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的詩篇很有特點。其一就是晦澀難懂,比如那“滄海珠明月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很難說清楚其代表的意義;其二就是,李商隐的詩篇,詠史詩分量很重,在他的全部詩作當中,詠史詩大概占了其中的七分之一。
比如本文我們要說的這一首。
在這首古詩中,李商隐思考了王朝興亡更替的原因,并将其完整的融入一句詩當中,對比一般詠史懷古詩人的喟歎,李商隐的這首詩視角更為獨特,情感也更為深沉。且看:
曆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何須琥珀方為枕,豈得真珠始是車。遠去不逢青海馬,力窮難拔蜀山蛇。幾人曾預南薰曲,終古蒼梧哭翠華。
翻開曆史,我們就會發現,确實如此。
别的不說,就拿隋炀帝來說,若大運河修建、高句麗征戰能稍顯簡樸,不必如此急功近利,隋朝也不至于如此快就滅亡。畢竟大運河的開辟,在曆史上有足夠的曆史意義,毀就毀在帝王的鋪張和急功近利上。
除了第一句以外,後面的幾句都是借用典故,寫人才的重要性,寫帝王不重視人才,更寫自己的懷才不遇。比如“遠去不逢青海馬,力窮難拔蜀山蛇”,意思是要遠行卻看不到千裡馬,力單勢孤,難以拔動蜀山的猛蛇,在這裡青海馬和蜀山蛇都是人才的意義,但是當時的皇帝被家奴控制,根本無力施展大政網絡人才。
李商隐的這首詩,首聯的結論,雖然有天命之嫌,但是不失為有很強的進步意義。畢竟将國運系于帝王一身,在中國古代社會的重要特點,李商隐從這個角度去說帝王,反映了帝王的一言一行對于王朝興替的重要影響,進而期望帝王能夠以此為鑒,使得國家長治久安,是很有積極意義的。
本文圖片全部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作者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