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防疫一線 事迹

防疫一線 事迹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4-09 04:57:53

據海南日報客戶端

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關系千家萬戶,牽動着所有國人的心。連日來,我省全省上下一心、衆志成城,打響了堅決抗擊疫情的阻擊戰。前線,醫護人員不計個人安危,英勇上陣;後方,普通市民、社區幹部、村鎮黨員,亦紛紛投身防疫一線,為人民群衆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築起一道安全防護的“網絡”。

故事一:

文昌一村支書每天大喇叭“喊話”10餘次

黨員幹部帶頭,發動全民抗疫

文\海南日報記者 李佳飛

“各位村民,有個緊急通知,近期一定不要過多接觸外出人員……”近日,文昌市一村幹部手持麥克風用海南話“喊話”的視頻在各微信群裡轉發,中氣十足的宣講赢得紛紛點贊。

1月29日,海南日報記者走訪獲悉,視頻中的村幹部名叫符策奮,是文昌市東路鎮下洋村的黨支部書記,今年54歲。

村委會辦公室離符策奮的家不到100米的距離,每隔大約1個小時,老符就會跑一趟辦公室。“村裡有3個高音喇叭,基本覆蓋每家每戶,平時有重要大事通知,都用這大喇叭一喊,都能聽見!”符策奮說。

下洋村下轄5個自然村10個村民小組,共265戶1128人。據摸排統計,今年春節,返鄉大學生和外出務工返鄉的人員共12人。目前所有外出返鄉人員均居家自行隔離觀察,未出現發燒、咳嗽等症狀的人。

“雖然文昌還沒有确診病例,但防控形勢嚴峻,提前做好預防,容不得半點馬虎。”符策奮說,全村有黨員50人,為做好疫情防控,黨員幹部自發組織了護村隊,分片包點負責每家每戶的巡訪和檢測工作。因為村委會廣播站離他家最近,他便義不容辭地擔當廣播員,每天10多次宣讀公告、防疫知識等。

進村的路設了關卡,有村幹部黨員輪流值守,不允許外來人員随意進出。村子裡,除了巡查的工作人員,很少碰見村民,許多人家的院門都虛掩着,沒有往年過節的熱鬧喜慶。

“往年過年可不是這樣的!”一村幹部說,按傳統,該村每年大年十四都過“公期”,近20年都沒中斷過,但是今年,提前準備的瓊劇、公仔戲等節目已經全部取消,村民自發的排球賽也暫停了,大家沒什麼事都待在家裡看電視,巡查的村幹部定時上門宣傳防疫知識。

“辛苦一點不算什麼,健康安全才是大事。”符策奮說,隻希望這場疫情防控的戰役早日勝利。

故事二:

海口一水吧店主驅車40公裡送2000隻口罩下鄉

贈給鄉村老人、病患等免疫力較弱的人群

文\海南日報記者 習霁鴻

防疫一線 事迹(防疫一線暖心小故事)1

圖為海口一水吧店主驅車40公裡贈給鄉村老人、病患等免疫力較弱的人群的物資。

“感謝你們為防控疫情所做的大量工作。”1月29日下午3時許,海口市民蘇榮貴女士将一整箱一次性防護口罩、一萬元現金和4箱飲品送到海口市龍華區龍橋鎮政府:“我能捐的物資也不多,隻是出一小份力量罷了。”

代表鎮政府收下了這份特别的“禮物”,龍橋鎮鎮委書記劉欣感動不已:“口罩是我們當前工作中最緊缺的東西,感謝您的雪中送炭!我們承諾一定會把防範疫情工作做好做細,不辜負您的期望。”

“我從新聞上看到政府工作人員為防範疫情辛苦地工作,作為一名老百姓,我也想要為疫情防範工作盡一份力。”蘇榮貴說,自己在海口市海甸島經營着一間水吧,“我們在制作飲品的過程中需要戴口罩,因此店裡儲備了一點口罩。”

為了送這2000個口罩等物資,蘇榮貴自己驅車從海甸島一路開到了龍橋鎮政府門口。

“我們全鎮的政府工作人員在防範疫情工作中一天大約會消耗600隻口罩。”劉欣給記者算了一筆賬:鎮政府工作人員加上8個村的村幹部以及鄉村振興工作隊,共有百來号人,口罩需求量非常大。

