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亮
川崎病一看就這個名字就和日本淵源很深。但最近一篇關于川崎病與中國的千絲萬縷的關系,文章寫了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日本的川崎病發病時間與亞洲的特定風型(wind pattern)有關。研究人員通過計算機模型進行模拟,分析了1977年以來日本川崎病高發時期的氣流及其運載的顆粒。這一模型顯示,當風來自中國東北(大量谷物的種植區)時,日本許多地區的川崎病發病率達到高峰。
接下來我們言歸正傳,好好認識一下川崎病。
一、什麼是川崎病川崎病是于1967年,日本的Tomisaku Kawasaki博士首次描述了這種疾病,川崎病也正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但遺憾的是至今還未找到關于川崎病發病的原因。
川崎病又稱皮膚粘膜淋巴結綜合征,但您可千萬别以為這個病隻是跟皮膚和淋巴結相關,其實它最大的危害是對心髒冠狀動脈的損傷,它是兒童後天性心髒病最主要的原因。
此病多發生于5歲以下兒童,年齡越小越容易發生嚴重的并發症,1歲以下的患兒更容易發生嚴重并發症。
川崎病主要的病理表現為急性的血管炎,最常累及心髒血管及冠狀動脈,未經及時正規治療患兒冠狀動脈損傷可達25%左右,因此需要家長高度重視。
圖片來源于網絡
二、川崎病有哪些表現1. 持續發熱5天以上
普通感冒一般在3天左右就會退熱,川崎病一般要發燒5天以上,有經驗的醫生可以在3天左右診斷,體溫可高達38度以上甚至40度。
圖片來源于網絡
2.眼睛發紅
雙眼球結膜充血,但無分泌物,一般發生在3-4天,一般熱退後逐漸消失。
3.口唇及口腔改變
嘴唇和舌頭紅腫、有皲裂或出血,舌面紅腫表面覆蓋大量小疙瘩,舌頭上面舌乳頭凸起又稱“草莓舌”。
圖片來源于網絡
4.皮疹
發熱2-3天後出現皮疹,形狀不規則,同時家長也要注意肛門周圍皮膚會表現為發紅及脫皮。
5.手腳硬腫
手指或腳趾皮膚發紅,出現硬性腫脹,導緻患兒不願行走或爬行。大約10天左右後會出現手指和腳趾自甲溝開始的片狀脫皮,比較嚴重的孩子甚至會出現指甲的脫落。
6.頸部淋巴結腫大
觸摸質硬,常常會有觸痛,但一般為非化膿性腫大。
三、如何應對川崎病如果出現上述表現,家長需要立刻就醫,由醫生判斷孩子是否有川崎病的可能。
入院之後醫生可能會根據孩子的情況采取一些相關的輔助檢查,但這都是必要的,因為川崎病的寶寶往往會有白細胞總數升高、C-反應蛋白(CRP)升高、紅細胞沉降率(ESR)加快、血小闆升高、轉氨酶升高、低白蛋白血症、無菌性膿尿、腦脊液單核細胞增多等;在2017年版《川崎病的診斷、治療及遠期管理——美國心髒協會對醫療專業人員的科學聲明》特别提出N-末端B型腦鈉肽(NT-BNP)升高提示心髒受累。對于川崎病的孩子,一定要做心髒及冠脈的彩超,有些時候甚至要反複多次的進行這個操作,因為一旦出現冠脈改變,對孩子危害極大。
另外對于川崎病的治療,我們提倡10内盡早使用免疫球蛋白這個藥物,這個藥物可以大大降低發生冠脈瘤的風險。除此之外,如阿司匹林、甲強龍等也是我們治療川崎病常常選擇的藥物。
總之,小朋友的免疫力是随着成長逐步提高的,所以在抵抗細菌或病毒感染的過程中經常會發燒、出疹子,而這些很容易被當作普通感冒的症狀恰恰也是川崎病的症狀之一。
但家長們也不用過于草木皆兵,覺得小朋友一出現類似症狀就懷疑是不是得了川崎病,一定要及時就醫,找專業的醫生幫您評估。
(未經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違者将追究法律責任)
作者介紹:
胡亮,主治醫師,兒科學碩士,吉林省醫師協會呼吸哮喘學組秘書,從事兒科臨床工作十餘年,熟練掌握兒科疾病的診治,特别對兒童過敏性疾病及哮喘有較深造詣,發表sci 5篇。
擅長:兒童呼吸系統疾病,特别是支氣管哮喘,過敏性咳嗽,咳嗽變異性哮喘。
如果有更多問題,歡迎關注公衆号:母嬰家庭課堂,點擊菜單欄“微咨詢”,找到醫生進行咨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