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疫區回深的人員,需要在家裡居家觀察14天,為了讓居民安心度過這段時間,坪山街道六聯社區實施精準服務,對接居家觀察隔離對象的生活需求,不僅化身“跑腿小哥”,為他們送菜送快遞,還會鍊接社會資源,為他們送去口罩等防疫物資。
通過視頻聊天方式
了解隔離對象需求
自疫情防控至今,坪山街道六聯社區累計居家隔離人員293戶792人。記者了解到,目前仍有百餘戶居民居家觀察。六聯社區黨委整合街道駐點工作人員、黨群社工、黨員志願者等人員力量,成立居家隔離服務專班,專人對接居家隔離服務。通過每天視頻聊天的方式,了解居家隔離對象的生活需求,宣傳科學預防交叉感染的正确方式。
居家隔離不隔愛,六聯社區黨委協同街道駐點工作人員、黨群社工、黨員志願者等人員力量,成立居家隔離服務專班,一對一專人對接服務。他們通過每天視頻聊天的方式,了解居家隔離對象的生活需求,線上教學使用網上購物軟件,宣傳科學預防交叉感染的正确方式。“我們每天都會把100多戶居家隔離對象聯系一遍,及時詢問體溫狀況,并把他們的需求收集了。”工作人員賴小麗說。
據黃天養介紹,居家隔離對象還存在個别非常困難的對象,社區裡有一戶隔離戶,隻有兩位老人居住,雖然會發微信,但不會用手機上網購物,僅僅靠着年前留下的“餘糧”度日。社區工作人員了解到該情況後,馬上帶上油、米、方便面以及社區精心準備的健康包送上門。“這類對象我們要特别關注,一定不能把他們遺漏了。他們不好意思開口,實在沒辦法了才找到我們,我們要主動通過多方渠道去了解這類家庭,給他們支持。”黨群社工範仕珍說。
變身“快遞小哥”
為隔離戶提供代購代送
為避免上門的風險,六聯社區組建居家隔離對象微信群,并推送“叮咚買菜”、美團等線上購物APP,并在線引導居家隔離人員。社區工作者變身“快遞小哥”,為居家人員提供“專屬快線”代購代送。因受防控封閉檢查影響,快遞員無法将貨物送到居家隔離的住戶手中。社區就統一指引,将所有線上購買生活用品統一送至社區工作站,再由社區工作人員、黨群志願者分别派送上門。
2月21日上午,六聯社區居家隔離服務組的微信群裡,收到了一個求助信息。一名從疫區回來被要求居家隔離的居民,家中的插座壞了,無法煲飯,隻好向社區求助。黨群社工範仕珍得到消息後,到社區裡的五金店購買插座後,為隔離戶送了過去。
據社區居家隔離服務組長黃天養介紹,疫情發生以來,六聯社區最高峰時有300多戶居民在家中隔離觀察,其中有一半以上位于城中村。因為疫情防控的需要,城中村進行合圍管理,不少快遞跟外賣都隻能放在出入口處的檢疫點。跟花園小區不同,城中村裡面沒有物業公司,而面積又相對較大,社區人員隻好充當“跑腿小哥”,為隔離戶“送貨”。
為上網課的老師
送上自己新買的耳機
據介紹,前兩天,轄區有一位居家隔離對象是一名老師,她要在線上為學生直播上課,但無奈耳機壞了,網上購買短時間無法到貨,着急萬分。黃天養發現附近的手機店都沒有開門營業,他就将自己新買的耳機送到了這名老師家中。
社區還會将愛心企業捐贈的防疫物資抽取部分送到居家隔離對象手中,如消毒液、酒精等。“感謝社區送來慰問品,居家正是缺少消毒産品的時候,你們給送過來了。真的很感動,你們辛苦了,注意安全。”居家隔離對象狄姓家庭在居家群發出感謝信。
同時,黨群社工深入居民家中,為有焦慮及緊張情緒的居民提供專業的個案服務,向服務對象宣傳防疫期間健康指導及進行心理疏導,情緒安撫。
居家隔離二十多天
曾經的護士當上志願者
2月12日,得知社區正在征集志願者時,坪山社協會長王秀明、六聯社區駐點律師焦律師等幾位黨員義工,毫不猶豫地報了名,積極投身于東方威尼斯黨支部開展的“菜籃子”工程中,為居民送上新鮮的蔬果。
在家居家隔離了20多天後,坪山街道六聯社區居民雷女士也加入了志願者服務隊伍。據雷女士介紹,她曾經是一名護士,現在在六聯社區一家門診工作,在坪山已經居住了近十年。1月26日大年初二,她和家人從疫區返回坪山,“因為自己是做醫務工作的,回到家我們就自動隔離了,大門都沒有邁出一步。”
雷女士說,他們在家都通過線上買菜,每天垃圾都經過消毒後才放到門口,“我從疫區回來,這是對大家負責。”在家隔離了14天後,社區解除了他們家的居家隔離,但是雷女士一家還是在家裡再自行隔離好幾天,“我覺得自己還是謹慎一些好。”
20多天過去了,一家人也沒有出現類似的症狀,雷女士說,居家隔離期間,她受到了社區不少幫助,她也知道疫情防控的時候,基層工作人員都十分辛苦,因為在2003年SARS暴發時,在老家做護士的她也參與了疫情防控工作,“所以我覺得我應該出來做點事,為疫情防控做一點力所能及的貢獻。”
雷女士随後找到了社區,表示願意到防疫檢查點志願服務,經過一番培訓,社區将雷女士安排到距離她家不遠的豐田居委會防疫檢查點服務。
采寫/攝影:
坪山通記者 曾海城
通訊員 周子睿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