但盡管如此,劉欣仍表示,蘇女士捐贈的這2000隻口罩,将全部發放給老人、病患等免疫力較弱的人,包括敬老院裡的87位老人,“目前鎮政府還剩餘四千多隻口罩,足夠支撐工作人員一陣子的工作,所以這批口罩就先給群衆用”。

“我不會說什麼好聽的話。”面對鎮政府工作人員的不斷感謝,蘇榮貴緊扣雙手,有些不知所措:“感謝黨和政府的辛苦工作,相信在我們人民群衆的積極配合下,我們一定能打赢這場仗!”

故事三:

海墾“90後”酒店員工方芸睿:

“等客人入住後才敢給媽媽打電話”

文\海南日報記者 鄧钰

防疫一線 事迹(防疫一線暖心小故事)2

圖為酒店對員工進行培訓。

“您好,房内缺洗漱用品?好的,我馬上給您送去。”1月30日,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保城鎮海南農墾中南溫泉公寓酒店内,該酒店客房部副經理方芸睿在接到服務要求,馬上送到指定地點。

方芸睿服務的這批客人有些特别——他們都處于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醫學觀察期。

“每送一趟物品就得洗手、消毒一次,數不清這幾天消毒多少次了。”在方芸睿記憶裡,一天洗手、消毒二三十次都是常事,她的手總是皺巴巴的,身上濃烈消毒水味消散不去。“但能為防疫工作出一份力,我們都感到很自豪。”

26日中午,接到有關部門通知,海南農墾中南溫泉公寓酒店被設置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集中觀察區。該酒店總經理李永青組織員工第一時間接下“軍令狀”,轉移酒店80餘名原住客,開展清掃消毒工作,并配置相應防疫物資。

“當天酒店已經住了80多人,我們挨個和住客解釋請求諒解,并幫助他們轉移住所。”方芸睿回憶,當天酒店還開展了防疫培訓,氣氛有點緊張。令人感動的是,沒有一個員工退縮,所有人放棄假期,全身心投入緊張忙碌的工作中。

27日一大早6時許,方芸睿和客房部的5名員工便起床洗漱,對所有客房進行消毒。下午5時許,這批特别的客人終于陸續入住酒店。

“媽,酒店被設置為觀察區,我今年春節不回家了,你們要照顧好自己。”直到27日下午6時許,接待工作告一段落,方芸睿才拿出手機撥通了母親的電話。聽到電話那頭擔憂的“責罵”,她不由紅了眼眶。“你們放心,我一定照顧好自己。”

“隻有等客人入住後我才敢給媽媽打電話。”方芸睿說,一是因為接待工作時間緊、任務重,她不願意因個人私事耽誤時間,另外是擔心家人太過擔憂而反對她在酒店駐守。隻有說起家人時,這個1996年的姑娘才不那麼沉着冷靜,表現出一絲孩子氣。

為了服務好特别的客人,客房部的員工們還24小時輪崗執勤,保證他們在觀察期的生活需求。“我們一定會盡職盡責,履行好這份光榮使命。”方芸睿說。

故事四:

暖!定安候鳥線上合唱一首歌 用歌聲為武漢加油

文\海南日報記者 劉夢曉

1月30日,一首《武漢加油》在旅居定安的“候鳥”口中傳唱開來。10位來自定安縣夕陽紅合唱團的老年文藝工作者深情演唱,給千裡之外的武漢加油打氣。

定安縣塔嶺旅工業園區居着2萬多名來自全國各地的“候鳥”老人。為此,定安縣成立了夕陽紅老年服務中心。旅居定安的“候鳥”段大成,是定安夕陽紅服務中心的骨幹成員之一。

湖北武漢突現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牽動着每一個中國人的心。幾天前,段大成收到了好友寫的一首歌詞,他讀了之後,内心激動澎湃,連夜為這首詞譜了曲。

“這是為武漢加油,這也是為咱們中國人加油,我們能否一起傳唱?”段大成把自己的想法放在了中心“候鳥”骨幹群裡。

“我們這也是和疫情做戰鬥!”“我們要為武漢加油!”段大成的倡議一經發出,立即就有幾十名“候鳥”報名要求參加演唱。

不過,問題來了。按照定安縣政府要求,所有群衆今年春節期間,都要在家“自我保護”,大家怎麼能出去呢?微信群裡議論紛紛。

“我們來快閃?”

