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這個社會,快樂似乎變得越來越難。
忙碌的工作、微薄的薪水、不聽話的孩子……使我們的生活裡到處都充斥着不滿的情緒。
于是,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抱怨:“要是換份工作就好了”“要是工資高一些就好了”“要是沒生孩子就好了”……
然而諷刺的是,如果你去問那些工作清閑、薪水豐厚、沒有孩子的人,會發現他們依舊認為自己不快樂。
為什麼會這樣呢?
《吸引力法則》一書給出了答案。它告訴我們:一個人的生活狀态,看似是外物造就的,但實際上是由自己内心決定的。因此,如果我們隻是把自己的痛苦歸咎于外界,就永遠不可能獲得幸福。
本書的作者傑克·坎菲爾德是世界聞名的頂級勵志大師。通過長期的觀察和研究,他發現:我們周圍的一切事物,其實都是我們自己吸引來的。
也就是說,如果我們擁有了積極的思想,那就自然能創造出積極的生活。相反,如果我們自己的思想是消極的,那麼不管我們擁有的再多,都很難體會到快樂與滿足。
這種神奇的規律,被作者稱為吸引力法則。
那麼,吸引力法則具體是如何運作的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書中,共同揭開幸福的秘密。
好情緒,是一切好運的源頭
我們經常有這樣的體會:當你情緒好的時候,一切都順風順水。而當你情緒不好的時候,做什麼都四處碰壁。
作者指出,這是因為積極的情緒會促使我們做出積極的行為,從而把更多積極的能量引向我們的生活。
而消極的情緒則會導緻更加消極的行為,造成負能量的堆積,形成惡性循環。
比如,當你心情愉悅的時候,你看到房間亂了,就會順手去收拾一下,而整理幹淨的房間又會進一步加強你的愉悅感。
可是當你心情煩躁的時候,你可能不但沒有動力去收拾房間,還會把東西繼續亂扔。如此一來,随着房間越來越亂,你的心情也會變得更加糟糕。
可見,好情緒是好運氣的源頭。想要擁有好運氣,我們就要時刻覺察自己的情緒,并盡量把它保持在積極的狀态。
有這樣一個小故事。古時候,兩個水平差不多的秀才一起去參加科舉考試。兩人租了同一間屋子,準備好好休息一晚,為第二天的考試養足精神。
誰料,就在當天晚上,有小偷潛進了屋子,把兩位秀才的錢财和衣物都偷走了。
面對這一突發事件,兩位秀才的反應卻大不相同。
一位秀才認為,這就是上天對自己的一次考驗,沒什麼大不了的,于是滿懷信心地進了考場。而另一位秀才則方寸大亂,一直在内心抱怨小偷,結果在考場上心事重重。
最後,在情緒的影響下,第一位考生金榜題名,而第二位考生卻名落孫山。
有句話說得好:“強者控制自己的情緒,弱者讓情緒控制自己。”
隻有成為情緒的主人,我們才能掌控自己的人生,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因此,不管你此時正處于怎樣的境遇之中,都要保持一顆積極樂觀的心。要記住,良好的情緒就是你最大的财富。
多使用正面的語言,生活才能越來越順
心理學上有這樣一個著名實驗。實驗參與者被帶進一間空屋子,并被要求“不要去想一隻粉紅色的大象”。
一小時後,他們走出了空屋子。結果這些人紛紛表示,剛剛待在屋内的時候,自己的腦海裡反而出現了好幾次粉紅色的大象。
為什麼會這樣呢?
作者告訴我們,這是因為我們越是刻意排斥一樣東西,我們的大腦就越容易關注它。
因此,當人們反複地告訴自己“不要去想粉紅色的大象”時,“粉紅色的大象”就會深深地印在他們的腦海裡。
正因為排斥會起到強化記憶的作用,所以我們常常會發現,自己越害怕什麼,就越會吸引什麼。
比如,你越是告訴自己“我不想遲到”,你就越容易遲到;你越是提醒自己“我不想忘記”,你就越容易忘記;你越是強調“我不能說錯話”,你就越容易說錯話。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調整自己的思維方式,才能避免把自己不想要的東西吸引到生活中來呢?
