學都是“自助”申請的章元泓發現,原來很多人都選擇了留學中介作為留學的媒介和渠道。因為他被選舉為蘭卡斯特大學中國學聯的主席,不少同學來咨詢他關于申請學校的問題。“他們有時候會問我一個問題,‘應該找哪一個中介申請?’我覺得那你找别人不如找我。”很快,才大學一年級的章元泓就萌生了自主創業搭建留學平台的想法。
随後,他投資了一家名為“Skyland Education”的公司,從創業之初到回國,為800多名學生提供了申請和升學的咨詢幫助。從蘭卡斯特大學畢業後,他升入英國帝國理工大學攻讀碩 士。
大一就創業的經曆在同齡人中實屬少見,做出實實在在的成績更是不易。在《留學》記者表示了驚訝之後,章元泓卻回憶,回國前後的那段日子,其實是自己人生少有的低谷。父親給他提供了啟動資金,同時要求按照高額的利息返還,“我父親其實知道必虧無疑,因為他從财務報表上就看出了問題,而我卻誤認為很快就能回本。”一頭紮進去的章元泓爬上了“盲目之坡”,很快就迎來了“絕望之底”。
盡管經手的學生很多,帶來的回報卻遠不及當初投資時那麼樂觀,一直到完成碩士學業與未婚妻一道回國,章元泓還欠父親章學方幾十萬元,結婚前,父親才給他免去了這筆沉重的債務。因為太過執着于自己的創業和還債,章元泓年紀輕輕就添了一撮白發。
耳濡目染 教育傳承
章元泓那段以為家中拮據的留學時光,以及頗為坎坷的創業之路,如今回過頭來看看,其實每一步都展現着家庭教育的烙印。
父親章學方的名字來自孟郊的詩句“萬俗皆走圓,一身猶學方”,他不僅對自己如此要求,對兒子也是一樣。從小學開始一直到高中,每個階段章元泓都會收到來自父親的警言,直到現在還能背誦——“在學校聽老師的話,在家裡聽父母的話,少犯錯誤,不犯重錯……”那時候,每周父親都會讓他總結回顧本周的得失,既增強了他的條理性,也讓他能不斷自省,認識到自己的不足。
章學方認為,當前國内的應試教育并不适合孩子,便在兒子17歲那年将他送到了國外,“我們沒有送他出國,就送到機場,看着他的背影離開。”這麼多年一路走下來,他認為兒子的道路走得很順暢。
盡管對兒子的要求非常嚴格,但章學方并未對他日後的職業發展提出明确的規劃。“其實他去讀書的時候我們已經做好了思想準備,他是屬于社會和世界的。但他最後還是選擇回來,我感覺到這麼多年的教育已經在他身上發揮了作用。”章學方表示,雖然家庭條件優渥,但并不意味着兒子能夠坐享其成,即便回到了國内,章元泓也仍然需要付出努力。
讓父親頗感欣慰的是,章元泓選擇了做教育。從事教育行業多年的章學方告訴兒子,“做教育首先要當老師”。章元泓在經管學院一千多人的考試中,拔得頭籌成為了一名老師,并在元正集團旗下的高中國際部擔任班主任,與學生們關系融洽,很受孩子們的喜歡。父母的教育理念在潛移默化中塑造了章元泓的個性,也為他的職業選擇奠定了基 礎。
因為前幾年投資失敗的經曆,加之近兩年疫情的影響,章元泓選擇了比較保守的高中國際部而非國際學校,同時,因為身兼數職難以抽出更多時間教學,縮小規模和體量也順理成章,“我希望教所有的學生,幫助他們避開留學申請路上的‘坑’,但我沒有辦法教這麼多孩子這麼多東西,所以想辦一個國際部。”
章元泓表示,自己始終在不斷鍛煉教學的技能,在江西,高中國際部并不是成績優異學生的第一選擇,“如何讓學習成績不算特别好的學生,燃起對未來的展望,重拾自信,這是我比較擅長的地方。不管成績好壞,國際班的學生們都找到了自己的目标和想去的學校。”
乘職業教育發展東風
引入國際資源促本地發展
從國外回到家鄉,國際教育是章元泓擅長也感興趣的領域,但他并不滿足于高中階段的國際教育,而是将目光投向了影響更為深遠的職業教育。他希望能助力将江西打造成職業教育的高地。
前段時間南昌市召開“兩會”,章元泓在會上了解到,區内的目标是留住來到南昌的大學生與專業技術性人才,尤其注重省外學生。從實際角度出發,讓碩士、博士在江西停留,現階段仍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但中等技術人才卻能有廣闊的發展空間。考慮到這一層面,他将元正集團以及自己的主要發展方向定在了國際職業教育上。
“我希望能夠通過國際職業教育,打通職業教育人才到國外就業的通道,同時鼓勵去國外就業體驗或培訓過的人回國,繼續為國效力。這是我覺得能夠為江西做的事情。”章元泓說道。他認為,目前南昌地區的國際職業教育還處在比較不明朗的階段,還需要加大力度推動。
他的這一想法與父親不謀而合。章學方看到,如今高中分流的政策,讓廣大學子更需要優秀的職業教育,并借此獲得職業發展與相應的社會認可。2020年,江西省全省有69萬名中考生,對于章學方而言,如何讓多達幾十萬的學生實現自己的價值,是一件值得思考并為之身體力行的事。
此外,章學方也認為,中國文化始終需要“走出去”,以包容的心态與其他國家與民族交流互鑒。在近兩年來的調整與整頓中,抓住新生力量整合資源,推陳出新形成新的教育體系,是時代賦予的難得機會。
