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訪時,遇到家長“過于搶鏡”、孩子“退居二線”的情況,怎麼辦?
【案例】鄭老師是一位年輕班主任,暑期,她頂着攝氏40°的高溫陸續對班級學生進行家訪。家訪中,鄭老師偶爾會遇到一些比較“強勢”的家長,在師生、家長對話的過程中頻頻“搶占”發言權,或是滔滔不絕地暢談自己的教育觀,或是經常在老師講話或者孩子說話時“插嘴”。鄭老師本想借家訪的機會,更多地了解孩子,了解家庭,也讓孩子和家長更加了解自己的班級建設的想法,聽取自己對孩子、對家庭的建議。但是因為家長“過于搶鏡”,家訪未能達到預期的效果。作為班主任,如果你在家訪中,遇到這樣的家長,你會怎麼辦?
讓學生成為家長與老師和諧的溝通橋梁
作者|華東師範大學附屬 杭州學校:張竹華
首先從心理學分析,“喜歡搶鏡”的家長普遍性格急躁,有些強勢,但也講道理。所以在家訪前可以做好時間和内容的充分準備,開始談話就先交流關于孩子的重要事情,并且要求孩子參與,态度明确肯定。同時也表明,稍後也需要與家長溝通,聽取建議和意見。
第二,從家校融合分析,平時多些電話溝通,家校面議會等場合交流時要多些耐心,多與該類家長産生共情,讓他從心裡放下他的擔心和焦慮。在事情并不緊急的情況下可以聽家長先說完話,再進行有效溝通。在具體事情上可以借助家委會的力量。
第三,從師生融洽分析,平時班級管理和教學中多聽聽學生的想法,與學生多分享自己的理念,讓學生成為家長與老師和諧的溝通橋梁。
說明來意,尋找特點,平等溝通
文|杭州市人民小學 張 倩
同樣作為一名年輕班主任和孩子家長,非常理解家訪時家長們想要把孩子最好的一面,或者家中好的教育方法展示給老師,以此能夠赢得老師第一面的好感。但是,長遠來說,孩子入學後還需要和老師再相處短則三年,長則六年的時光,大家還是以最真實的模樣相處,更利于做好家校溝通,給孩子的成長引航!
一次暑假,我剛接班,冒着烈日去一個男孩家家訪,孩子媽媽非常好客,和我聊了孩子幼兒園的趣事,孩子上小學前的準備,以及孩子的性格比較安靜腼腆,希望老師多多鼓勵。在和媽媽的聊天以及對家中擺設的觀察中,我發現桌子上擺着孩子制作的模型和繪制的圖畫,我馬上詢問這是孩子做的嗎,媽媽立刻自豪地回答是。我順勢請孩子說一說他制作的模型名稱,有什麼故事,畫的内容和色彩等。這一下子就打開了孩子的話匣子,本來沉默的男孩也大膽介紹起自己的心愛作品,我也對孩子這個愛好大加稱贊,并鼓勵孩子繼續發展特長,到了學校多多參與活動,為班級争光!他媽媽看到孩子能自己和老師聊起天來,也十分欣慰。
回到學校後,我整理了家訪中孩子體現出的不同特點,并抓住他們的長處,讓他們在班級一人一崗中持續發光發熱。之前那個男孩承擔了班級的各類繪畫作品,後來擔任了班級宣傳委員,認真負責地做好每一期的闆報,赢得了老師同學的一緻稱贊!
我覺得家訪是老師、家長、孩子的第一次面對面交流,老師可以提前說明來意,讓家長卸下“被考察”的心态,把這當作一次平等真實的交流。然後在交談中,老師可以适時詢問孩子的愛好,并鼓勵他們繼續發揚特長,讓每個孩子都能在班級中閃閃發亮,利于後期班級的建設。最後,家訪不是結束,而是開始,作為教師,隻有時時把孩子的成長放在心上,才能真正赢得家長們的尊重和稱贊!
