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颠沛流離後的相遇

颠沛流離後的相遇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03 19:13:23

颠沛流離後的相遇?如果說岐王李隆範是王維的貴人,宰相張九齡是王維的恩人,那麼奸相李林甫就是王維遇到的惡人,是他“掰彎”了王維的人生,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颠沛流離後的相遇?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颠沛流離後的相遇(相安無事的掰彎)1

颠沛流離後的相遇

如果說岐王李隆範是王維的貴人,宰相張九齡是王維的恩人,那麼奸相李林甫就是王維遇到的惡人,是他“掰彎”了王維的人生。

李林甫就像王維頭頂上的一片陰雲,籠罩了他十七年。硬生生把一個熱血青年擠壓成“萬事不關心”的隐者,把一個清高自诩的才子扭曲成“苦無出人智”的平庸小吏。

王維從唐開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三十八歲擔任右拾遺開始,到唐上元二年(公元761年)六十三歲病逝,在朝為官二十六年,其中三十八歲到五十四歲這十七年黃金壯年,在李林甫宰相的領導下為大唐工作。

王維是貴族世家出身,頭頂“狀元”光環,又有詩、畫、音樂、書法等才華加持,屬于官場的清流名士,對聖君賢臣、開明政治,抱有滿腔熱忱,一股清高孤傲做派。

李林甫是皇家血統,不學無術,常常念錯别字。靠出身,靠關系,進入仕途。但此人擅長琢磨人心,善于見風使舵,也擅長“吏務”,有行政管理才能。他的絕活是“善刺上意”、“善養君欲”,當宰相,隻管順着皇帝心思,把皇帝想辦的事辦好,讨得皇帝歡心、寵信,至于社稷安危、人民幸福,且放一邊。

王維本是張九齡舉薦的“紅人”,張九齡又是李林甫的政敵。

王維和李林甫,本就不是一路人,如今又站在兩個陣營。

當開元二十四年十一月,張九齡、裴耀卿同時被排擠罷相後,王維獨立寒秋,在“口蜜腹劍”的李林甫手下“熬人”,其中艱難,可以想見。

當時,王維在中書省擔任右拾遺,屬于“建言獻策”“查漏補缺”的谏官角色。

李林甫一當權,先把一幫“拾遺”、“補阙”的谏官言官召集起來訓令:“明主在上,群臣将順不暇,亦何所論?君等不見立仗馬乎?終日無聲,而饫三品刍豆;一鳴,則黜之矣。後雖不鳴,得乎?”(新唐書·李林甫傳)意思就是說,當今聖上英明無比,我們群臣遵旨辦事還未恐辦不好,哪用得着我們多嘴多舌?你們看見朝堂外的立仗馬沒有?舉行早朝時規規矩矩在那裡站着,儀式結束,就可以享用三品的草料,一旦鳴叫,立馬便會貶斥牽走。

這番訓話,王維身在其中,自知其堵塞言路、蒙蔽皇帝、獨攬朝綱的險惡用心。

接着,一個不聽招呼的左補阙杜琎上書皇上,李林甫便殺雞儆猴,把杜琎貶為下邽縣令。

看到同僚的下場,王維感到絲絲寒意冷徹骨髓。難道就這樣“屍位素餐”,甘心當個立仗馬?

唐代的政治體制是三宰并行制。用錢穆先生的話說就是“漢宰相采用的是領袖制”,“唐代宰相則采用委員制”,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的首長,共同行使宰相權利,遇事在政事堂舉行聯席會議。但到了李林甫擔任中書令時,仗着唐玄宗的寵愛,驕橫跋扈,在三宰中“一股獨大”,其他宰相幾乎成了擺設。尤其是張九齡一再反對從節度使入相的牛仙客,更是隻有唯唯諾諾的奉迎。

擔任監察禦史的周子諒,出于激憤,上書唐玄宗,指出牛仙客非宰相之才,身居高位,卻不履行職責,隻知道随聲附和。唐玄宗對周子諒上書很不高興,當庭責問時,周子諒又頂撞唐玄宗,被杖責四十大闆後,仍堅持自己的意見指責牛仙客屍位素餐。

被打得奄奄一息的周子諒全家被流放襄州,周子諒出長安不遠就死在途中。

這還沒完,因為周子諒是張九齡當年舉薦的官員,張九齡當宰相時又反對過牛仙客到朝廷任職。所以,李林甫乘機對唐玄宗說:周子諒是受張九齡幕後指使,狀告牛仙客,頂撞聖上您。

