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文化下鄉喜逢70周年國慶緻辭

文化下鄉喜逢70周年國慶緻辭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0-20 09:52:45

“一棵大槐樹,記住鄉愁,記住村魂。一個好幹部,積聚能量,凝聚人心。”

5月28日-29日,由青島演藝集團出品、青島市歌舞劇院創排的民族歌劇《馬向陽下鄉記》,将在上海大劇院大劇場亮相并參評“文華大獎”,28日晚還将在“一通文化”進行網絡直播。

文化下鄉喜逢70周年國慶緻辭(馬向陽下鄉記聚焦扶貧)1

《馬向陽下鄉記》劇照

農科院助理研究員馬向陽來到大槐樹村擔任第一書記,發誓要讓家鄉脫貧緻富,然而事與願違,他的滿腔熱忱受到以劉世榮為代表的宗族勢力的冷嘲熱諷,現在村主任李雲芳還想撂挑子辭職,在老黨員太奶奶的鼓勵下,他找到了解決困難的鑰匙,化解了重重矛盾,凝聚了民心,帶領鄉親們過上了美好生活……

《馬向陽下鄉記》根據同名熱播的電視劇改編,聚焦精準扶貧的時代題材,把現代農村的衆生相搬到了舞台上。

文化下鄉喜逢70周年國慶緻辭(馬向陽下鄉記聚焦扶貧)2

《馬向陽下鄉記》劇照

總導演黃定山介紹,這部戲有兩點非常重要:一來,将題材聚焦在中國農民的脫貧緻富,是要展現這個時代的精神,這種精神就是“中國夢”;二來,它被定義為“當代鄉村喜歌劇”,在讓人念念不忘的中國民族歌劇裡,《小二黑結婚》就是喜歌劇,距今已經過去65年,這部新戲是在傳承也在向前輩緻敬。

黃定山說,歌劇在大多數人的印象裡是陽春白雪,《馬向陽下鄉記》卻是通俗題材,是夾帶着泥土的芬芳來到上海,“它的基調是明亮的、愉悅的,充滿着溫暖和希望。”

代路和廉海平一同受邀為此劇編劇。代路說,接到任務後,他們面臨着這些問題,如何從40集的電視劇裡剝離出2萬字的歌劇;如何都在不失人物本質的前提下進行改編,并和電視劇有所區别;電視劇本身是輕喜劇風格,歌劇延續了輕喜劇的風格,導演如何強化這個風格也非常重要。

三個多月的時間裡,代路和廉海平與工作在第一線的第一書記、正在脫貧緻富的鄉親們一起生活,一邊體驗生活一邊創作,改了十餘稿。最終,《馬向陽下鄉記》的劇本從全國一百餘部作品中脫穎而出,入選2017年“中國民族歌劇傳承發展工程”重點扶持劇目之一。

“改編作品原作者往往是不滿意的,但這個戲在北京演出後得到了原作者谷凱的肯定,他認為這部歌劇讓他看到了一部不一樣的馬向陽。”代路說。

作曲時,作曲家臧雲飛也在青島待了很長一段時間。他堅持在當地尋找靈感,切身感受當地文化,并強調,寫出來的旋律一定要接地氣,一定要有山東風格、青島元素。整場演出六場戲,四十多個唱段,有山東風格的唱段、山東快書的植入以及膠東方言的對白。

文化下鄉喜逢70周年國慶緻辭(馬向陽下鄉記聚焦扶貧)3

《馬向陽下鄉記》劇照

2017年8月問世以來,《馬向陽下鄉記》走南闖北演出近60場,接受了不同地區觀衆的驗收,雖然地域文化有差别,但現場觀衆總能跟着歌劇裡的情緒喜樂不斷,掌聲和笑聲不絕。

不僅登台大舞台,《馬向陽下鄉記》也走到了老百姓身邊。

2017年10月,在青島西海岸新區藏南鎮藏馬山扶貧示範點,《馬向陽下鄉記》在露天廣場開始了第一場扶貧演出。“醜角兒”梁會計的插科打诨,四個“嚼舌根”農村大嫂的言談舉止,馬向陽唱詞裡的心聲……不僅讓不懂歌劇的觀衆聽懂了,還意會了。

青島市歌舞劇院院長張樂群介紹,《馬向陽下鄉記》已經在青島平度崔家集鎮等地演了11場,惠及人群過萬人,經過“田間地頭”的演出,劇組每一位演員對如何演繹扶貧也有了更精準的把握。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