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學雖然不難,但是知識點多,概念繁雜,有些還特别抽象,由于初中生認知水平有限,對于抽象的化學概念的理解确實有困難。所以說,對于初中生來說,化學可能沒有其他科目那麼好學。
學生不會或者聽不懂很大一部分責任在于老師!怎麼能夠把晦澀難懂抽象概念講的簡單,讓學生容易理解才是最重要的。今天主要就拿初中化學中比較難懂的一個概念---“溶解度”來仔細分析下吧。
初中化學裡面有一個比較難理解的定義“溶解度”。先來看課本中的定義,“溶解度”:在一定溫度下,某固态物質在100克溶劑裡達到飽和狀态時所溶解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在這種溶劑裡的溶解度。這樣一句信息量很多的定義讓很多剛學化學的同學一頭霧水,概念很長,也很亂,更難懂,所以我們必須得拆開來看,挨個理解為什麼要這麼定義。
首先你隻要談“溶解度”,從定義中可以看到必須有四個固定條件:一定溫度、特定溶質、100g溶劑、達到飽和。下面分開來講
① 一定溫度:定義“溶解度”的時候為什麼要把溫度放在最前面,原來溫度會影響溶質在溶液中的溶解程度的(或者增大或者減小):這裡可以做個小實驗,實驗一:将固體硝酸鉀加入盛有100g水的燒杯中,直到有少量固體剩餘,這個時候說明100g水吃硝酸鉀已經“吃飽了”,不能再溶解了,然後将燒杯放到酒精燈上加熱,神奇的現象出現了,燒杯中的硝酸鉀固體居然消失了,說明又被100g水“給吃了”,通過這個實驗,相信同學們都可以認識到,原來溫度真的可以改變硝酸鉀在水中的溶解程度。所以在提到溶解度的時候必須要把溫度放在最前面才有意思。不提溫度,溶解度是沒有意義的。
② 特定溶質:為什麼非要兩次強調特定物質呢,還是以實驗來說明,将上面實驗一中的飽和硝酸鉀溶液倒出一部分到另外一個燒杯2中,然後往燒杯2中加入固體氯化鈉,結果發現,新加入的氯化鈉居然又溶解了,說明這個所謂的飽和溶液隻是針對特定溶質“氯化鉀”來說,而不是“氯化鈉”,就好比給同學吃她不愛吃的面條,她很快就說吃飽了,但是你再給她最愛吃的巧克力,她卻還可以接着吃,暫且可以這麼理解吧,還沒想到更通俗易懂的解釋。
③ 100g溶劑:這個是比較好理解的,同樣以實驗來說明,還是取實驗一中的飽和氯化鉀溶液,加入固體氯化鉀,發現不能溶解,然後再加入水,發現固體氯化鉀消失,這就說明溶劑的多少也會改變所能夠溶解的溶質的多少,所以要想談“溶解度”,必須固定溶液質量,而在定義中是100g,很多同學會有疑問,為什麼固定溶劑質量是100g呢,而不是其它的?當然也可以定義為其它的質量,比如200g、1000g等等。但是溶解度可以理解為是一種物質的固有屬性,200g、1000g意義是一樣的,在一定溫度下,比如100g水中溶解氯化鉀10g達到飽和,,溶解度就是10g,而200g就能溶解20g,1000g溶劑就是100g,所以要是定義中規定溶液的質量是1000g,那麼溶解度就是100g。
④ 達到飽和:這個比較容易,溶液達到飽和才能說溶解度是多少,就好比說同學們在告訴别人自己的飯量是多少的時候,肯定是在吃飽的情況下才會知道,不然你沒吃飽當然就不知道你到底能吃多少,也就不知道自己的飯量了。
這就是這個定義的具體分析,離開這四個固定條件,談“溶解度”就是耍流氓。當然,考試出題也是從這四個地方給同學們挖坑。
一起研究幾個例題首先來一個簡單的練練手,判斷對錯例題1:l00g水中最多可以溶解20g硝酸鉀,所以硝酸鉀在水中的溶解度是20g。(X )
錯因:未指明溫度。
例題2:在20℃,100g水中溶有20g硝酸鉀,所以2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為20g。( X)
錯因:未指明溶液是否已經達到飽和狀态。
例題3:在40℃,燒杯内的水中最多可以溶解20g硝酸鉀,所以4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為20g。( X)
錯因:未指明溶劑是100g。
下面進行提高題練習,選擇題例題4:在一定溫度下,将少量生石灰放入一定量的飽和石灰水中,攪拌并冷卻至原來溫度,下列說法正确的是( )
A.溶劑質量不變 B.溶質質量增加 C.溶液濃度不變 D.溶解度增大
答案:C
分析:我們知道生石灰(CaO)放入石灰水中會與溶劑水發生化學反應,反應方程式如下所示:CaO H2O==Ca(OH)2,由于溶劑參加了化學反應,所以溶劑減少,而溫度不變,并且原溶液已經是該溫度下的飽和石灰水,所以溶質的溶解度不變,在溶劑減少的情況下,所能溶解的溶質當然也是減少的。
例題5:将80℃的KNO3飽和溶液冷卻至20℃,有晶體析出,此刻得到的溶液為20℃時的( )
A.飽和溶液 B.不飽和溶液 C.稀溶液 D.濃溶液
答案:A
解析:由于溶解度與溫度有關,而KNO3溶解度随着溫度降低而降低,所以才有晶體析出,所以,當溫度從80℃降至20℃的時候,KNO3溶液依舊是飽和的,因為隻有飽和溶液才會有晶體析出。
例題6:25℃時,在甲、乙兩個燒杯中分别盛有硝酸鉀飽和溶液200g和100g,然後分别都蒸發掉10g水,再冷卻到25℃。現甲燒杯中析出m1g KNO3晶體,乙燒杯中析出m2g KNO3晶體。則m1與m2的大小關系是( )
A.m1=m2 B.m1>m2 C.m1<m2 D.m1=2m2
答案:A
解析1:關鍵點在于甲、乙兩個燒杯中分别盛有的都是硝酸鉀飽和溶液200g和100g,不管是200g,還是100g,其實隻要是同一個溫度下的飽和溶液,就可以把他們理解為是同一種溶液,你可以将他們混合,再分開,然後還是原來的樣子,所以,既然都一樣,那麼我可以從甲乙燒杯中分别取出來等量的溶液,然後分别都蒸發掉10g水以後,隻剩下析出的KNO3晶體,肯定是一樣多的。
解析2:也可以這樣理解,使用假設法,假設25℃下,乙燒杯中100g硝酸鉀溶液中溶質為10g,那麼根據前面講過的溶解度的概念得出,甲燒杯中溶質的質量是20g。甲乙燒杯中的溶液濃度都是1/10,那麼再蒸發掉10g水以後,由于溫度沒變,所以溶解度沒變,溶液依舊飽和,濃度也沒變,根據甲乙燒杯中的溶液濃度一樣,可以得出20-m1/200-10-m1=1/10;10-m2/100-10-m2=1/10
分别算出:m1=m2=10/9
解析3:由于甲、乙燒杯中蒸發的水都是10g,并且蒸發前都是飽和溶液,所以蒸發的也是飽和溶液,所以可以換一個角度思考,在同一溫度下,将析出的硝酸鉀晶體加入到10g水裡面,恰好是飽和的,所以甲乙燒杯中析出的晶體加入到10g水裡都是剛好飽和,所以析出的晶體肯定是一樣多。
好了,通過上面的講解,相信對于“溶解度”這個概念同學們肯定都理解透徹了吧!
更多關于學習内容請關注我吧,可以讓學習變得簡單與快樂!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