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佛珠介紹

佛珠介紹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07 10:46:58

考古,是現代科學工作者對于過去人類文明遺迹進行描述的一項傑出的研究方式及獲取曆史知識的一項重要手段。考古技術,讓我們找回人類曆史失佚的精彩篇章。據說早在5000年前,人類學會了簡單的記錄方式。從非洲南部發掘的Blombos洞穴,能夠推斷人類使用珠子與人類學會簡單記錄的時間幾乎同步。而瑪雅文明揭示了1000年前,人類就有了佩戴各種珠子的習慣。

佛珠介紹(佛珠雜談)1

多吉卓瑪設計并供圖

毫無疑問,珠子被人類所喜歡是一種久遠的曆史行為。在漫長的曆史發展過程中,珠子被人類賦予了等級、财富、飾品、護身、藥用、宗教用品等等不同的作用。大量的考古發掘證實,珠子在整個人類曆史中都是一種非常嚴肅的東西,通過一個人佩戴的珠飾不但可以确定其身份、地位、種族、信仰,還可以通過珠飾的考古發掘了解到各地區民族之間的文化貿易往來等重要信息。

關于佛珠的起源,一般都以《木槵子經》作為依據。在這本經書裡記載了一個小故事,故事的内容是佛陀開示印度的波流離王,讓後者用槵樹做珠子,通過持珠消除其煩惱障礙。

佛珠介紹(佛珠雜談)2

來源網絡

無疑,這個故事告訴人們,珠子從佛教意義上講已經是傳播佛教信仰的重要标志。但若溯其本源,珠子的使用最初并非為佛教徒。

據記載,在印度出土的公元二世紀“龍王皈佛”造像上,有一尊婆羅門像,其頸上就挂有串珠。所以說,佛教還沒傳播之前,珠子已經在人類的生活活動中居于一種無可争辯的位置。盡管過多描寫珠子的曆史書籍非常少,以至于找到點零星的資料也成為奢侈,但我們沒有理由懷疑,珠子被人類所使用,在很大程度上說明了遠古人類在自然選擇物種的過程中,珠子已經具備了文化的含義。

佛珠介紹(佛珠雜談)3

多吉卓瑪設計并供圖

佛教産生以後,珠子被賦予了佛教的意義。從此珠子也有了确定的名稱:佛珠。據記載,兩晉時期異域僧侶來華者衆多,佛珠不僅是這些外來僧侶攜帶在身的必需品,也是他們在與中國的交流過程中作為禮節用品的重要的物種。

近兩千年的事實告訴人們,佛珠在人們的生活實踐中已經具備了多種特性。

佛珠介紹(佛珠雜談)4

多吉卓瑪設計并供圖

珠子的制作、使用,是人類生活實踐中一個漸進的觀念轉變過程。到了唐代,中國在佛教大興的時代背景下,佛珠開始在朝野上下、僧俗之間普遍流傳開來。這時,社會的成分日益多樣,佛珠材質開始豐富起來,而這些材質已然成為當時人們不同等級的一種标志和裝飾。

最早的佛珠傳入藏區,應該于吐蕃時期。吐蕃在藏族曆史上是一個以城市為中心,确立了藏族社會的政治制度、納貢稅收、創制文字、階層等級以及巨大的城堡和寺院建築的最輝煌時期。佛教的傳入,與佛珠的使用,在藏族應該是相伴而行。

佛珠介紹(佛珠雜談)5

多吉卓瑪設計并供圖

在過去,藏族的佛珠種類并不多,主要以玉、骨、木、水晶為材質。玉質佛珠,多少與财富等級相聯系,所以玉珠多了很多裝飾的作用。骨質的佛珠,據說其禮佛效果是極佳的。有一則故事是這樣講述的: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叫嘎巴拉的獵人。他有一個美麗的妻子和五個可愛的孩子,在如同童話般的森林裡,他們一家幸福地生活着。然而,嘎巴拉本人是個獵人,在他手裡喪失的生命與日俱增,于是上蒼懲罰了他,讓他相繼失去了美麗的妻子和五個孩子。巨大的不幸使得他萬念俱灰,整日苦痛悲泣。有一天,一位叫納頗傑巴的大師看到他如此悲痛,問明其原因,最後開導他學會正視萬物輪回之現象。獵人嘎巴拉終于悟出了業力是如此的不能抗拒,唯有禮佛積德,才能修得圓滿。他在大師的指導下,把自己妻子和孩子的骨頭磨成念珠,祈禱他們的靈魂早日找到歸宿。與此同時,也祈禱洗去自己身心的孽障。他通過九年的身心清淨修行,最後成為大成就者嘎巴拉大師。據說,他把自己的身骨也供奉出來作為禮佛器具。也許因為有了這樣美麗的故事,藏族人對“骨佛珠”賦予了一個美麗的名詞,叫月光佛珠。

