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稽颡與稽首有何區别

稽颡與稽首有何區别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29 07:16:21

稽颡與稽首有何區别(磕頭叩首)1

磕,音kē ,本義是石頭撞擊、打擊聲,《說文解字》釋為:“磕,從石從盍,石聲。”人們磕頭時,以頭撞地“咕咚咕咚”響,所以叫磕頭。

叩,音kòu,本義是敲打、敲擊的意思。叩是古字,在《周禮》《論語》《列子》《荀子》《淮南子》等典籍裡面都有。人們磕頭時,以頭觸底“咚咚”響,所以磕頭也叫叩首,一樣的意思。在具體動作要求上,磕頭與叩首沒有區别,都是趴在地上以頭磕地,但磕頭偏重于口語,叩首相對文乎一些。

請注意,在宋元之前,沒有“磕頭”“叩首”這兩個詞。“叩”和“磕”組詞成“叩首”和“磕頭”用于禮儀事項,是宋元之後的事情,而且出自民間,有話本小說等為證。明代演史小說《東周列國志》是較早使用“磕頭”“叩首”語彙的。在規範禮儀文本和官方較為正式的禮儀操作中,一直到晚晴,禮儀事項使用“稽首”“頓首”和“稽颡”,一般不用“磕頭”“叩首”。

大體上講,“稽首”“頓首”是禮儀源頭,“稽颡”是專用于喪禮的稽首,有差異但不大。磕頭和叩首,是從稽首(和頓首等)演進演義出來的禮儀,通俗地講就是民間簡化版的稽首。相對于稽首來說,磕頭和叩首動作實施較為簡單随意,符合一般居民相對簡便的生活狀态。

先秦時期,特别是春秋之前,行禮禮儀有三大類:一是跪拜禮;二是拱手禮;三是揖禮。拱手禮是外出相遇禮儀,揖禮是拱手禮和跪拜禮的輔助禮儀,跪拜禮是行禮禮儀的主體。

跪拜禮有九拜。《周禮--春官--大祝》:“辨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頓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動,五曰吉拜,六曰兇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肅拜。”

稽颡與稽首有何區别(磕頭叩首)2

1、關于稽首

稽首,讀稽(qǐ)首,古代的一種行禮禮儀。鄭玄注《周禮》:“稽首,拜頭至地也。”賈公彥疏《周禮》:“稽首,其稽,稽留之字。頭至地多時則為稽首也。稽首,拜中最重,臣拜君之拜。”按清代著名學者姚鼐的考證:“《周禮》曰:稽首其儀,右手至地,左手加諸右手,首加諸左手,是為拜手稽首。《禮》曰:稽首,據掌緻諸地,以稽留其首于手之上,故曰稽首。”

稽首為“九拜”之首,是拜禮中最為莊重的一種,最初适用于臣拜君,即諸侯拜天子,大夫士拜諸侯。秦漢以後,稽首禮被下放,一般如臣對君、下對上、子對父、晚輩對長輩等,都可以行稽首禮。

2、關于頓首

頓首的行禮方法與稽首基本相同,區别在于稽首要求以頭額貼地,有停留時間,頓首要求以頭叩地,叩後即擡頭,反複幾次或數次。

頓首的莊重程度次于稽首,後通用為下對上的敬禮,平輩之間也可以行頓首禮。《三國演義》在 “董承密受衣帶诏”一回中,寫漢獻帝欲以人事托董承,密商之後,密授衣帶诏,董承謝帝,“承頓首謝”。頓首這種禮節後世也常用于書信中的起頭或末尾,如《三國演義》在“諸葛亮大哭周瑜”一回中,寫周瑜臨死之前給孫權寫遺書,開頭就是“瑜伏楮泣血頓首百拜,緻書于主君明公麾下”。

後世的磕頭和叩首,明顯與頓首有傳承關系。

稽颡與稽首有何區别(磕頭叩首)3

3、關于稽颡

稽颡是與稽首差不多的禮儀。關于稽颡的行禮,《荀子--大略》說:“平衡曰拜,下衡曰稽首,至地曰稽颡。”按唐代楊倞的注解:“稽首,亦頭至手,而手至地,故曰下衡。稽颡,則頭觸地。”大緻意思是說,行跪拜禮時,身體的平衡度是關鍵,屁股和頭平衡的行禮,是拜;頭低于屁股的行禮,是稽首;頭觸地的,是稽颡。

稽颡為喪禮專用,基本動作是:屈膝下跪,雙手朝前,手心朝上,以額頭觸地,表示極度的虔誠。《儀禮-士喪禮》有:“吊者緻命,主人哭拜,稽颡成踴。”《禮記--檀弓下》有“稽颡而不拜,哭而起,起而不私。”

喪事活動中,舉行特定的喪禮儀式,如入殓、上廟、堂祭、出殡、路奠等,孝子孝孫随棺柩靈位跪拜的,所行的禮儀就是“稽颡”。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