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節目一開場,我們就看到了一個令人吃驚的案例:一位年紀輕輕的姑娘竟然滿口假牙!
原來,她是一位牙周炎患者,由于沒有及時治療,發展到中晚期後,牙槽骨吸收了,牙齒嚴重松動,隻能全部拔掉。
生活中,不注重口腔健康的人比比皆是,等到牙齒松動、掉落,不能愉快享用美食時才後悔莫及!
其實,牙齒健康還影響着全身,甚至與心血管系統等都有關!日常該如何呵護口腔健康?
「 本期專家 」
▼
一、牙齒容易藏污納垢
一旦出現問題,全身受影響
看似白白淨淨的牙齒,其實可能暗藏“污垢”,絕大多數的人口腔裡都有大量菌斑的存在。
牙菌斑,是附着在牙齒硬組織表面的微生物的堆積物,主要有細菌及其代謝産物、不溶性的葡聚糖,以及少量的糖蛋白元和脫落的上皮細胞。
1、牙菌斑,是重要緻病因素
牙菌斑中的細菌在分解口中殘留的糖時,會産酸,在一定的時間和酸度下,可能造成牙體硬組織腐蝕,出現齲洞,形成齲齒。
如果牙菌斑經過鈣化變成了牙石,牙石上再有菌斑,就可能刺激牙龈發炎,引起牙周袋發炎,從而發展為牙周炎。
2、牙齒出問題,全身受影響
口腔中的牙周炎、反複發作的冠周炎,以及一些根尖慢性炎症,在人體抵抗力弱或遇到一些不良刺激時,其中的細菌就可以通過不同的途徑進入血液,到達全身各個髒器,危及相應髒器的健康。
比如:曾經就有患者發生了感染性心内膜炎,最終發現病竈來源于口腔。
二、呵護口腔第一步
這30秒不能省:漱口
你是不是以為每天早晚刷牙各一次就夠了?
但專家建議,每一餐的餐後及睡覺前都要做好清潔工作,盡可能不讓牙菌斑在口腔中過夜,因為它在夜間繁殖非常快。
1、餐後口腔環境變酸
實驗
餐前,我們測得王凱醫生、王子函醫生、優優的口腔酸堿度(pH值)分别為8.5、8.6、7.5。
用葡萄糖水漱口代替進餐後,測得他們的口腔酸堿度分别為6.5、7、6.5,酸度明顯增強。
一般,進食後口腔内的菌群會分解這些食物,并代謝産酸,此時,pH值會有一個直線下降的過程,大概10分鐘左右酸度就明顯增強;而恢複到餐前正常pH值,需要1小時左右。
2、酸性環境,更易損傷牙釉質
當酸性環境達到一定程度後,會侵蝕牙釉質,引起牙硬組織的分解、吸收;當pH值<5.5時,就可能引起脫礦。
但生活中很多食物的pH值都是<5.5的,比如食醋PH值是在2.8~3.8左右,醬油pH值在4.5~4.8之間。
所以餐後漱口30秒,對保護牙齒健康十分重要。
3、溫鹽水/茶水漱口,效果更好
飯後漱口,很多人可能會選擇漱口水。但專家卻說,最好是用30~40℃的溫鹽水漱口,溫度太高或太低,可能刺激到牙髓,引發不适。
【自制漱口水】取300ml溫水,加入3g鹽,攪拌均勻即可。
也可以用茶水漱口,其中的氟離子可以加強牙釉齒的羟基酸鹽的形成,有助于增強牙齒抗腐蝕的能力。
三、呵護口腔第二步
這個清潔工具得換:牙簽
食物塞牙是生活中再常見不過的了,每當這個時候有人就掏出牙簽開始剔牙。但用牙簽真的好嗎?
1、建議用牙線替代牙簽
口腔科醫生一般不推薦使用牙簽,因為它使用不方便,較難剃除後牙中的食物殘渣;而且将牙簽放到顯微鏡下觀察可以發現,其邊緣不光滑,容易藏污納垢,還可能損傷牙龈。如果牙簽斷在齒間,時間長了可能引起牙周膿腫、牙齒松動。
而牙線的繩則很容易進入牙齒間隙,通過機械摩擦,把食物殘渣、牙菌斑等清理得比較幹淨。
2、水牙線不能替代牙線
市面上還有賣水牙線的,用細小有力的水流沖洗牙齒,它能起到有效的清潔作用嗎?
實驗
我們用玉米模拟牙齒,中間嵌入菜葉等模拟食物殘渣,然後用水牙線、傳統牙線進行清潔,對比效果。
結果發現:水牙線無法完全清潔牙縫中的食物殘渣,尤其一些粘性較大的更難清理;而牙線通過摩擦則可以很容易地清理掉殘渣。
專家建議,每一餐的餐後都應該用牙線把牙間隙中的食物殘渣清理幹淨,然後漱漱口。如果實在做不到,睡覺前一定要用一次牙線。
四、呵護口腔第三步
這個錢每年花一次:洗牙錢
除了做好日常清潔,專家還建議每年洗一次牙。
1、洗牙能去除牙結石,護牙健康
看似幹淨的牙齒,牙根部分可能仍然存在牙結石,它非常堅硬,是刷牙、牙線等很難清理掉的。而如果長期不清理,牙齒就容易松動、脫落,最終“老掉牙”。
洗牙則是用超聲工具,通過振動的方法去除牙結石,有助于保護牙齒。
2、揭開洗牙的3大疑問
①洗牙出血是怎麼回事?
如果經常定期洗牙,牙周維護得很好,洗牙時是不會出血的。若某次洗牙出血也不要緊,往後定期護理就不會了。
②洗牙後牙齒酸疼是怎麼回事?
洗牙時的振動會摩擦牙骨質,牙骨質上的神經纖維就會敏感,這種敏感傳導是很快的,因此會出現酸疼的感覺,屬于正常現象。
③洗牙後牙縫會變大嗎?
洗牙不會使牙縫變大,隻是暴露出了原本的牙間隙而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