佛珠介紹(佛珠雜談)6

多吉卓瑪設計并供圖

故事盡管美麗,骨佛珠還是沒有成為一種流行。甚至藏區有很多人認為:骨頭作為佛珠,未免有些殘忍。

藏族人認為,玉珠、水晶珠、象牙珠在很大程度上自身有種抗力,如果沒有高深的加持力,很難駕馭此類佛珠,更重要的是沒有能力把六字真言的寓意注入到其中,且不能把佛珠的作用發揚出來。所以在過去,藏族人不會随意手持玉珠、水晶珠或象牙珠子,除非是一些高僧大德。當然,作為一種财富的象征,這些材質的佛珠會成為貴族、商人喜愛的藏物。

在藏區,最為普及的佛珠是木制的。過去,木制佛珠沒有過多的等級和價值之分。檀木佛珠,一直以來被看成是最為上乘的。檀木佛珠在藏語中被稱之為“藏殿昌昂”,聽起來就有一種高貴的感覺。藏族人把檀木分為原色、紅色和黑色,其中原色為上品。檀木的馨香,總是在人們的指尖與珠子的輕輕觸碰下散發出來。

佛珠介紹(佛珠雜談)7

多吉卓瑪設計并供圖

檀木珠子受到當時藏族各等級各階層人士的親睐,還有一個原因是當時的印度社會非常崇尚檀木本身,尤其是印度的貴族。正因為如此,當時的藏族人,都希望自已有一串非常完好的檀木珠子作為禮佛數數的念珠。

檀木珠子之下應該算是菩提子,藏族人稱之為“菩雜昌昂”。手持菩提子佛珠,自然與佛祖釋迦牟尼成道有關聯。還有兩個非常普通的佛珠,一種是柏木樹做成的珠子,另外一種是一般樹種做成的。前者被稱之為“秀昌”,後者被成為“色昌”。

這裡需要多加解釋的是“色昌”,一個說不清楚的、非常一般的樹種做成的珠子。這個珠子,第一眼總會給人以非常普通的感覺。小小珠子,如同它的名字,淡淡的黃色時隐時現地抓住人們的眼球。當你遇到這小小的佛珠,不去注意似乎很難做到。淡淡的黃色,是樹種本來帶來的還是後天加工的,說法很多。人們很少去關注這樣或那樣說法的真實性,但有一點是非常重要的,這就是每一個小珠子上都有六道豎痕。有人說,這是後天加工過程中自然出現。但無論如何,這六道豎痕有說法,“嗡瑪呢白唛吽”。六字真言,一個真言一道痕。多麼神聖,多麼富有信仰。無疑,僧侶們個個手持這個普通而不平凡的佛珠。也許是顔色,也許是說法,這個普通不平凡的佛珠,在很多時候成為僧人的專利。

佛珠介紹(佛珠雜談)8

多吉卓瑪設計并供圖

在西藏,佛珠幾乎人手一個。但在過去,手持佛珠是有講究的。等級是不能僭越的,無論血統帶來的等級,還是經文精通賦予的等級,都是有一定的要求。一個富人,如果僅僅是用财富來衡量的富人,也不能随心所欲地手持一個與等級不符的佛珠。

同樣,從傳統來講藏族人不會把念珠和挂珠以及串珠等同起來。老人們總是會強調念珠與挂珠串珠的區别,無論怎麼說老人的眼裡挂珠顯得張揚了些,串珠顯得玩賞了些。他們怎麼也沒有辦法把這樣彰顯個性和時尚的舉動,與嚴肅的信仰聯系起來。也許正因為如此,老人們很少把手裡的佛珠挂在脖子上或套在手腕上。

念珠,作為佛教徒“引接普遍根基,牽課修業之具”,每念誦一句六字真言,就用手指順時波動一顆珠粒。如此周而複始,循環計數。所以在某種程度上,佛珠就是佛教徒用以念誦記數的随身法具。

佛珠介紹(佛珠雜談)9

多吉卓瑪設計并供圖

傳統的念珠,是用一百零八顆尺寸劃一的珠粒做成的。數字一百零八,是一種完美的數字。從佛教上講,每個珠子都有它的意義所在。作為佛珠,珠粒多少在很多時候是不定的。最多的為一千零八百顆,最少的為十二顆。無論多少,都與一百零八顆有着直接的關聯。

“靜慮離妄念,持珠當心上”。這是一種境界,是佛教徒希望達到的境界,佛珠的轉動,最後要達到的境界便是如此。

今時今世,當人們談及佛珠時,雖然不會忽略佛教賦予它的最為關鍵的意義,但很多時候與裝飾有關。佛珠的鑒賞,無不與時風尚美聯系在一起。如果再加一個材質,自然與個性與身份以及服飾配合在一起。

(文字來源:藏殿昌昂)

西藏人文地理是TibetMedia新媒體聯盟的創始成員

更多精彩内容,敬請關注《西藏人文地理》雜志2016年1月刊,帶您觸摸西藏的心跳和溫度。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