“那不行,快閃也要出門聚集,我們老人不能違背政府要求。”

“但是我們不能隔岸觀火,還是要想辦法為武漢加油!”

這時候,有人提出,何不在線上完成合唱?這個主意被大家一緻叫好!

經過一番激烈讨論,大家決定在已報名的30人中篩選出10人,實行手機語音教唱的方式,各自在家學唱。唱歌、配樂全部都在各自家中獨立完成,然後再由專人用手機軟件将聲音合成齊唱。幾番“折騰”下來,一首“不見面也能完成的合唱”——《武漢加油》出爐了。

“長江漢江在這裡會晤,白雲黃鶴在這裡起舞。一種威脅人類的病毒,突然讓你充滿了恐怖……”“啊,武漢,全國人民為你加油祝福”

當不同的聲音經過剪輯,傳承了一首歌,那一份溫暖,是定安縣“候鳥”老人們用自己的方式,向身處武漢重災區的同胞們送去的慰藉,是他們向奮戰在防疫前線的所有工作人員獻上的敬意。

故事五:

業主發燒,社區和政府人員愛心接力送診就醫

文\海南日報記者 張期望

防疫一線 事迹(防疫一線暖心小故事)3

圖為瓊山區雲龍鎮黨員幹部入戶排查。

“有武漢業主發燒!”日前,海口市瓊山區雲龍鎮政府辦公樓值班人員在晚上9時接到該鎮某小區物業管理公司來電,稱小區一名來自湖北省武漢市的業主發燒,但晚上沒有出行交通工具,請求鎮政府幫助。

“馬上協調巡邏車,趕快送診就醫!”為保證該病人能及時接受專業診斷和治療,避免出現交叉感染,雲龍鎮委鎮政府立即啟動應急機制,由雲龍鎮委委員、武裝部長歐振強帶隊,組織黨員幹部在做好自我防護,同時,協調來一輛空氣流通性較好的城管巡邏車,将病患馮女士就近送往一公裡外的雲龍鎮衛生院就診。

經初步診斷,不能完全排除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可能性。

針對這一情況,歐振強又與該鎮衛生院醫務人員協調省人民醫院連夜派出專用救護車,将患者送至省人民醫院診斷。經專家診斷,馮女士為普通流感症狀,建議從醫院返回家中居家隔離。

于是,送診幹部又将病人帶回雲龍鎮小區,并提供消毒液、防護用具等,熱心為病人的需求“跑腿”。

“當時聽說這名群衆曾有旅居武漢的情況,說實話,心裡面還是有點緊張的。”歐振強說,他在将馮女士送醫療救治的同時,也及時将馮女士來瓊的時間、航班号以及去過的地方、住過的酒店、車輛等情況作了詳細的詢問和記錄,并彙報至相關部門。

如今,馮女士情況好轉,體溫正常。“非常感雲龍鎮政府幹部們,我覺得心裡面很溫暖,當時要不是他們及時的幫助,我都不知道該怎麼辦了。”馮女士說,1月10日,她從武漢飛至海口後出現感冒發燒症狀,家人都非常緊張,幸虧有社區和政府黨員幹部的熱心幫助,才讓自己度過這一難關。

故事六:

夫妻雙雙上戰場,舍小家顧大家服務鄉村居民

文\海南日報記者 習霁鴻

防疫一線 事迹(防疫一線暖心小故事)4

圖為陳小花走村串巷粘貼防疫海報。

2020年春節期間,海口市新坡鎮轄區内的大街小巷總會看到這樣一個又黑又瘦,頭戴草帽,開着電瓶車來回穿梭的女子。她一路上播放新型冠狀病毒防控的知識,提醒群衆加強個人防護,春節期間不拜年,減少集聚活動,号召群衆今年不辦“公期”。她,就是當地人口中的“花姐”——陳小花。

