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别走那麼快!班長有東西要給你!”
“班長,快拿給老師呀!”
“老師,這是我們全班的心聲,您慢慢看吧!”
劉雪雲盡量裝出輕松的表情,微笑地從班長手裡接過禮物袋。回到房間後,她把一袋子“心聲”倒在了桌面上。有信封裝的、沒信封的,大多數折成單心形的、雙心形的……小小的桌子上堆滿了信件。
“老師,您教會了我許多的道理和珍貴的知識。”“您知道我們有多舍不得您嗎?”“我覺得您就像我的親人一樣!我們都喜歡您!更舍不得您調班。”
10年前,劉雪雲教了初一的孩子一個學期,由于課程調整,被調去了另一個班。孩子們舍不得她,每人寫了一封信,一共38封信,一直被她珍藏在心底。回憶起這件事,她的眼眶變得有些濕潤。
紮根山區28年,她與一張張稚嫩純樸的臉龐朝夕相處,是孩子們的“知心姐姐”,也是“半個媽媽”。“大山裡的孩子,如果不讀書,很難有出路。”她在生活上無微不至地照顧着孩子們,引導每一顆心靈向上向善地成長,“要讓他們心中有光!”
被孩子們當作“知心姐姐”
1994年畢業至今,劉雪雲在郁南各個學校“走南闖北”了一番,最終選擇回到桂圩鎮初級中學當思想品德老師。她是土生土長的桂圩人,“我總覺得還是要回到自己的家鄉”。
在她的班上,大約有三分之一的學生是留守兒童。“他們最缺乏的就是愛與陪伴。”劉雪雲說,因為父母時常不在身邊,有些明明很優秀的孩子,看起來卻不是那麼陽光。為了彌補家長缺失的陪伴,她常常用行動溫暖着孩子。
“叮——”每當放學的鈴聲一響,她便到操場上和孩子們一起打乒乓球、打籃球或者做遊戲。融入他們之後,大家便開始敞開心扉談人生、聊理想。“未來有什麼規劃和打算?”“以後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就這樣,她一步步地引導孩子們積極向上。
到了周末或節假日,劉雪雲便邀請學生們來家裡吃飯,一起包餃子、做木薯角,最多一次來了16個學生。“劉老師做的飯有沒有家的味道?”學生們紛紛點頭,稚嫩的臉龐充滿了笑容。
“做老師不一定要擺出很威嚴的姿态,我和學生們‘玩得來’,所以他們也很信任我,愛聽我的教導。”在學校裡,孩子喜歡把她當作“知心姐姐”。處于少年時期男生女生也常會有些稀奇古怪的特“青春煩惱”來咨詢她,乃至有時與父母出現矛盾沖突也會向她求助。
班上有男生臉上青春痘嚴重,她便帶他們看醫生,幫他們買洗面乳;有些女孩子生理期肚子疼,她會煲些紅糖姜水給她們喝;初三學生學業緊張沒空去校外理發,她就成為了全班的“禦用理發師”;得知有學生為了節省開支經常隻吃青菜白飯,她時常轉些生活費給她們改善夥食……就這樣,劉雪雲默默關心着每一個學生,給他們的心靈埋下了真善美的種子。
“如果不讀書,何時有盼頭?”
