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南農大作物遺傳育種研究生

南農大作物遺傳育種研究生

教育 更新时间:2025-01-11 06:23:33

又是夏收農忙時,麥浪滾滾穗飄香。日前,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一批小麥新品種,四川農業大學伍碧華教授選育的“蜀麥133”位列其中。這是自2003年由鄭有良教授主持育成的國審品種“川農16”以來,四川農業大學小麥研究所迎來的第二個國審小麥品種。本期推送,讓我們走進川農大,一起去了解伍碧華教授和她的“蜀麥133”!

南農大作物遺傳育種研究生(她本碩博均畢業于同所雙一流)1

深耕育種,日積月累

伍碧華出生在仁壽縣的一個農民家庭,“從吃飽開始改變農村面貌”是伍碧華内心深處的信念。1982年,她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四川農學院(現四川農業大學)農學專業。本科畢業後,育種專家顔濟教授看中伍碧華的專業成績和刻苦勤奮,将她争取到了四川農業大學小麥研究所從事植物組織培養工作。2005年,她從墨西哥訪學歸來,正式開始了育種研究。

南農大作物遺傳育種研究生(她本碩博均畢業于同所雙一流)2

伍碧華,四川農業大學小麥研究所教授,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1986年取得四川農業大學學士學位,2000年取得四川農業大學碩士學位,2003年取得四川農業大學博士學位。

談到如今取得的成果,伍碧華教授認為,“我依靠的是曾經多年基礎科學工作的積累和日複一日的堅持。”19年的植物組織培養工作,讓她擁有紮實的小麥屬植物特異基因資源挖掘及其遺傳解析知識,對小麥基因的匹配信手拈來,對雜交、親緣關系、親本關系的了解都為她的育種工作打下了堅實基礎。“廢寝忘食和全神貫注,老師真的是我心目中農業科學家的樣子。”伍碧華教授的博士生感慨道。

潛心攻關,成功破局

長江上遊麥區地理氣候特殊,要以高産類别從長江上遊麥區通過國審的難度極大。2007年,伍碧華教授利用從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所引進的新品種“川育23”與從四川省農科院引進的優良品系“B1291”進行雜交配組選育“蜀麥133”,從開始選育到通過國審,曆時15年之久。“蜀麥133”可以說是一個真正具有突破性意義的白粒小麥新品種,也是今年四川省“高産類”常規小麥品種中唯一通過國審的品種

南農大作物遺傳育種研究生(她本碩博均畢業于同所雙一流)3

伍碧華教授深入丘區抽查“蜀麥133”的生産效益

“白粒高産”是“蜀麥133”的一大特點,它是迄今四川省白粒小麥産量最高的品種。“蜀麥133”在四川省兩年區試時就分别居小組第2和第1位,平均畝産407.5公斤,平均增産14.0%;在國家兩年區試中也分别位居第2和第1位,平均畝産395.1公斤,平均增産8.4%

除了高産,“蜀麥133”的抗病、抗逆、抗穗發芽特性也非常突出,四川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副所長湯永祿對“蜀麥133”的田間抗凍表現啧啧稱贊。這些優異特性使得“蜀麥133”在達到高産的同時,具有出色的穩産和廣适性。

南農大作物遺傳育種研究生(她本碩博均畢業于同所雙一流)4

伍碧華教授、課題組成員黃林與種植戶實地合影

“成熟的麥穗金黃一片,而莖葉依然鮮嫩翠綠,富含水分。”這是“蜀麥133”的一大亮點,獲得了多家公司的青睐。伍碧華教授将大力推進麥收後青杆作為飼草的研究,進一步為“大食物觀”下的糧食安全和綠色生态環境保護保駕護航。

南農大作物遺傳育種研究生(她本碩博均畢業于同所雙一流)5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糧食産量連續7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2021年産量創曆史新高,達到13657億斤,人均糧食占有量達到483公斤,做到了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此次伍碧華教授選育的“蜀麥133”通過國審,将有望為“牢牢端穩中國人的飯碗”再添一份力。

“下一步打算重點研究‘蜀麥133’的标準化高産栽培技術,讓好品種配好技術發揮出更大的集成效應。”面對未來,伍碧華教授充滿幹勁。她将努力把“藏糧于地、藏糧于技”落到實處,為“天府糧倉”建設貢獻“川農智慧”和“川農力量”!

更多精彩資訊,歡迎關注“四川農業大學本科招生”頭條号!

本文素材來源:四川農業大學新聞網、農業農村部官網、四川農業大學小麥研究所官網、光明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