陳小花是海口市龍華區新坡鎮衛健辦主任,在防控新型冠狀病毒這場沒有硝煙的戰争爆發後,她自告奮勇,帶領衛健辦人員走村入戶,宣傳防控知識,在社區、鄉村粘貼小海報和懸挂橫幅,在微信群裡不停地轉發疫情防控戰最新動态……

不僅如此,從大年初一開始,她就舍棄與家人團聚的時間,到各村排查從湖北省離境人員,叮囑他們要居家隔離,并且每日上門為他們測量體溫,觀察他們的健康情況。

“花姐和她丈夫都是基層幹部,他們夫妻大過年的沒有吃過一次團圓飯,家裡的兩個孩子還小,卻不能經常在父母的身邊。”陳小花的鄰居告訴記者,她們夫妻二人都是盡職盡責的好幹部,辛勤奮戰,為老百姓織起防疫安全網。

故事七:

防控疫情,隻辦結婚儀式不辦一桌酒席

文\海南日報記者 周月光

樂東黎族自治縣黃流鎮,村民結婚一般都會辦幾十桌酒席招待親朋好友,但今天,該鎮懷卷村李嶽鋒結婚,隻有簡單儀式,沒有辦一桌酒席。

李嶽鋒今天結婚,家裡計劃辦20桌酒席,請谏早在過年前都送出去了,但昨天晚上臨時決定不辦酒席。

“昨晚8點多,村支部書記陳太策帶着多名村幹部突然來到我家,反複做思想工作,要求推遲婚禮或取消酒席,開始我們全家人都不同意,畢竟,這場婚禮籌備了幾個月,怎麼能輕易不辦呢?”李嶽鋒說。

昨天晚上8點多,懷卷村支部書記陳太策接到一個舉報電話,說李嶽鋒家正在張羅婚禮,準備邀請親朋好友大辦酒席。放下電話,陳太策立即帶上三名村幹部連夜趕到李嶽鋒家。

“結婚的确應該辦酒席,但是,現在疫情防控形勢這麼緊,政府再三強調不準聚餐,100多人近距離接觸,萬一其中有一人攜帶病毒,參加婚宴的親朋好友都将被隔離觀察,喜事就變成壞事!”陳太策說,做思想工作時,他反複強調這一點,李嶽鋒一家想到這個可怕的後果都沉默了,最終女方家商定,隻舉行簡單的儀式,酒席全部取消。

李嶽鋒的父親說,因為兒子結婚沒有辦酒席,今天還有不少親朋好友打電話指責他,他把陳太策書記說的話告訴他們後,最終大家都理解了,畢竟,沒有人願意冒着被感染的危險來吃喜酒。

故事八:

疫情就是集結号 五指山55名疾控人員24小時待命

文\海南日報記者 林曉君

防疫一線 事迹(防疫一線暖心小故事)5

圖為五指山市疾控人員在走訪排查。

“還沒有時間給父母打電話。”1月30日下午,在完成對醫務人員防控知識培訓後,五指山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譚世海開始忙着檢查登記造冊情況。

譚世海的一天是從早上六點多滴滴滴響個不停的手機信息提示音開始的。

“每天第一件事是抓緊上報數據。”譚世海告訴記者,目前群衆所看到的數據是由各級部門逐級上報的,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要是提供摸排數據,利用大數據做好防輸入、防擴散、防輸出“三防”工作。

譚世海的家在距離五指山市車程1小時的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但整個假期他都沒有回去。疫情就是集結号,從大年廿九至今,他和防控中心的55名同事就開始了24小時待命的工作模式。

“您好,我們先給您量體溫。”“您是什麼時間離開武漢的?”“您是什麼時間來到五指山的”譚世海和同事根據當地公安、工信、旅文等部門提供的數據,逐一對進入五指山的外來人員進行摸底排查,登記造冊,并指導市民群衆做好防護工作。

“之前出現疑似病例,市民非常恐慌,他們一直給防控中心打電話,咨詢類似于疑似病例家屬丢棄的生活垃圾會不會傳染疾病,甚至在餐館聽到湖北口音也會打電話給我們。”面對焦慮的群衆,譚世海和同事聯合當地電視台,加大防控宣傳,“隻有正面引導群衆,才能減少恐慌。”

