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創作挑戰賽#
知,知道,知道了。
這三個字詞放在一起是啥意思?
其實,如果用普通話和廣東話來解釋一下,會非常有趣,而且會解釋得非常有深度。
因為,知,知道,知道了,這三個字詞本身大有深意。
特别是在國學中,甚至在一切學習中,這個“道”都是極其重要的。
就像老百姓所說:“凡事都有個道道”。
誰解其中味?看似尋常卻奇崛!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知”,這個“知道”,這個“知道了”,看能看出什麼“花”來——
首先用“普通話”,其實用的是漢字釋義法。
一、知:
說文解字,知是會意字。
什麼是會意字,看了字形就明白。
知由矢和口組成,有兩種解法:
一是口說箭矢(即傳授弓箭知識,引申為傳授與獲取知識經驗),
二是口如箭矢(一語中的之意,就是說到點子上,而且是一下子說到點子上,叫其速如箭)。
因此,知就是通過傳授,使其獲知——聽到了,學到了,了解了,心中有了。
引申義為:經過傳授,掌握知識。
二、知道:
在現代漢語中,“知道”這個詞主要是“知”的意思,也就是說,“知道”和“知”基本是一個意思。
而且意思寬泛化、口語化了,“知道”的意思是:得知了情況或事情。
比如說,老爸老媽讓孩子記得打個醬油,孩子回答說,知道啦。
而在古文中,“知道”是兩個字的意思,一個是知,一個是道,是知“道”,解釋為:得知了“道”。
通俗地說,是明白其中的“道道”。
這個道就是古文的意思則是“道可道,非常道”的道。
所謂“知道”,是明白了道德,知道了智慧。
三、知道了:
在知道之後加個了,就是說“知道”這個事情是個完成時。
比如同樣是老爸老媽讓孩子記得打個醬油,孩子回答說,知道了。
而在古文中,知道了是何意思?
其實是知了這個“道”,才“了”(完成)了,才了結了。
即明白“了”,好“了”,“了”了,“了了”了。
看似繞口令,其實相當于了然于胸的“了”然(如是)。
其實,普通話和粵語的解讀差不多。
但我們可以用廣東話來趣讀一下——用的是諧音法。
老話說,食在廣東。
廣東話的“知”,讀作普通話的“機”或“雞”。
知,就是“機”,也就是說,有了知道之“機”。
知道,就是說“機”(雞)到了,才可以知“道”。
知道了,就是機會到後,“雞”熟後,才算“好了”。
簡單概括為三點:
必須要有“雞”;
點菜點到“雞”;
最後“雞”熟了——
“好了”——
加一句東北話——
翠花,上酸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