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缸在生活中已經越來越邊緣化。
可是将時間倒轉幾十年,
缸可是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大件
那時候,花錢買個大缸可不算容易,
但大缸又很容易破損
稍不留神裂了紋或者打破了,
哪戶人家都不舍得扔掉。
因此,那時候“锔匠”這個行當非常普及。
“沒有金鋼鑽,别攬瓷器活”,
這句俗語就是來源于
傳統瓷器修複——锔瓷。
锔瓷,就是把破碎的瓷器拼好,
用金剛鑽鑽孔
再用锔釘嵌住抓牢,
使其恢複原樣,
既能再使用,
又有觀賞價值。
“锔盆、锔碗、锔大缸……”
”隻見手藝人用竹片兒做成的弓子鑽,
一上一下地用橫木杠推動擰成麻花繩子,
在繩子帶動下,鑽頭便飛速地轉動起來。
堅硬的瓷碗、鐵鍋在鑽頭下碎末橫飛,
不一會兒,米粒大的小孔便給鑽了出來。
手藝人又拿出特制的扁平形鐵釘,
穿在裂紋左右兩側的小孔裡,
用鐵錘叮叮當當地小心鑿平鐵釘,
最後在釘頭部分抹上一點石膏狀的東西,
如此這般,破碗裂缸就修好了。
锔大缸難度稍大。
手藝人腰紮圍裙,憋足勁,臉漲得通紅,
把又粗又大的水缸放在木架子上
用鋼鑽頭鑽孔,锔大缸用的鑽頭又粗又大,
所以手藝人鉚足了勁上下操縱杠杆
傳統釀醋最重要的便是大缸發酵
以傳統釀醋器皿為主題,
以逐漸消失的傳統手藝“锔缸”為載體
在應河醋文化博物館中展覽锔缸
科普逐漸消失的傳統手藝
了解釀醋工藝背後的故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