“經過這段時間的摸排,基本掌握外來人員在五指山的情況。”譚世海告訴記者,由于春節前物流停運,目前口罩、防護服等應急物資緊缺,此外在不包括流動人口的情況下,五指山市常住人口10萬多人,挨家挨戶排查壓力很大,但作為防控部門的一員,大家互相鼓勵,鼓足幹勁,打赢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

故事九:

強化日常巡查 确保民生物資價格穩定供應充足

文\海南日報記者 曾毓慧

防疫一線 事迹(防疫一線暖心小故事)6

圖為白沙黎族自治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執法人員巡查市場。

1月30日一早,白沙黎族自治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執法人員翁天傑一行人又兵分多路,巡查位于主城區的雅钗農貿市場以及鳳凰城生鮮超市等,尤其重點檢查活禽區是否停止進貨、銷售、宰殺活禽行為,并詳細囑咐與督促經營者在消毒等多個細節下足功夫,切實做好應對新型冠狀病毒的防控工作。

“米價穩定,肉類供應也很充足,不少市民過來采購一趟,大多能夠吃一兩天以上的。”翁天傑介紹,自大年初二開市以來,受供求關系影響,白沙各大農貿市場的肉菜等農副産品價格整體上呈高位運行,但政府部門合力加強監管,再加上供需關系逐漸趨于平衡,這兩天以來,肉菜等農副産品價格明顯回落。

張貼告示、進店檢查、核查賬單……每天看似一成不變的執法巡查,但事實上絕非走馬觀花。翁天傑說,截至目前,白沙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為零。防控期間,他重點負責三項工作:一是禁止(銷售)野生動物及其制品、禁止(銷售)寵物,二是禁止農貿市場現場宰殺和交易活禽,三就是控制物價穩定,防止出現哄擡大米、肉、魚、油、蔬菜等價格情況,也要督查商家是否存在囤積貨品等擾亂市場秩序的行為。

“不僅主城區,各鄉鎮農貿市場也一樣,這兩天開市的攤位明顯增多了,水葉菜、豆類等新鮮瓜菜的貨品也很充足。”翁天傑說。

“咱白沙目前的糧油、食鹽、肉菜、蛋奶等生活物資供應充足,請大家不傳謠、不信謠,合理購買生活所需物資。”翁天傑一行一邊巡查,一邊不忘這般耐心勸導個别大批量采購的市民。

故事十:

洋浦網格員林發惠和同事兩天排查900多戶居民

文\海南日報記者 林書喜

防疫一線 事迹(防疫一線暖心小故事)7

圖為林發惠(右)在做入戶排查。

“您好,您家有從武漢回來的人員嗎?”“沒事不要出門,出門要戴口罩。”……1月29日,洋浦政法委網格員林發惠和其他3名同事,在洋浦新英灣社區浦馨苑小區挨家挨戶做排查。從1月28日至29日,兩天時間,她們4人靠着雙腿排查完了整個小區21棟共1008戶居民。

2019年5月受聘當網格員的林發惠,按照分工,和3名同事負責新英灣社區浦馨苑小區,整個小區有21棟居民樓1008戶,相當于每個人負責252戶的居民。

為了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從1月24日(大年三十)開始,林發惠和同事們就一直奮戰在防疫一線。每天從早上8點忙到晚上7點,午餐都是吃泡面。“我家就在洋浦,可以回家吃口熱飯的,但由于任務緊,來回吃個飯要花個把小時,所以就沒回。”林發惠說。

排查過程中,林發惠還要負責登記是否有湖北籍的相關人員,并一一叮囑居民做好防護工作。28日、29日兩天,她和同事排查完了整個小區,雖然累點,但居民們都很配合,态度也很熱情,她們感到很欣慰。

剛開始排查的時候,林發惠也有擔憂,生怕自己也感染了,但她最終還是選擇堅守崗位。她說,現在是打 赢疫情防控的關鍵期,網格員要是積極地參與,挨家挨戶地毯式地排查。

截至目前,洋浦網格員已對全區近一萬戶居民開展排查。全方位、全天候、全覆蓋開 展網格化防控工作,全力以赴守護群衆平安。

來源:海南日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