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指鹿為馬小學課本

指鹿為馬小學課本

教育 更新时间:2024-11-22 02:32:28

指鹿為馬小學課本?  (一)課文原句:同上(四年級下冊第4課),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指鹿為馬小學課本?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指鹿為馬小學課本(雞犬相聞選自小學四年級語文課本)1

指鹿為馬小學課本

  (一)課文原句:同上(四年級下冊第4課)

(二)文化因素:出自《老子·第八十章》:“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人複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三)文化内涵:“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的本義是:兩國離得很近,雞叫聲,狗吠聲互相都聽得見,但是百姓至死都不相往來。不過要說明一點:這個成語雖然今天還用,但是它的意義早已不用老子所說的那種意義,而是多用來形容各個單位或地區之間互不聯系互不通氣了。

 引文中的“什伯”是古代的軍隊編制:十人為什,百人為伯。再加上“之器”可知“什伯之器”指武器裝備。在本文中其意義擴大,指許多用具;“結繩”指上古沒有文字,用把繩子打結的辦法記事治理天下。

《老子》引文的内涵是:一個人口少,地域不大的國家,使她有許多裝備而不用,使她的人民重視死在故土而不向遠處遷徙,雖然有船和車不去乘坐,有軍隊而不列陣操練,使這個國家返回到古代“結繩治理國家”的時期,讓她的人民吃美食,穿好的服裝,住舒适的房屋,享受當地的風俗習慣。國與國之間離得很近,可以互相瞭望,雞犬之聲相聞,百姓之間至死卻不互相往來。

這段引文描繪出了老子心目中的理想國家。那麼有人會問:“老子為什麼要描繪出這樣的一個理想國呢?”這就與老子的生活年代相關了:老子生活在春秋末年,這是一個連年混戰兵荒馬亂的時代。老子為了鞭撻這個時代,他就舉出了古代所謂的“聖帝明王時代”,用來批評春秋末年這個“民不聊生”的時代。

說明:為了幫助小學生家長順利地為自己的孩子答疑,幫助小學新入職的教師查找資料,幫助高年級學生順利自讀,本《随筆》将對這些含傳統文化因素的名言警句做一些講解。敬請閱讀。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