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複旦大學外國哲學博士 葉 子
6月25日,一部以《花生漫畫》(PEANUTS)和它的創作者,漫畫家查爾斯·舒爾茨(Charles M.Schulz)為主題的紀錄片《你是誰?查理·布朗》在Apple TV上映。《花生漫畫》是一部從1950年就開始創作并持續連載了五十年的漫畫,講述了發生在平凡人物身上的溫暖而勵志的故事,而這也是漫畫家真實人生的寫照。在談到創作生涯時,舒爾茨如此自我剖白:“我認為自己不是一個真正的藝術家。我也想成為懷斯或畢加索……但可以畫出色的漫畫,寫精彩的文字,就是我的天賦了。還能期望什麼呢?”
無名之輩我是誰
紀錄片開頭,漫畫的主角人物查理·布朗(Charlie Brown)就面臨一個古往今來一直困擾哲學家的問題:我是誰?而這,也同樣困擾着身為觀影者的我們。查理·布朗是誰?在漫畫人物自己看來,他是理發師的兒子,暗戀紅發女孩的男孩,史努比的朋友。對漫畫家舒爾茨來說,這個平凡、善良,經常遭遇失敗卻不斷努力生活的小男孩,是他自己人生的投影。而在其他人眼中,查理·布朗是在生活中常會遇到的那許多個“不走運但可愛的失敗者”。
當我們跟着漫畫人物一起思考“我是誰”這一問題,眼前浮現出的卻是生活中許多普通人的面孔。他們沒有奇幻的曆險和驚心動魄的遭遇;過日子盡量不給别人添麻煩,最後卻又是麻煩的承受者,可即便如此也總能自我安慰,并對生活保持樂觀。有時,人們也在查理·布朗身上發現自己的某個側面:偶爾陷入平凡的幻想,然後再跳回依然平凡的人生。
我是誰?當這個問題不斷被解構、被闡釋,卻可能依然離答案分毫未近。定義的作用是使被定義者區别于他者,而一個雖然擁有無數生活閱曆,卻并無光輝奪目的事迹的人生,這個屬于他的人的定義,又如何區别于其他。或者換一個問題,何為失敗的人生?是這個在自問“我是誰”,卻找不到某種形容詞來讓自己于芸芸衆生中脫穎而出的人嗎?如果這種在自我定義上的失敗是失敗的一種,那麼反過來,某個像查理·布朗這般,遭遇的麻煩都因承受着來自别人以及生活本身的麻煩的無名之輩,其實也就是生活中的蓋世英雄。無論是抗疫中在自己崗位上各司其職的勞動者,還是近日在河南特大暴雨災害中守望相助的人民群衆,大家都在平凡日子裡解決着一個又一個生活的難題,而隻有走過這樣一段路,人才會知道自己是誰,明白自己生活在怎樣的世界裡。
這平凡的世界,永遠有力量讓人感到自我的渺小,并生發出永恒的恐懼。舒爾茨曾說:“隻有成熟的心态才能面對這一問題。一旦放棄了過于自尊的心态,我們就能坦然面對生活的各種悲劇。”
自我定義不平凡
70年來,《花生漫畫》已經成為愛好者生活的一部分,不追求乖張或諷刺,人們卻能從中持續看到自己生活的再現。對舒爾茨來說,創作連環漫畫的基礎是記憶,而不是觀察,他在《花生漫畫》裡傾注了一生的努力、靈感和回憶。
有些角色就來自舒爾茨生活裡的各種人,比如主角查理·布朗,名字取自他在美術學院認識的一名同事;會用玩具鋼琴彈奏貝多芬的史洛德,取名自高爾夫球場的一名球童;而鼎鼎大名的史努比,正是舒爾茨年少時養過的小狗。
漫畫的場景也仿佛複刻自舒爾茨的真實生活。那些社區、街道、屋頂、草地、棒球場,沒有一處不是日常可見的,且像極了他生活過的明尼蘇達州聖保羅市。有評論認為,舒爾茨筆下的世界看似平淡無奇,卻“幾乎代表了戰後美國的那一代兒童聚集的所有地方”。舒爾茨作品的想象力,正是紮根于這種普遍性,因此具有持久的魅力。記憶、思考、記錄,不追求标新立異和曠世奇才般的創意,任憑時間自然流淌,平凡也照樣可以締造偉大。漫畫家舒爾茨曾說,他不喜歡四處旅行,也不奢望這輩子什麼都去嘗試,唯一喜歡的就是漫畫。而創作漫畫,就是他的生活方式,就像哲學家把思考當作生活方式那樣。
和其他的偉大作家一樣,舒爾茨珍視記憶,懂得如何去理解往事、解構回憶,而這種理解和結構又日複一日地凝結為一次次當下。談到漫畫創作,舒爾茨認為,在很年輕的時候就成為頂尖漫畫家是不太可能的,因為所謂的漫畫天才,不過是在積累閱曆中更懂得理解生活。
舒爾茨和他創作的角色們一樣,都坦承自己是平凡的大多數。但正是這樣一個自認普通的漫畫家,在50年裡,累計在全球2600種報紙上刊登了17897幅漫畫,在75個國家擁有3.5億位讀者。這裡面有一種包含着勇氣的執着,一種超越才華的天賦。畫了50年漫畫,用舒爾茨的話來說,“可不是貝多芬寫一個協奏曲可以比拟的”。無名之輩的自我定義,就是這麼不平凡。
(作者系複旦大學外國哲學博士、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副編審葉子)
來源: 光明網-文藝評論頻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