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中伏的第1天,明天就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大暑,大暑一般出現在中伏前後,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2個節氣,一般在每年的陽曆7月22~24日之間,大暑前面的節氣是小暑,後面的節氣是立秋,暑即是熱的意思,也說明這個節氣是一年中最熱的。
我國古代将大暑分為三侯,一侯腐草為螢,二侯土潤溽暑,三侯大雨時行,也說明了大暑的特點,空氣潮濕,腐草中的螢火蟲卵化而出,土地也很潮濕,時常有大的雷雨出現。
農村俗語,大暑涼飕飕,立冬笑死牛,為什麼這麼說?
大暑節氣是悶熱悶熱的,無論是白天還是黑夜都很熱,還有很多蚊蟲叮咬,其實對于現在人們還是希望能涼快一些,然而對農民來說,就不能隻是考慮到自己的感受。
農民最關心的是莊稼的成長,而如果大暑不熱涼飕飕的,就是一種反常的節氣,這種情況對于莊稼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莊家在這段時間是成長最快的,充沛的陽光充足的雨水加上适量的養份,也就預示着莊稼會獲得大豐收。
如果大暑不熱,農作物獲取不到足夠的陽光,就會影響農作物的成長以及授粉,一旦錯過農作物的最佳成長階段,可能這種農作物就成了草,說起來慚愧,今年我在大棚裡種植的玉米,本想着賣一個好價錢,誰知玉米杆長得綠油油的,卻很難發現幾個玉米棒子,玉米長荒了,最後隻能把它砍掉了。
其實這種砍掉的玉米杆雖然說沒有結果實,但是卻是喂牲口的最好飼料。過去的農村可不像現在,農業種植都是機械化,地裡的活全憑牲口,我小時候家裡就養的牛羊,因為這個季節到處都是草,牛羊不愁沒有吃的,但是冬天該吃什麼呢?我爺爺就會将地裡的玉米杆用鍘刀鍘成小塊, 以備冬天牛羊過冬食用。
因此便有了這樣的因果關系,當大暑不熱涼飕飕的就會導緻農作物瘋漲而不結果實,莊家就沒有收獲,農民的苦日子就要到來了,然而對于牛羊來說卻不是一件壞事,因為這些長荒了的農作物用來當做牛羊的飼料更加有營養,牛羊吃了自然是樂呵呵的,好像在說這是農民們專門給它種植的糧食,冬天能吃飽肚子了,自然是偷着樂。
其實這句俗語也說明了,該冷的時候冷,該熱的時候熱,這樣的莊稼才能正常生長,才會大獲豐收,如果氣候出現反常,勢必會影響莊稼的成長,大暑涼飕飕的,雖然人們的感覺舒服了,然而農民們的心裡卻是涼飕飕的,擔心莊稼的正常生長。
大暑來了,大家要注意防暑,也要防止雨水過多而形成災害,凡事适可而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