唐玄宗又遷怒張九齡,把他從尚書左丞相貶為荊州刺史。

這一連串的重大事變,使盛唐政治由比較開明富有活力急速向昏暗沉悶滑落。正如《資治通鑒》所言:“自是朝廷之士,皆容身保位,無複直言。”

王維在張九齡罷相後,堅定站在張九齡陣營,參加張九齡、裴耀卿、蕭嵩、韓休等一幫大佬的聚會,并撰寫《暮春太師左右丞相諸公于韋氏逍遙谷䜩集序》。

唐玄宗就是認為張九齡、裴耀卿有結黨之嫌,才罷免他二人的宰相,王維積極參加聚會,還大寫特寫宴遊盛況,就是主動給自己貼上張九齡一派的标簽。

在周子諒杖責而亡,張九齡被認為是後台,再次被貶出京城,到荊州任刺史後,王維又寫詩《寄荊州張丞相》,表達感恩和忠心。

詩,可以寫,恩,可以感,官,還要做。

隻是王維滿腔的政治熱情和遠大政治抱負,已經煙消雲散。

王維自幼喪父,兄弟五個,他是長子。考進士,走仕途,當表率,是家人的期待,也是他自己的人生目标。所以,他雖然幾次動了“歸隐山林”的念頭,也寫了不少“禅飲山泉”的詩歌,但最終都沒有徹底放歸自己。

他自己在朝為官,弟弟王缙也在朝為官,還有弟弟在地方為官,更有小弟弟等着進入仕途。他不敢因為自己得罪權臣,而讓已經當官的弟弟受牽連,也不能拂袖而去,讓還沒有當官的弟弟們斷了指望。他有許多放不下,舍不得。

他做不到“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耿直,拍案而起、勇于鬥争。

他也做不到“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的潇灑,挂冠而去,歸隐山林。

他在權衡中隐忍,在等待中苦熬。

他在探索亦官亦隐的心靈救贖。

他在既不同流合污、也不徹底決裂中夾縫生存。

不過,在李林甫這一方面,他對王維自有一番考量。

李林甫雖然學術、文字水平差,沒有學曆,但也是絕頂聰明的官場高手。雄才大略的唐玄宗,并不好伺候,當了四十四年皇帝,前前後後換了二十五個宰相,最短的四個月,而任職時間最長的就是李林甫。

能在唐玄宗手下當好十九年宰相,可不是吃素的。一個“口蜜腹劍”的成語,就是專門給李林甫量身訂制,他“性陰密,忍誅殺,不見喜怒”,打擊對手,從來不明火執仗,都是“陰計中傷之”。

像王維這樣才名遠揚,皇帝都知道的人,又身處下層,對自己并無威脅,沒有必要對其“動手動腳”直接打擊。似乎還可以虛情假意的拉攏、示好,以裝點自己的門面。

況且,唐玄宗好大喜功,又喜歡賣弄文藝,常常要群臣應制作詩,自己沒這個能耐,還不得有個“扛把子的”幫閑文人,陪皇帝高興?那環顧朝廷上下王維就是最好人選。

禦用文人不可少,政治花瓶必須有,敵對陣營也要點綴使用以顯示“宰相肚量”。

所以,李林甫似乎并不計較王維的“張系色彩”,照樣使用,隻是讓他離開核心部門中書省,讓他以監察禦史的身份代表朝廷出使河西慰勞邊防軍隊。後來又讓他改任殿中侍禦史,出使桂州,知南選。天寶元年,王維轉崗到門下省擔任左補阙,當了三年不發一言的“立仗馬”,值了三年的夜班,寫了三年應制詩後,又以殿中侍禦史的身份出使榆林、新秦邊塞兩郡。回來後又到兵部下屬的庫部多崗位鍛煉,先後擔任庫部員外郎、庫部郎中,從事軍隊後勤工作。

從這些任職履曆,可以看出,王維在李林甫手下,雖未受直接迫害,但也一直是“軟擠兌”,讓你在多崗位頻繁調整中,無所作為,無所根基,最後邊緣化。

唐玄宗的驕奢淫逸,李林甫的陰雲籠罩,朝政的日非一日,王維自己也日漸消沉,抱着“無可無不可”的态度,叫幹啥就幹啥,不卑不亢,無怨言、無牢騷,“應同羅漢無名欲”。

王維和李林甫的關系史無明确記載,他們兩個唯一的瓜葛,就是一首應制詩和一個親信秘書。

先說這首應制詩。那是天寶元年,唐玄宗擁着楊貴妃到骊山泡溫泉,群臣扈從而至。皇帝寫了新詩,群臣紛紛應制而作。新近特招的翰林李白當然率先寫出稱頌詩歌《侍從遊宿溫泉宮作》,作為宰相的李林甫也積極交出據說是秘書代寫的應制詩《扈從溫湯》。到了王維,他動了點心眼,他寫了《和仆射晉公扈從溫湯》。自貶身份,不敢直接應對皇帝的詩,隻敢随着宰相的詩,附和一下。

