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晚報掌上長沙11月16日訊(全媒體記者 朱炎皇 通訊員 陳亞男 唐雄略)近日,長沙一男子參加嗦粉大賽,一分鐘吃完三斤米粉的視頻走紅,“大胃王”等相關詞條再次引起熱議。人的胃到底能裝下多少食物?今日,國家級營養保健專家、湖南省胸科醫院一級主任醫師唐細良提醒,不要跟風模仿所謂“大胃王”,過度進食危害多。
大胃王真的存在?人的胃能裝下多少食物?
在一些“大胃王”的視頻裡,100個漢堡、10斤螺蛳粉、8斤面條是家常便飯,常常一頓能吃下常人一周都可能無法吃完的食物,聳人聽聞的飯量受到廣大網友的圍觀。然而真的是他們的天賦異禀,胃真的比常人要大上許多嗎?
其實,大多大胃王并非真的飯量驚人而是“技藝”高超。在央視報道中,一位美食主播揭秘“大胃王”是如何創造出來的:有一種是後期剪輯形成的,保證場景不變,多次間隔進食,一剪一接,30個小時的吃飯時間就濃縮成了3個小時,或者是吃一口、吐一口,把垃圾桶擺在鏡頭拍不到的地方,隻留下吃進去的鏡頭,删掉吐掉的鏡頭。還有一種是吃完去催吐,在胡吃海塞直播後,馬上跑到衛生間強行催吐。
唐細良介紹,胃也稱胃囊,它像一個具有超強伸縮能力的“儲物袋”。在空腹狀态下,成人的胃内容量約50毫升左右,拳頭大小。正常進餐後,胃容量最大可以增大近30倍,約1500毫升。
“一些真的一次能吃下100個漢堡的‘大胃王’們可能不是胃容量比常人大,而是胃的彈性天生比較好,每次能吃到胃的極限。”唐細良表示,人體食欲的大小并不能單純看胃容量,吃多少與胃腸道、飽食和饑餓中樞、大腦皮質之間的神經調節都有關系,而這三者又會因為體質、環境、遺傳等多方面原因互相調節、制約,保持相對的平衡。長期吃很多食物,胃壁增厚,蠕動加快,飯量自然就大。不過,患有甲狀腺功能亢進、糖尿病等疾病也會導緻食欲增加。
不要跟風模仿“大胃王”,過度進食危害多!
一些人看到網紅吃着飯就能掙錢,趨之若鹜,寄希望以胡吃海塞的形式博得大衆眼球。唐細良提醒,不要跟風模仿“大胃王”,過度進食危害多!
普通人在一定可承受範圍内有可能通過多進食把胃撐大一點,但如果進食過多,胃動力不足,胃得不到休息一直工作,很可能會“罷工”,患上以下幾種疾病的幾率大大增加。
易患上胃病、胰腺炎和膽囊炎等消化道疾病。各類肉食很難消化,加上吃得快,如果尚未充分咀嚼就咽下去,胃腸道壓力會很大。胃長期飽脹,胃液大量分泌,破壞胃粘膜屏障,受損的胃粘膜又不能及時修複,容易導緻急慢性胃炎、胃穿孔、胃潰瘍、胃出血等胃相關疾病。同時,大量高脂肪高蛋白食物進入腸道需要胰腺分泌大量蛋白酶和脂肪酶、需要肝膽系統提供膽汁幫助消化,因此暴飲暴食容易誘發急性胰腺炎、急性膽囊炎等急腹症。
暴飲暴食是肥胖高危因素。頻繁過度進食,無法完全将攝入的能量消耗掉,導緻的首要問題就是肥胖,肥胖又會導緻一系列相關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高尿酸血症等各種慢性病。
“吃飯吃七分飽”“吃飯得細嚼慢咽”,醫生:老話說得沒錯!
上個世紀初,幾位美國生物學家通過小鼠實驗,得出了“攝入營養完備但熱量減低25%至60%食物的小鼠,慢性病的危險減低、壽命延長”的結論。
越來越多的實驗表明:限制飲食熱量可能對人體有積極作用,并且說明了限制飲食熱量即使不能延長壽命,也能延緩衰老,對健康有益。
那麼,怎麼把握七分飽的狀态呢?唐細良表示,七分飽的感覺是胃裡還沒覺得滿,但對食物的熱情已經有所下降,主動進食的速度明顯變慢,感覺有點飽了,再吃幾口也可以的狀态。
現代都市生活節奏快,時間緊,很多人中午吃飯都是匆匆對付一口,在工位前迅速解決以後繼續投入工作中。但吃飯吃太快,或許對提高工作效率并無益處。
據國外一項調查顯示,吃飯用時越少,飯後工作情緒狀況會越差,從而導緻工作效率低下,同時,吃飯太快,也易導緻吃下過量食物,從而體重上漲,血糖升高,甚至引發胃結石。
唐細良解釋,細嚼慢咽能促進胃液分泌、增加唾液,咀嚼過程中形成的唾液進入胃後,會很快形成保護胃部的蛋白膜。其次,細嚼慢咽能将食物磨得更細,有助于人體消化吸收,減輕胃腸負擔,也會避免因食物攝入過快和過多而導緻血糖升高。細嚼慢咽對愛美人士最重要的好處就是能控制體重,大腦神經接受飽腹感信号通常需要20分鐘左右,細嚼慢咽能延長用餐時間,刺激飽腹神經中樞,反饋給大腦“我已經飽了”的信号,讓人較早出現飽腹感而停止進食。
唐細良強調,切忌暴飲暴食,注意細嚼慢咽,同時要按時進食,吃的食物要多樣、均衡、少鹽少油少糖。堅持健康飲食,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