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是會意兼形聲字。甲骨文右邊是一把刀,以刀斷網會堅硬之意。金文改為岡聲,小篆承接金文,并整齊化。隸變後楷書寫作“剛”。漢字簡化後寫作“剛”
《說文·刀部》:“剛,強斷也。從刀,岡聲。” (剛,強力折斷。從刀,岡聲。)
"剛”的本義為堅硬。如《詩經·大雅·烝民》:“柔則茹之,剛則吐之。”意為柔軟的就吃掉,堅硬的就吐出來。“剛”引申為堅強、剛毅。如“柔能克剛”,意思是柔弱的能戰勝堅強的。
由堅硬之意引申出剛正、倔強固執等意思。如《明史.海瑞傳》:“瑞生平為學,以剛為主,因自号剛峰,天下稱剛峰先生。”
用作副詞,引申為方才,表示動作、行為或情況發生在不久之前。如蘇轼《花影》:“剛被太陽收拾去,卻叫明月送将來。”又引申為僅僅,表示行為、動作隻及于某個範圍。如“這小橋剛能容個人過去”。 又引申為恰好,表示不多不少。如“水剛剩下一-杯了”。
“删”是會意字。古
代把字刻在竹木簡冊
上,用繩子連起來,即
為“冊”;刻錯或不要時,
需要用刀削去。删即刊
削去不要的文字,從冊
(書簡),從刀。隸變後
楷書寫作“删”。
《說文.刀部》:“删,剟也。從刀冊。冊,書也。”(删,删削。由刀、冊會意。冊,表示
簡牍。)
“删”的本義為刊削,也就是砍除、删除的意思。如《漢書.律曆志上》:“删其僞辭。”
凡有删除,必有節取,所以“删”又引申為節取。如《漢書.藝文志》:“今删其要,以備篇籍。”這裡所說的“删其要”,就是節取重要部分的意思。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