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床下有鬼!”
洛洛媽最近為這句話煩透了,隻要她把洛洛抱到自己的小床上,他就開始哭鬧。
為此,洛媽試過很多辦法:
反反複複告訴他世界上沒有鬼;睡覺時開無影燈;睡前講齊天大聖、床頭貼“保護神”……
這些都無濟于事,孩子隻要接近小床,就會像觸動機關一樣,大喊大叫。
孩子懷疑“床底下有鬼”,并非個例。媽媽論壇上,經常見到類似的言論。
看來“鬼”不僅是孩子難以克服的夢中魇,更是媽媽們揮之不去的心頭病。
要想解決這一問題,還需找出原因,對症下藥。
恐懼,是一種正常的情緒
不同的年齡段,表現也有所差異。
5-10個月的嬰兒,會突然害怕陌生人;8-10個月會有分離焦慮;2-4歲的孩子害怕怪物;學齡兒童更擔憂父母情感狀況……
這些恐懼,都是對危險建立了判斷的表現。随着大腦發育,他們對危險的感知也會不斷更新。
對于一個已經學會表達的孩子來說,“怕鬼”的可能原因有:
1
未知與幻想造成的恐懼
大部分情況下,孩子說“床底下有鬼”的時候,甚至沒有朝床底下看一眼。
他們并不知道,床底下是否存在威脅。也正是由于未知,才讓黑暗的房間更加恐怖。
且夜晚光線暗淡,常會發生空想性錯視。
在豐富的想象力和視錯的共同作用下,他們可能會産生可怕的幻想。
哪怕是白天熟悉的玩具、聽過的故事、電視裡的壞人,到了晚上都可能變成可怕的妖怪。
6歲以下的兒童,很難區分幻想和現實,經常會對大腦加工形成一種“鬼真實存在”的錯覺,從而感到非常恐懼。
2
逃避焦慮的借口
有時孩子說害怕,并非真的害怕。就像文中的洛洛,在自己床上睡覺就害怕,跟媽媽一起睡就又好了。
這種情況,他可能不是怕鬼,而是因為抗拒分床,找尋借口。這種恐懼實際上是分離焦慮造成的。
随着孩子長大,生活環境也會越來越複雜。大到換住處、添了弟弟妹妹,小到換張床、丢了個玩具,都能引發内心不适不安。所以,這些改變都是孩子需要适應的挑戰。
如果孩子在這個時間點說害怕,我們就需要給予更多的關注和陪伴了。
另一方面,若孩子沒有得到足夠的關注,也會想盡辦法索取,“怕鬼”就是其中一個完美的理由。
3
糟糕體驗的後果
有些不愉快的經曆,也會讓孩子産生恐懼感。
比如,看到動畫片裡的恐怖情節,聽了一個恐怖故事,或是曾在夜晚受過驚吓,沒有及時排解,就造成了習慣性的害怕。
甚至有時候,傷害來源于父母。
一小部分父母總愛在孩子哭鬧時,用恐吓威懾孩子:
“你再哭,老虎聽見了就會來吃你。”
“不聽話,我叫警察叔叔把你抓起來哦。”
“那邊黑黑的,有妖怪。”
這樣的恐吓,雖然在短期内效果顯著,但也會因此讓孩子不敢直視内心的恐懼。
如何化解孩子的恐懼?
孩子有恐懼的情緒,我們都會很擔心,但很多時候僅僅告訴他“不要怕”非但沒用,還會起到反作用。這就好比當他們說:媽媽我肚子疼,你回答說,你肚子不疼(不但沒有任何用,還會讓孩子更抓狂了)。
當孩子說“有鬼”時,家長不妨嘗試以下幾個辦法:
1)營造舒适的環境
Quora(外國知乎)上有個提問“孩子害怕床底下的怪物怎麼辦?”
一條高贊答案很搞笑,“把床腿鋸了。”
現實生活中,倒不必這麼誇張。
我們可以帶孩子一起,将床底下清理幹淨,讓孩子知道,床底下是空蕩蕩的,他是安全的。
同時多觀察孩子的情緒,如果了解到孩子遇到困難,不妨在睡前多給一點陪伴。
哪怕隻是一個擁抱,都會讓他們多幾分安心。
2)積極響應,幫助探索
繪本《我的床底下有鬼嗎?》裡,爸爸聽傑克說床下有鬼時,就第一時間出現在傑克身邊,并按傑克的指示,一一确認有沒有鬼。
傑克說鬼在床底下,爸爸就趴在地上檢查傑克聽見聲音,爸爸就打開衣櫃檢查,并告訴傑克,聲音是暖氣片的傑克說在箱子裡,爸爸便打開箱子給他看現實生活中,我們也可以這樣做,第一時間回應孩子,幫孩子找出原因,用客觀事實讓孩子确信沒有鬼。
千萬不要覺得太幼稚、沒必要,而不去做;或是一些家長沒有足夠的耐心,一遍一遍地幫孩子找。
要知道,尋找鬼的過程能讓孩子明白,他害怕的東西原本是不存在的。
并且,也能讓孩子體驗到:自己的感受,是被認可、被重視的。
3)不敷衍,幫孩子接納情緒
很多時候,孩子們不敢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也是感受到沒被理解的緣故。
當孩子認為床底下有怪物時,許多家長用“不要害怕”來敷衍,或者用“你是大孩子了,小寶寶才會害怕”來搪塞。
這些話不會讓恐懼消失。
還很可能,因為否認孩子的感受,讓孩子有苦不能言。
相信每個父母的初心,都是希望孩子内心獲得真正地安定,而不是為獲得認可,僞裝堅強,壓抑心情。
所以,聽到孩子講這類話時,首先要做的就是承認并接納孩子的恐懼,不敷衍,不搪塞。
我們甚至可以告訴他,大人也曾有過類似感受,是如何克服地。這樣他會覺得“原來媽媽也有害怕的時候啊!” 從而發自内心地接納自己的情緒。
和孩子良好地共情,不但有助于安撫情緒,更有助于增加信心和今後的引導。
接下來,親身示範。如果我們自己在黑暗中處于放松狀态,那給孩子的感受就是,黑暗和有光的時候是一樣的,沒什麼好怕的。
當孩子出現害怕情緒時,我們鼓勵孩子說出經曆,引導孩子把“鬼”形容出來,和孩子聊聊天。用我們的關注和傾聽,陪他一起克服驚吓。
試着去讀懂孩子恐懼的内因,給他溫柔而可靠的守護吧。
4)循序漸進, 系統脫敏
如果這些,沒能讓孩子擺脫恐懼,不妨試試著名育兒作家海蒂·麥考夫的方法:
孩子半夜呼喚時,回應但不開燈;晚上關掉燈,全家一起聽歌或是想象最愉快的事情;還可以将熒光球滾入孩子房間,家人輪流去撿回。
這樣,不強迫孩子加入,讓他自然參與、自由摸索。
心理學稱這種方法為系統脫敏法,這種方法主要是誘導孩子在放松狀态下适應害怕的場景,從而達到治愈的效果。
家長也可以嘗試,給孩子讀一些這方面的繪本或是電影,幫助他理解這個世界上并沒有鬼啊、怪獸之類的。
另外,在孩子表現得勇敢的時候,加以表揚,給予正面肯定。讓孩子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戰勝怪物,獲得真正的勇敢。
作為孩子最初的港灣和最後的依靠,我們不妨選擇理解和包容,給那個怕鬼的孩子更多勇敢的底氣吧。
要知道,孩子怕鬼,并不僅僅是因為膽小,而是他們心中,有着更豐富的世界以及廣闊的天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