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農曆七月七,中國傳統情人節,先祝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
愛情,是一個最古老的話題;愛情,自然也是詩歌最古老的題材。
下面幾首最古老的情詩,見證了最古老的愛情,它們生動地演繹了古代男女情人從愛慕、求愛到相戀、結婚的整個過程:
·難以啟齒的傾慕暗戀
越人歌
先秦·佚名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
今日何日兮,得與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诟恥。
心幾煩而不絕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
這是一首誕生于《詩經》之前的愛情詩歌,其有可能是我國最古老的一首愛情詩。
詩中講述一位在河中撐船的越國女子,有一天無意中搭載一位楚國王子,被他的翩翩風度所吸引而産生傾慕之情。
“今夕何夕兮”、“今日何日兮”形象生動地表現了情窦初開的女孩那種激動不已的心情:天啊!今天是什麼日子啊?!我居然可以跟王子同坐一艘船中!簡直不可思議,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今天居然發生在我的身上!
“蒙羞被好兮,不訾诟恥”,沒想到這位楚國王子居然沒有因為地位的差别而看不起我,他還對我彬彬有禮呢,簡直太令我感動了!
“心幾煩而不絕兮,得知王子”,但是想到我跟他地位之懸殊,兩人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怎麼不令我心生懊惱呢?
該詩的詩眼在于“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此情此景,讓我貿然表白是萬萬不敢的,隻能暗暗在心底裡懊惱:山上的樹還有樹“枝”呢,我這麼喜歡你,你卻為何就不“知”道呢?
前半句“山有木兮木有枝”是後半句“心悅君兮君不知”的起興,詩人巧妙地用樹枝的“枝”跟心知的“知”的諧音,委婉地表達那種暗戀之又難以啟齒的感情,形象而生動,令人回味無窮,印象深刻。
·锲而不舍的孜孜追求
蒹葭
先秦·佚名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
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跻。
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
溯遊從之,宛在水中沚。
這一首是《詩經》裡面的名篇,每個小學生都被要求背誦,如果覺得古詩太過晦澀,那麼,鄧麗君小姐的《在水一方》已經幫我們演繹得淋漓盡緻。
詩中以“蒹葭”,也就是剛長成的嫩嫩的蘆荻,代表一個豆蔻年華的妙齡少女,而以主人公上上下下、來來回回尋找蒹葭的過程,形象地代喻一個少男追求少女那坐立不安、輾轉往回的情景。
這位“蒹葭”,也就是少女,一會兒在水一方,一會兒在水之湄,一會兒在水之涘,若即若離,既表現出她在少年心目中是宛若神仙般的存在,同時也表現出少年想接近之又不敢前步,隻能她走到哪裡便偷偷地跟随到哪裡,遠遠地望着她,遠遠地欣賞着她。
少年追求女子時那種急切而羞澀的心情,想得到之又膽怯的矛盾心理,通過動作和行為的描寫,表現得形象生動,淋漓盡緻,相信每一個追求過女孩子的讀者都深有體會,感同身受。
·雙雙比翼的厮磨熱戀
關雎
先秦·佚名
關關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還記得讀大學之時,每年新生入學,學校總會放一部叫《女大學生宿舍》的電影,熒幕裡那個中文系的老教授講解這首《關雎》:“雎鸠”是一種水鳥,“關關”就是水鳥的叫聲,“好逑”就是好的配偶……
中文系的課程那麼多,偏偏挑選這首詩歌作為電影裡上課的素材,說明這首詩在中國文化裡的代表性。
也難怪,《詩經》乃中國詩詞文化之源,而《關雎》則是《詩經》裡的開篇之作,可見其地位之高。
《詩經》共收錄先秦詩歌305首,而孔老夫子唯一拿出來欣賞的,唯《關雎》一首,老人家評價它“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雎鸠是一種類似于鴛鴦的小鳥,跟我們一樣,奉行一夫一妻制,總是成雙成對出現,所以作者以其象征男女忠貞的愛情。
詩一開頭便描寫在河裡的小島上,兩隻雄雌雎鸠相親相愛,卿卿我我的情景:
雄雎鸠:親愛的,我愛你,關關……
雌雎鸠:親愛的,我也愛你,關關……
然後雄雎鸠跟雌雎鸠說:親愛的,你知道我追你追得多辛苦嗎?有多少個夜晚,我想你都想得輾轉反側睡不着啊!
雌雎鸠含情脈脈地說:知道啦,親愛的!就是因為那天晚上你拿着吉他,在我宿舍樓下唱了一個晚上情歌,把我感動了,我這不才答應你嗎?
最後,雄雎鸠和雌雎鸠雙雙步入婚姻的殿堂。
如何看得出它們最後結婚了呢?首先,這首詩歌描寫的是王公貴族的愛情,因為按照周禮,隻有諸侯家裡才有資格擁有“鐘鼓”;其次,鐘鼓隻有在舉行重大慶典的時候才能使用,所以詩歌最後的“鐘鼓樂之”,應該是在舉行婚禮了。
·備受祝福的完美婚姻
桃夭
先秦·佚名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
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
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這首《桃夭》也是《詩經》裡的名篇,是對一個新婚女子的祝福和囑托,希望她嫁到夫家之後,跟丈夫的家人和睦相處,給夫家帶來好運氣,從此枝繁葉茂,兒孫滿堂。
詩中以怒放的桃花,一方面象征着女子已經長大成人,待嫁閨中,一方面形容待嫁女子嬌豔美麗的容貌。
《桃夭》開創了用桃花形容美麗女子的先河,後世詩人多沿此習,最著名的莫過于唐代詩人崔護的“人面桃花相映紅”。我們現在形容漂亮的女孩子“面若桃花”,便始于此。
“于歸”,于:去;歸:歸宿。女人的歸宿是哪裡?無非就是丈夫家。所以“于歸”就是去她歸宿的地方,表示出嫁。
“其葉蓁蓁”,就是枝繁葉茂,期待着其給男家帶來滿堂子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