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蓋湖地圖
在湖南省臨湘市與湖北省赤壁市交界處的長江邊,有一個面積約13萬畝的湖泊,原名太平湖。三國時期,東吳宿将黃蓋曾在此操練水軍。赤壁之戰後,東吳君主孫權論功行賞,将此湖賜予黃蓋,于是改名黃蓋湖。三國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但以英雄人物命名的湖泊,似乎僅此一處。黃蓋湖水域現一分為二,西南側三分之二屬湖南臨湘,東北側三分之一區域屬湖北赤壁。黃蓋湖東北不遠處便是三國赤壁古戰場。在地方宣傳片中,黃蓋湖景色被描繪得如同人間仙境:“煙波浩渺,鷗翔魚躍,堤柳叢繞,灘草碧連;尤當霞抹月染,雲遮霧裹時,美如夢幻。”
正史《三國志》中,對黃蓋的生平是這樣描述的:黃蓋,字公覆,零陵泉陵(今湖南永州市零陵區)人。他早年當過郡裡的小吏,後被察舉為孝廉,成為政府官員。長沙太守孫堅組織義軍讨伐董卓時,黃蓋跟随了他,在軍中擔任别部司馬。孫堅死後,黃蓋又追随孫策、孫權,披甲轉戰南北,冒死攻城掠地。赤壁之戰中,黃蓋随東吳都督周瑜在赤壁抗擊曹操,獻火攻之計,大破曹軍。
火燒赤壁
小說《三國演義》中,黃蓋的形象更是塑造得有勇有謀、有血有肉。被吃瓜群衆津津樂道的“苦肉計”故事,主角便是黃蓋。加上龐統的“連環計”和諸葛亮“借東風”兩場戲,赤壁之戰被演繹得精彩紛呈。當時曹操20萬大軍壓境,與孫劉聯軍對恃于長江赤壁。孫劉聯軍僅5萬餘人,壓力山大。黃蓋于是向周瑜獻計:曹軍來自北方,士兵不習水戰,為保持戰船平穩,将戰船拴到了一起,若采用火攻,必能破敵。此計正合周瑜之意,卻苦于找不到合适人選前往曹軍作為内應。黃蓋當即表示自己願意前往詐降。為使曹操上當,“周瑜打黃蓋”的“反間計”粉墨登場。兩個打仗出身的家夥,将這出戲演得十分逼真,以緻騙過了受曹操派遣前來刺探情報的蔡中、蔡和。然後黃蓋假意投奔曹操,曹操信以為真。一個刮起東南風的夜晚,黃蓋率裝滿幹柴的船隊渡江駛向曹營。當船隊接近曹營時,黃蓋下令點燃船上的幹柴。火船借風勢沖向曹營,曹軍戰船旋即成為一片火海。大火迅速蔓延至岸上營寨,曹軍亂作一團。孫劉聯軍乘勢出擊,曹軍死傷過半。小說中的情節雖然有些誇張,但黃蓋無疑是赤壁之戰主要功臣之一。
周瑜打黃蓋
由于“苦肉計”故事家喻戶曉盡人皆知,黃蓋的其它事迹反而被掩蓋。實際上,黃蓋一生中最大的成就,并非抗擊曹操,而是平定内亂。首先是鎮撫山越。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江南一帶,強人紛紛占山為王。這些武裝集團被統稱為“山越”。孫策、孫權初定江東時,境内山越衆多,不願歸附,成為了孫吳政權的心腹之患。這時的黃蓋,肩負着“救火隊長”的角色。哪裡有山越作亂,就派黃蓋去那兒治理。黃蓋先後當過9個縣的行政長官,每到一處,都能穩定局面。後來黃蓋升任丹楊都尉,緻力于抑制豪強,扶助貧弱,使山越誠心歸附。
然後是收服蠻夷。東吳偷襲關羽,奪取荊州後,武陵郡(今湖南常德市)的五溪蠻叛亂,孫權又派黃蓋兼任武陵太守。黃蓋到任後不久,五溪蠻攻打武陵郡城。當時郡城隻有五百守兵,岌岌可危,但黃蓋卻打開城門。待讓蠻兵攻入城内後,黃蓋指揮郡兵前後夾擊,斬殺數百人,其餘蠻兵四散而逃。黃蓋誅殺了蠻兵頭目,對普通蠻兵則予以赦免。幾個月時間,武陵郡的叛亂全部平定。此前不服管轄的那些僻遠地方的邑侯君長,也改操易節,帶着禮物前來求和。武陵郡從此得以安定。後來,長沙郡益陽縣(今湖南益陽市)遭到山寇攻打,也是黃蓋前往讨伐。因平亂有功,黃蓋被加封為偏将軍。
電視劇中的黃蓋
黃蓋為官一方,非常有魄力。擔任石城縣令時,手下的吏員總喜歡耍滑頭,難以約束。為整治歪風邪氣,黃蓋任命兩名吏員分管公務。黃蓋開誠布公對他們說:“我這個縣令沒什麼才能,隻是憑武功得官,不擅長行政事務。如今賊寇作亂,我常有軍旅任務,行政事務就托付給你們兩位。你們要盡職盡責,别出差錯。若發現你們有奸詐欺騙行為,我會嚴加處罰。希望你們好自為之。”剛開始,兩人畏懼黃蓋的威嚴,尚能盡忠職守。久而久之,這兩吏員以為黃蓋當了甩手掌櫃,也就漸漸荒廢了公務。黃蓋發現他們松懈懶散,就開始注意他們的行為,竟發現他們有數起違法事例。黃蓋将縣内所有官吏請來,設宴招待,然後拿出兩吏員違法亂紀的證據,開始問責。兩吏員無話可說,都叩頭請罪。黃蓋說:“我早就告誡過你們,若敢以身試法,絕不輕饒。如今悔之已晚!”于是處死了這兩名吏員。黃蓋殺雞給猴看這一招,令全縣官吏無不震驚。
黃蓋一生,智勇雙全,文武兼備,為東吳政權的建立和穩定起到了重要作用。他死後,據說東吳人都很懷念他。孫權稱帝後,追論其功,賜其子關内侯爵位。(文/謝志東)
赤壁之戰示意圖
(舊文重發)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