“姐,我考上大學啦!很感謝您一直以來不離棄、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關愛,我定繼續努力,長大後我想成為你!”收到小靈的報喜短信時,劉雪雲感到十分欣慰。
小靈是她的學生。初中的時候,她聽到同學反映小靈可能會辍學,便急忙找小靈了解情況。看到小靈欲言又止的模樣,劉雪雲怎麼也放心不下,于是決定去小靈家進行家訪。
盡管早就做了心理準備,但到了小靈家後,眼前的景象還是遠遠超乎她的想象——低矮的小平房裡沒有一件像樣的家具,最值錢的可能就是那14英寸的老電視。小靈的爸爸近70歲了,媽媽有精神方面的疾病,家庭收入就靠那一畝三分地。
家訪回來後,劉雪雲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靜:這樣的家庭,如果不讀書,何時能有盼頭啊?她把情況反映給學校領導,然後幫小靈申請了助學金,又與學校領導一起聯動社會力量助學,努力幫小靈實現“讀書改變人生”的願望。
在劉雪雲的關心和鼓勵下,慢慢地,小靈變得自信起來,畢業順利考上縣重點高中。得知小靈為高中學費犯愁時,她又幫助小靈墊付學費。“不用擔心,當我是姐吧!姐姐幫助妹妹是應該的,不要有心理壓力,長大後有能力時再還給姐。”劉雪雲說。
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孕穗期”,是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的時期。對于不小心誤入歧途的學生,劉雪雲也是通過循循善誘的方式,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樹立正确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有一次,有同學反映小婷總以各種方式向同學借錢,卻遲遲不歸還。“如果簡單批評處罰,可能會讓孩子被貼上某種标簽而邊緣化,直接關系到孩子正确人生觀的形成。”劉雪雲幾經考慮,獨自找到小婷拉家常談心。
從聊天中,她了解小婷這孩子原來是個事實孤兒,爸爸很早不在了,媽媽又改遠嫁,她和一個近七十歲的奶奶生活。盡管理解小婷經濟困難,但考慮到方式不對,她便與小婷的奶奶聯系溝通好,先把錢還給同學們,并誠懇道歉。
最後,她和小婷約定,以後如果确實有需要,可以借錢給小婷,在讀期間沒有能力不着急還錢,工作之後再還。此外,她還托朋友幫小婷找了賣水果、發傳單等假期工。
當小婷收到自己第一份勞動報酬時,她拿出50元,兩眼淚光對劉雪雲說:“班主任,還給您的,謝謝您的教導,我真的懂得了‘君子愛财取之有道’的道理的了。請放心,我一定不會再犯這個錯誤的了!”
“我很重視道德教育,隻要孩子們有理想信念,他會很自覺地遵守紀律,會學好、會拼搏。如果單純抓成績,沒有在思想方面正确引領他,是不行的。”劉雪雲說。
“要讓他們心中有光”
在家訪的時候,劉雪雲發現有個學生的父母長期在外打工,家中隻有她一個人,家長平時都是靠監控了解她在家情況。
“平時住校,我會對她多點關心,但是每次周末她一個人回家,我心裡都擔心得緊。”劉雪雲說,“有些學生成績不理想,是因為缺乏來自親人的愛與陪伴。所以有時候不單隻是教小孩子,也經常要引導家長怎樣多陪伴孩子。”
作為資深班主任,她深知家長協同育人的重要性。所以她根據學生在校的表現,每天都保持與幾個家長溝通交流孩子的教育情況,也常常利用課後進行家訪,掌握孩子在家表現,更加有的放矢地進行引導教育。去年,除了個别家裡很遠的學生,每個學生的家裡她基本都去了兩到三次。
留守兒童的父母不在身邊,劉雪雲幾乎充當了“半個媽媽”的角色。
遇到天冷的時候或者回南天天氣,雨水較多,衣服不容易晾幹。劉雪雲會便會把學生叫到自己宿舍,把吹風機借給大家吹衣服。“你們要關心一下孩子的穿着問題。”她把孩子們吹衣服的照片發給家長,提醒家長多給孩子準備幾套内衣褲,以便換洗。
當察覺到班裡有個女孩比同齡人瘦小多了,劉雪雲通過家訪了解到孩子是單親家庭,爸爸和奶奶在家務農,女孩和哥哥是在讀學生。一個學期以來,劉雪雲堅持買些鋅酸鈣口服液給她喝,鼓勵她多運動增強體質。看到女孩的被子比較單薄,她便把家裡的新被子送給女孩用。在點點滴滴的照顧和溫暖下,女孩學習格外努力,最後以不錯的成績考上了縣重點高中。
她任教的學科成績一直排在學校的前列。在2022年的畢業班中,她帶的班級有58人參加考試,57人考上了高中,其中55人上了重中線。
“她是我們學校老師學習的榜樣!”桂圩鎮初級中學校長謝發明評價說,許多做母親的都沒有花這麼多時間關心孩子。劉雪雲要關心不是一個學生,而是很多學生,二十多年來如一日,彰顯了她的教育情懷。
教師、律師、醫生、工程師、企業家……看着孩子們在各行各業裡成長成才,劉雪雲内心充滿了成就感。“作為一個老師,最希望的就是桃李芬芳。平時我看到了正能量的文章會跟學生們分享,尤其是一些農村孩子通過讀書走出大山的故事。”劉雪雲說,“要給他們樹立榜樣,讓他們心中有光。”
【南方日報、南方 記者】王謝思齊
【作者】 王謝思齊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 客戶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