天子幸新豐,旌旗渭水東。

寒山天仗外,溫谷幔城中。

奠玉群仙座,焚香太乙宮。

出遊逢牧馬,罷獵見非熊。

上宰無為化,明時太古同。

靈芝三秀紫,陳粟萬箱紅。

王禮尊儒教,天兵小戰功。

謀猷歸哲匠,詞賦屬文宗。

司谏方無阙,陳詩且未工。

長吟吉甫頌,朝夕仰清風。

這首詩在王維的衆多應制詩裡,平淡無奇。但由于是應和李林甫的,後世争議很大。有人據此說,王維已經賣身投靠李林甫。也有人說,李林甫身為宰相,上級交辦的作業,下級官僚哪敢不寫?賣身投靠,不足為憑!

其實,一首詩,也能看出,王維自降身份,應制仆射,是對李林甫嫉賢妒能的提防式的恭敬;滿篇中規中舉的頌揚,也是言不由衷的應酬;尤其是對李林甫“謀猶歸哲匠,詞賦屬文宗”的誇贊,是肉麻吹捧還是語帶暗諷,很難分辨。一個文辭很差、常念錯字的人,你誇贊他是大文豪、天下文宗,他不尴尬?其他人會不暗笑?

再說這個親信秘書。那就是李林甫身邊大秘書苑鹹。《新唐書·李林甫傳》記載:“林甫無學術,發言陋鄙,聞者竊笑。善苑鹹、郭慎微,使主書記。”

苑鹹是李林甫身邊的紅人,當時任中書舍人。此人素有文才,又喜歡梵文,與王維交易深厚,來往密切。雙方互有詩詞唱和,王維詩中有《苑舍人能書梵字兼達梵音皆曲盡其妙戲為之贈》《重酬苑郎中》,苑鹹詩中有《酬王維》。苑鹹詩中調侃王維“為文已變當時體,入用還推間氣賢。應同羅漢無名欲,故作馮唐老歲年。”流露出對王維“不走門道,久不升遷”的同情,暗示可以幫忙。但王維卻打哈哈“仙郎有意憐同舍,丞相無私斷掃門”,婉拒了苑鹹的好意,不走李林甫的“門道”。

縱觀李林甫當權的十七年,王維與其表面上相安無事,其實是各自心裡都有芥蒂,各自都在疏離。王維個人的仕途官運、政治作為,平平淡淡,了無可圈可點之處。沒有因錯誤受責罰,沒有因功勞受獎勵,無功無過而已。

這十七年,王維在委屈地調整自己的姿勢,以适應擠壓和沉悶的政治氣候。他也在努力與李林甫适應或者周旋,進行着保持距離的、不和諧的、不合拍的“合作”。

政治的幻滅,官場的失意,也使王維的詩風大變。他的詩歌創作,從外部的建功立業的張揚開始走向内心的甯靜沖和,從兼濟天下開始轉向獨善其身。

這一時期,王維詩歌創作,集中在三個方面發力:

一是遵命寫作了大量的宮廷應制詩,用自己高超的寫作技巧和藝術手法,生動表現了盛唐氣象和京城繁華,細緻描畫了唐代宮廷的生活場景,奠定了自己宮廷禦用詩人的地位。

二是走出京城、走向士兵、走向戰場的出使邊塞的特殊經曆,成就了王維邊塞詩創作高峰,使其成為唐代邊塞詩的先驅。

三是以隐者的心态站立朝堂,以無為的狀态為官從政。為消解塵世煩惱、官場不平,他寄情山水,創作了大批物我兩忘的山水田園詩歌,成為唐代山水田園詩的代表人物。

十七年的官場擠壓扭曲,使王維的心态已無昂揚奮發之初心。他的詩歌藝術成就,也是身世遭際、心靈苦疼的外化。就像一個盆景一樣,外力的塑造,曲盡其美,生長的憋屈,筋骨的疼痛,隻有自己知道。

在外人眼裡,王維的詩雍容華貴,清淡高雅,其實内心裡都是淚。寄情山水,成了他逃避塵世苦惱出口,參禅打坐成了他心靈救贖的避風港。

來源: 光明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