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以前,我一直認為,在當兵的6大環節中,役前訓練應該是最容易的。因為它沒有體檢時的繁瑣,初審時的“剛性”,僅僅是訓練一下,最多吃點小苦,受點小累,堅持一下就能渡過。但是通過家長反饋的情況來看,役前訓練似乎成了當兵路上的“攔路虎”,這讓我有些不可思議。針對這件事,我總結了以下3點,隻要掌握,通過并不難。
當前的役前訓練環節并沒有“三篇文章”,内容其實相對簡單。一般是采用部隊的管理模式,軍事化、全封閉,練上7至10天(有的地區可能會更長),凡是堅持下來,通常都不會有問題。至于内容一般為隊列、基礎體能,當然還會有一些日常所見的小科目,像俯卧撐、仰卧起坐之類的内容,不會超出這個範疇。
那麼當兵過程中設立這個環節的目的是什麼呢?我想無非有三個方面。首先是看青年當兵的意志是否堅定,是否有當兵的決心;其次是看有沒有當兵的這種思想覺悟,品德方法是否具備條件;最後就是讓青年體會一下當兵最基本的生活模式,在這段時間内再提升一下當兵青年的體能,如此而已。
目的就是要求,要求達到了,自然就能過關。因此,在參加役前訓練之前,隻要掌握好以上内容,就是掌握了役前訓練環節的本質,對應自身在去逐一實現。其實役前訓練有一個核心點,那就是“堅持”。無論是體能、當兵決心還是這種生活,能堅持到底,肯定就沒問題。
圍繞役前訓練來看,體能綜合訓練,還有3公裡,應該對青年來說比較有“挑戰性”。畢竟現如今當兵的群體中,以大學生居多,日常學習為主業,體能弱點也很正常。但是想走當兵這條路,就要打好“提前量”,做好相應的準備。
首先是體能的自我提升。晚上少熬夜,早睡一會,清晨早點起床,跑個三五公裡對青年來說根本不算難事,關鍵在于能否自律和堅持。千萬不要等到最後役前訓練快開始了才想起這事,那樣達不到想要的效果。人的身體在劇烈運動後會有一個肌肉适應的疼痛過渡期,要把這個過渡期放在役前訓練之前,而不是放在實施過程中,這一點要注意。
其實是思想準備。青年想當兵,就要有決心、有恒心、有信心,不要給自己留退路,更不要似是而非,搖擺不定。役前訓練就是在篩選這樣的青年,而且全程淘汰。也就是說不是非等到最後結束,才告訴誰誰不合格。役前訓練當中可能會有聊天、談話的環節,其實就是對青年當兵決心的判定。如果那時候信心動搖,或者再來上一句家長讓當兵的,後果不言而喻。
最後是細小方面的準備。役前訓練開始之前,一些雜七雜八的事情要處理好,畢竟這段時間是全封閉的,有些事能做就提前做完。比如頭發的問題,理個短發更精神且減少打理時間;頭發顔色一定要黑色,這個要做重點強調;把長指甲提前剪了,備個指甲刀;帶點創可貼,可以帶點消炎藥以及日常用品。有些東西通知裡會有要求,有些不要求的有備無患,但适量即可,畢竟時間不長。
在整個役前訓練當中,基本上會呈現出三個幹擾因素:
首先是自身因素。青年本人是完成整個役前訓練的根本,但肯定會存在少數青年因為沒有打好“提前量”,出現身體不适,不适應等幹擾因素。肯定地講,各個城市役前訓練的強度是不同的,但無論遇到任何困難,咬牙堅持下來就是“硬道理”。
其次是環境因素。役前訓練不能用手機,也沒有娛樂項目,就連晚上時間也可能在搞教育,這種生活方面的突然改變,一定會讓青年不适應。其實這也是一種考驗,畢竟将來真正到部隊後,還要面臨新兵生活及第一适應期,這會比役前訓練涉及的事更多。
最後是人為因素。參加役前訓練的青年,誰都不能确定最終的結果。因為在這些人當中,肯定是良莠不齊的。因此,無論身邊一起集訓的青年有什麼想法,無論是否有人退卻,這都與己無關。服從紀律,聽從安排是唯一成功的方向。
以上三點,區分三個層次。一是事前掌握,做到心中有數;二是早做準備,提前考量;三是事中沉穩,抓住核心。如果青年能讀到這篇文章,且按照這些内容去做,我相信通過役前訓練并不難。如果還有其它疑問,歡迎共同探讨。
作者:永恒戰歌
專注于部隊生活題材文章創作
更多文章,歡迎關注後查看主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