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詩人王昌齡寫過一首邊塞詩:“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裡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将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雖然這首詩不難理解,但是這個“龍城飛将”指的是誰,卻衆說紛纭。
一種說法是教科書上的解釋,龍城飛将指的是漢朝名将李廣。理由是根據《史記》中的記載,“廣居右北平,匈奴聞之,号曰:“漢之飛将軍”,避之數歲,不敢入右北平。”說的是匈奴人因為忌憚李廣骁勇善戰,而不敢入侵右北平,所以匈奴人才會将他稱作是“飛将軍”。但是,那詩中提到的龍城,又該如何解釋呢?
另一種說法是,龍城飛将指的是漢朝名将衛青。這是因為:衛青首次出征時,曾率一萬騎兵出上谷,迎擊匈奴。衛青果敢冷靜,深入險境,神兵天降,直搗匈奴祭天聖地龍城,首虜七百人,這是漢朝以來對戰匈奴的首次勝利,意義重大。此後,衛青采用“迂回側擊”的戰術,繞到匈奴軍的後方,切斷河南地匈奴同單于王庭的聯系,一舉拿下河套平原地區,使陰山腳下這片肥沃的土地回到了漢朝的懷抱。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詩中龍城、陰山似乎更像是對衛青的描寫,但飛将二字卻又無法解釋。
小編認為,龍城飛将還有可能是另一個人,他就是李靖,唐朝文武兼備的著名軍事家。公元630年,李靖精騎三千從馬邑進駐惡陽嶺,趁夜襲擊了定襄。而後,李靖挑選一萬精兵,攜帶20天的糧草,命令蘇定方率二百騎為前鋒,乘霧前進,突擊突厥可汗的牙帳,颉利可汗乘千裡馬逃走。李靖随後引軍趕到,消滅突厥軍一萬餘人,俘虜十餘萬,大獲全勝,平定了自陰山至戈壁沙漠一帶的局勢,自此漠南再無突厥。此戰也稱“李靖夜襲陰山”,唐軍也可謂是神兵天降,李靖可稱之為飛将軍,而陰山也可與詩中相對應。
對于龍城飛将,都是見仁見智。不知道大家認為哪一種更為可靠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