2020年,元正集團與江西省教育廳下屬的機電技術學院合作,學生人數從一開始的1400多人迅速增長到4300多人,在新生培養與育人方面獲得了良好的口碑。“能将孩子培養成知書達理,自信而有豐富學識的人才,在家長中就能獲得口碑。”在實際調研中,有約5%到10%的學生對國際職業教育很感興趣,這也增強了父子倆辦國際職業教育的信 心。
目前,元正集團提供的國際職業教育服務涵蓋學曆申請、合作辦學、技能研修、來華留學等多個方面。章元泓着重向《留學》記者介紹了技能研修領域。“職業技能培訓能送學生到國外就業,但這種就業隻是學習的一種形式,回國之後才是正式工作。”章元泓表示,有些國企或國資背景的企業與他們合作,共同培養一批專業人才到國外就業,回國後将其作為儲備幹部進行培養。“或許專科生畢業後在江西的薪酬并不會很高,但如果能作為儲備幹部,待遇也會獲得提升。我覺得這種方式可以給江西吸引或留住一批人 才。”
對此,章元泓也向《留學》記者舉例道,元正集團還将以培養康養産業人才為基礎,創建江西國際職業學院。近年來經過調研,集團将引進日本先進的康養教育,将學生送至日本學習專業和工作,帶動中國職業人才需求,助力江西省打造中國職業教育的人才高地。
如今,元正集團已與江西省教育廳出國留學中心達成戰略合作協議,取得了辦學資格。未來,元正集團将“以我為主,為我所用”,借鑒他國先進的職業教育經驗,努力打造高水平的教育培養體系。
教書先育人 構築自信之基
辦職業教育在很多人看來是件苦差事:生源不好,學生成績不夠優秀,學習習慣和心理素質也不盡如人意……但世上無難事,隻怕有心人,隻要能傾情投入教育,履行教書育人的實踐,将适合不同教育模式的學生培養成才并非難事。
在實際教研實踐中,父子兩人教育背景一個傳統,一個西方,平日的生活做派也截然不同——父親熱愛傳統文化,出版過舊體詩集和散曲集,兒子就顯得更為現代新派,工作日常更偏向國際方面。不過,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理念——教書先育人。
章學方看到,學生管理始終是職業教育的痛點,學校需要不斷對學生加以正确引導,達到“教書育人,立德樹人”的效果。在元正集團與機電技術學院合作建成的學校中,每天早上校長都帶學生出早操,并教授學生們一起朗讀《論語》中的名句。“這些書是有能量的,或許初讀時并不完全明白,但它們能在潛移默化中改變一個人。”章學方将傳統文化、紅色文化和企業文化融合到一起,創立了元正集團的職業教育文化,以春風化雨的姿态,浸潤着學生們年輕的心靈。
這所學校為學生們提出了“五四”文化,即“四知”——知禮、知敬、知義、知止;“四尚”——尚智、尚仁、尚勇、尚謙;“四立”——立公、立信、立德、立賢;“四行”——行善、行儉、行孝、行廉;“四有”——有職業禮儀、有職業技能、有職業操守、有職業道德。在學校裡,學生們每天進行禮節實踐,按照學生文化行為規範要求自己,老師們則身體力行地保持良好教風,以身作則地教授學生。相信在未來,這樣的成果将幫助這所職業院校成為當地職業教育的标杆。
守住中國心 不忘來時路
作為高三就出國讀書的年輕留學生,章元泓在多年的國外教育經曆中,感受最深的是應當守住中國人的傳統文化與特色,而不是随波逐流地完全融入其他國家的文化,失去原本的面目。
“在國外時,很少有人能看出來我是中國人,經常有人問我是不是來自日本或韓國。”他回憶道。在留學生活中,他發現中國學生往往缺乏自己的特點,這一問題讓他深感困擾。“不管是在留學還是工作中,我們給世界帶去的印象是什麼?這是很關鍵的問題。”章元泓表示,為了确立學生們的文化自信,元正集團的國際部一直堅持教授國學内 容。
教會孩子理解中國文化内涵、培養感恩之心,這是國學課程的重要宗旨。“我們的學生不能僅僅懂得欣賞國外文化,更應該深刻理解中國文化的‘魂’。此外,很多國學典故都傳遞了‘感恩’的概念,能夠為孩子們刻上中國文化的烙印。”章元泓告訴《留學》記者,他的父母也參與了國學課程的教學,為學生們講解國學典故、演示茶道。
從文化的角度出發,父子倆都并不贊成低齡留學,“出國留學最好是在高中以後,讓孩子的世界觀具備中國元素的底色,并且在中國的教育體系中有所訓練,這樣孩子對外界文化的分辨能力、吸收能力也會更強。”章學方說道。
在章元泓看來,自己的留學之路尚算順利,其實也出于運氣。“出國時我的法定監護人剛好是華裔,能夠緩解我在學校的孤單。”他表示,對低齡留學生而言,孤單導緻心靈沙漠化的概率其實很大,不建議學生們在世界觀、價值觀沒有完全養成的情況下出國留 學。
章元泓希望,如今的國際學校能夠做到不僅教授學生知識,幫助學生出國,還要加強家校聯合,讓家長知曉孩子的動态,從學校與家庭兩方面,幫助孩子塑造完整的人格與文化内涵。盡管工作繁忙,但他堅持每兩個月開一次家校分享會,與家長分享教學體系、成績排名要求、申請材料等,在這樣的體系之下,不少家長都逐漸成為留學申請的“半個專家”,對孩子日後的發展也有了更為明确的規劃。“我父母把這些學生當作自己的孩子,在這個基礎上,我以類似于兄長的身份為他們的出國留學之路排憂解難。”(張影)
來源: 20211020《留學》雜志總第183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