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仔細分析一下文森特·梵高的《草與蝴蝶》
文森特·梵高《草與蝴蝶》1887年
這幅畫最大的特點是使用複色畫法,梵高把各種綠色、藍色、黃色和紅色編織在一張畫面。
複色的使用有效的傳達自然的光輝。
在近處看畫面可能不太像,但從遠處看,不同的筆畫聚集在一起形成植物、花朵、土壤和蝴蝶。
用小塊的顔色作畫,必須要學會舍棄,複雜的構圖、顔色層次(混合)和畫面的精細度。
在整體色彩主題上,綠色主導畫面,且具有高飽和度。
黃色和藍色的筆觸,可通過光學混合,形成綠色主題。(少量的黃色和藍色,通過光學混合,呈現為綠色)
這張圖片是由藍色、黃色的圓點和白色背景組成。
當把這些圓圈畫得更小時會發生什麼?圖像顯示為綠色,而不是藍色、黃色和白色,這是由于光學混合。
另一種主要顔色是紅色。
鮮豔的紅色蝴蝶圍繞在畫面底部,暗紅色的筆觸遍布陰影和植物,還有淺紅色的花朵。
回到色彩理論的基礎,綠色和紅色是互補色,形成鮮明的對比。
要注意在運用互補色作畫時,要學會抑制一種顔色,讓另一種顔色占主導地位。否則畫面容易不和諧。
梵高抑制紅色,更多地使用它作為強調色。隻有幾筆豐富的、飽和的紅色。其餘的顔色較淺,且飽和度較低。
筆觸、動作和肌理:
這幅畫的特點是梵高的标志性筆法——短而有力的筆觸,大體遵循形狀和輪廓。
這些筆觸加上振動的顔色,在繪畫中傳達出一種運動和活動的感覺,帶着觀者眼睛在畫面中遨遊。
有時畫面的流動性會突然停止,最顯著的例子,是分隔土地和後面綠色植物牆的邊緣。這些突然的停頓,創造緊張和興趣。
這幅畫沒有很強的焦點,但有幾個關鍵點,可讓我們的眼睛在其間來回切換;
如果不是這幅畫的名字《草與蝴蝶》,人們很容易把蝴蝶誤認為花朵。
梵高用誇張的色彩和筆法,彌補場景的缺乏深度。當某一主題缺少某些元素時,必須依靠其他元素來創造畫面興趣。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