答案是,平時我們要多使用正面的語言,少使用負面的語言。
例如,你可以用“我會準時的”代替“我不想遲到”;用“我會記住”代替“我不想忘記”;用“我會順利完成演講”代替“我不能說錯話”。
如此一來,你的大腦就會關注“準時”“記住”“順利完成”這些正面的信息,而不是“遲到”“忘記”“說錯話”這些負面的信息。
著名音樂創作家威利·納爾遜曾說過:“一旦你用積極思想替代了消極思想,你就開始擁有積極的結果。”
我們的思想決定我們關注什麼,而我們關注什麼則決定了我們會吸引什麼。
所以,與其刻意地躲避你不想要的,不如努力追求你想要的。多使用正面的語言,你的周圍才會聚集更多正面的人和事,為你的内心注入能量。
把願望視覺化,激活你的創造力
很多人就有這樣的感覺:自己每天好像都在重複同樣的事情,生活總是一成不變。
作者提出,要想改變這種狀态,我們就需要在瑣碎的生活裡發掘内心的願望,并把它們“視覺化”。
所謂的“視覺化”,就是把原本抽象的、看不見摸不着的願望變成可視的畫面。
比如你一直想要去海邊旅遊,那你就可以去網上找一張漂亮的海灘風景圖,然後把它打印出來貼在你經常可以看見的位置。
這樣,即便平時工作再忙,隻要當你望向圖片的時候,你的腦海中就會浮現出自己去海邊旅遊的場景。這會時不時地提醒你,除了枯燥的工作之外,你還應該多考慮考慮自己的旅行計劃,為自己的生活增添一些色彩。
那麼,為什麼把内心的願望視覺化如此重要呢?
這是因為相比起抽象的概念,我們的大腦更擅長記住那些具體的畫面。因此,當我們把内心的願望化為圖片時,它就會被深深地植入我們的潛意識,從而激發我們的創造力。
正如一個沒有見過蘋果的人很難畫出蘋果,如果你的願望隻是模模糊糊的一個念頭,而沒有具體的畫面或場景,你也就很難把它變成現實。
隻有當你先清晰地看見了自己想要的生活,你才會有意識地去創造它。
在《小狗錢錢》中,聰明的小狗錢錢讓吉娅制作了一本夢想相冊,并把與自己夢想有關的照片全部貼在裡面,沒事情就拿出來看看。這其實就是一種把願望視覺化的過程。
吉娅照辦以後,發現自己每次翻開相冊時都會覺得心情特别愉悅。更神奇的是,随着翻閱次數的增加,她開始越來越堅信自己的夢想可以實現。
因此,不妨從今天開始,嘗試用照片或圖片記錄你的願望。它會讓你正視自己的内心,明白自己到底渴望什麼樣的生活,從而把美好的想象變為現實。
保持感恩,讓陽光照進生活
林清玄說過:“對順境逆境都要心存感恩,讓自己用一顆柔軟的心包容世界。”
心懷感恩的人,永遠都能找到快樂的理由。因為就算處于逆境,他們也能為自己擁有的東西感到欣喜。
而不懂得感恩的人,則有無窮無盡的煩惱,因為就算處于順境,他們還是隻會為自己沒有得到的東西耿耿于懷。
美國知名牧師威爾·鮑溫曾經分享過這樣一段經曆。他的好友霍爾在三十九歲那年不幸被診斷為肺癌晚期,隻剩下不到半年的壽命。
然而,面對如此悲傷的事實,霍爾卻十分樂觀。為了減少自己的抱怨,他把每個月的十五号設定為“不爽日”,并要求自己隻有在這一天才可以發牢騷,而要把其他的時間用于感恩。
結果,在霍爾的這種積極心态的影響下,他的壽命居然延長到了兩年。
可見,堅持感恩會讓我們的生活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那麼,我們要如何培養自己的感恩之心呢?
作者在書中提出了一個非常簡單有效的方法,那就是寫感恩日志。
感恩日志,顧名思義,就是用記日記的形式把生活中值得感恩的點滴記錄下來。
我們可以在每天上床前回顧一下當天發生的事情,然後選擇五件自己印象最深的小事放進感恩日志中。例如“早上沒有堵車”“晚上聽了一首很好聽的歌”等等。
如此堅持一段時間後,我們就會驚訝地發現,原來自己看似平凡乏味的生活中居然發生了那麼多值得感恩的事。這會大大颠覆我們對自己現有境遇的認知,使我們産生濃濃的幸福感。
其實,學會感恩并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難。關鍵是,我們需要主動邁出第一步,這樣才會有第二步和第三步。
請相信,當感恩成為一種習慣,你的心靈之窗便會保持敞開,讓陽光源源不斷地照射進來。
佛陀說過,萬法由心生。
人生的很多境遇,其實都是我們内心的真實寫照。
當我們總是消極地看待人生,人生就會被黑暗與不幸籠罩。但當我們學會積極地看待人生,人生便會充滿光明與希望。
這就好像每個人都是一塊磁鐵,我們具備什麼樣的能量,就會吸引什麼樣的事物。
因此,創造快樂的秘訣其實很簡單——多關注你渴望的,少關注你讨厭的。
戒掉無謂的抱怨與擔憂,用心感受身邊的美好,就是通往幸福最快的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