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橋夜泊古詩詞講解?上一次,有和大家聊過古代的那些“孤篇詩人”,其中就有唐代詩人張繼如果沒有那首被傳唱千年的楓橋夜泊,我想張繼這個名字,恐怕一定早已被曆史遺忘,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楓橋夜泊古詩詞講解?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上一次,有和大家聊過古代的那些“孤篇詩人”,其中就有唐代詩人張繼。如果沒有那首被傳唱千年的楓橋夜泊,我想張繼這個名字,恐怕一定早已被曆史遺忘。
毫不誇張地說,任何人在第一次聽到楓橋夜泊這首詩的時候,就會被它那種美到極緻、愁到難眠的唯美意境所打動。
唐代詩人
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伴随這首千古佳句的,還有持續了上千年的争議和質疑。比如北宋文豪歐陽修就明确指出:詩人為了貪求好句,以至于罔顧事實與邏輯,張繼詩中“夜半鐘聲到客船”的句子就是典型,聽起來雖然很有詩意,但卻沒有寺院會在半夜敲鐘。
歐陽修的質疑提出來以後,引發了很長一段時間的讨論,最終,有人在史籍當中找到了夜半敲鐘的證據。
唐代詩人
從南北朝時期開始,蘇州地區的佛寺就有在半夜敲鐘的風俗,被稱為“分夜鐘”。雖然歐陽修的問題得到了解決,但一石激起千層浪,後世不少的文人墨客也紛紛對這首楓橋夜泊進行批評,而且主要集中在詩的第一句:月落烏啼霜滿天。
那麼這句詩,到底有什麼問題呢?這首傳誦千年的唐詩《楓橋夜泊》,為何會因一句“月落烏啼霜滿天”而引發千年争議呢?主要有三個方面,首先是對這首詩所描述的時間存在争議,月落烏啼霜滿天,一般都認為寫的是夜晚,因為詩的最後一句說了是“夜半鐘聲到客船”,也就是半夜。
在《唐詩鑒賞》中明确注釋,這是一個秋天的夜晚,因為有霜嘛,打霜的季節就是在秋季。
楓橋夜泊
但問題是,月落的時間,一般有三種情況,陰曆的上旬,月亮是在上半夜落下去,中旬,是在下半夜落山,而到了下旬,月亮差不多要到清晨的時候才會落下去。
而根據一般的常識來說,烏鴉一般隻在清晨或者黃昏才會發出叫聲,所以有人推斷,這首詩描寫的時間應該是一個天剛剛亮起的秋天的早晨。
那麼這個問題,同時也帶出了另外一個問題,月落烏啼霜滿天,這個烏,到底是不是烏鴉?
唐代詩人
有人說張繼聽到的根本不是烏鴉的叫聲,而是烏雀,烏雀一般在晚上十點以後才出來活動開始鳴叫,所以如果張繼聽到的是烏雀的叫聲,那麼他所寫的時間就的确是在半夜。
但也有人考證說,蘇州地區有一種黑色的雞,張繼聽到的就是這種烏雞打鳴的叫聲,所以這個時間,自然也就是快要天亮的早晨。
當然也有人認為,烏啼指的是烏啼山,這肯定不對。因為烏啼山的得名,就是源自于楓橋夜泊這首詩,在張繼之前,并沒有烏啼山的叫法。
楓橋夜泊
那麼最後一個問題,就是關于“霜滿天”的描寫,衆所周知,霜是不會像雪花一樣漫天飛揚,比如李白寫的就是“疑是地上霜”,所以月落烏啼霜滿天也被人批評是一種常識性錯誤。
不過我倒是覺得,霜滿天的描寫,非常符合現實,如果在打霜的季節身處郊外,的确有種天地都是白茫茫的感覺,當然這也屬于一種相對誇張的表現手法,就和李白的飛流直下三千尺一樣。
其實,不管是夜半鐘聲,還是月落烏啼,詩,本身就應該是一種抽象化的語言藝術,張繼的楓橋夜泊,有動有靜、有明有暗,有畫面也有聲音,正是這樣富有詩意的審美情趣,才能讓這首詩被世人千古傳誦,既然如此,又何必計較到底是半夜還是清晨、又何必計較烏啼到底是什麼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