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伥鬼的别稱

伥鬼的别稱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09 07:45:34

伥鬼的别稱(的诨名是怎麼來的)1

形容女性潑辣 潑皮 ,聲大夾惡的潑婦,稱為殘雞,《外來媳婦本地郎》中有個角色叫“殘雞婵”。

“殘雞”又寫作“撐雞”、“橙雞”。

有人認為“殘雞”在廣東話中應寫作“伥雞”,“枨雞”。

其實,以上的“殘雞”、“撐雞”、“橙雞”、“伥雞”、“枨雞”,都是俗寫,其本字及其來源是“鋹雞”。

由于“鋹”字比較罕見,“鋹雞”往往被錯寫成“伥雞”、枨雞(甚至“殘雞”等)。

從“為虎作伥”這個成語可知,伥是傳說中的一種鬼,由被老虎咬死的人所變成。伥不但不仇恨老虎,反而給老虎做幫兇。潑婦雖然令人讨厭,但是跟壞、卑鄙、陰險、狠毒的伥一點也沾不上邊。

“伥雞”如果不是無意寫錯的話,那就是一種污蔑。

枨,《百度百科》

拼音chéng解釋:用東西觸動。

《唐韻》直耕切《集韻》《韻會》《正韻》除耕切,并音橙。《說文》枨,法也。《揚子方言注》救傾之法,門楔也。

同樣是沒有潑辣,聲大夾惡的意思,

“鋹雞”的原意是“劉鋹之雞”。廣東在南漢時為劉鋹所統治,南漢為五代十國之一,曾稱“大越國”,建都廣州番禺(今廣州),稱興王府;盛時疆域有六十州,約為今廣東、廣西兩省及雲南的一部分。

劉鋹(942-980年)原名為劉繼興,他霸道非常,喜歡鬥雞,所蓄養之雞甚至封以官位,每當雞奴捧着鬥雞在街上走過,路人都要走避,否則要下跪相迎,所以人稱劉鋹的雞為“鋹雞”。

本來劉之鬥雞為公雞,但不知如何,廣府人将“鋹雞”用以形容蠻不講理的女人。

話說殘唐五代時,廣州為南漢政權中心,南漢推行“官話”,曾三度下诏令人民學習。所以許多中原音亦保存下來。如南漢君主劉鋹,鋹字即不讀長,依當時官話讀為“橙”(陽平聲)。由是派生了“蠻倀”、“倀雞”、“為虎作倀”等語音。

清朝末年,相傳有個叫阿英的女子特别潑辣,罵街本領高強,罵遍廣州無敵手,于是得到“鋹雞英”這個诨名。鋹雞英的事迹最終禍及所有女子尤其是所有叫阿英的女子。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