家校共同配合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文|華東師範大學附屬杭州學校 王嘉敏
遇到這樣的“強勢家長”,首先讓其表達自己的想法,體現對其的尊重和溝通的有禮有節。溝通的開始要開門見山,就事說事,避免家長扯開話題。與這類家長溝通,教師可以在談話中體現自己的專業性。遇到一個問題,教師要有自己的觀點,在家訪前對學生的情況以及該年齡階段的孩子特點進行充分地了解,從而把控談話的專業性,讓家長在談話中有所啟發,從而達到家長對教師的認可,赢得家長的信任。獲得對方的贊同就可以引導家長繼續在談話中主動、積極發問和開啟話題,真誠溝通,建立融洽和諧的溝通氛圍。同時,對話要自信從容,采取先聽(了解對方)、提問(鎖定問題)、說(說出自己的觀點)的步驟進行對話。
與家長溝通的全程體現出對自己和學校的信心,給對方傳遞:我們有足夠的能力給孩子良好的教育和引導,家校共同配合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教師應樹立自己的專業形象
文|杭州市安吉路教育集團新天地實驗學校 陳藝苗
(1)提升專業素養。在與家長交往時,班主任要做到有禮有節,相信并體現自己的專業性。班主任必須多學習,多積累,以專業的态度對待每次與家長溝通的機會,特别是家長會、家訪等面對家長的活動,更要做好充分的準備,使家長有所收獲,以赢得家長的信任,樹立自己的專業形象。
(2)暢通聯系渠道。班主任平常宜經常、主動、積極地通過多種渠道溝通,說明教育理念,并認真傾聽家長的聲音,創設真誠、和諧、平等的溝通氛圍,以民主、開放的立場與心胸接納家長。在工作中若發現雙方的認知有差距,應及早溝通,以免累計怨氣。
(3)引導家長加入教育。學校在每周的某一天某一個時段,固定開設“家校活動”,既可滿足強勢家長參與學校教學的迫切要求,也可從側面支持學校的工作。教師與家長的育人理念和教育方式也會受到啟發,相互促進。
以柔克剛 以誠相待
文|杭州市文瀾實驗學校 白 瑩
由于家長的文化背景、教育經曆、工作環境不同,所以教育孩子的理念方法或者與老師溝通的方式也不盡相同。面對比較“強勢”、滔滔不絕的家長,我會有以下幾點做法:
一、找準理由,以理服人
家長在老師講話或者孩子講話的時候不斷“插嘴”、打斷對話,暢談自己的教育觀念,考慮是不是出于對年輕教師教學教育能力的不信任,這個時候應當通過溝通的方式技巧或者大方的交談向家長展示自己的專業性,争取獲得家長的信任與理解。
二、找準時機 适時轉移
面對家長的滔滔不絕,我們不需要一一回應,或者說一味的家長問什麼,我們答什麼,在溝通中這樣會很被動。我們可以盡量找到雙方認同的話題,在平和語氣和溫和微笑的掩飾下,一兩句話很簡潔地回答一下或者反饋一下,借由回答的過程反被動為主動,馬上可以引導家長将話題轉移到身邊的孩子身上,讓孩子自己來說一說心裡的想法。
三、充分利用家校資源 不唯我獨尊
有的家長在教育方面的确很有自己的心得體會,能夠有很多方法教育孩子,并且他的孩子在家長的教育下也非常出色,那麼可以充分利用這類家長的滔滔不絕,在各種公開場合邀請他分享自己的教育經驗,滿足他的表達欲。
總之,面對不同的家長都要采取恰當的溝通方法,才能将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達成一緻,家校形成合力。
有備而“訪”,外圓内方
杭州市朝晖實驗小學 葉 瑞
家訪時若遇上家長滔滔不絕,教師首先要認真傾聽。可以把家長所講的教育觀不論正确與否都記錄下來。這不僅體現了我們的工作态度,更有利于後續和家長、學生的交流。
其次,教師可以明确提出希望能和學生在書房或者卧室單獨交流。從學生這了解他的學習環境、表達能力、家庭關系等。之後再更有針對性地和家長做進一步的交流。
如果不是初次家訪,也可以“有備而來”。設置一些希望通過家訪了解的問題,掌握溝通的主動權。準确地點出學生的特點、反饋孩子的在校表現,并就其中的一些問題為家長提出一些建議。體現老師的專業性,以及對學生的關注和關愛。能一定程度上在家長這樹立威信,讓他更加信服班主任個人、信任學校工作。
最後,我認為教師應該意識到:家訪隻是家校溝通的渠道之一,不必要過分誇大其作用。通過家訪了解了“強勢”家長,其實這就是家訪的收獲。
以心換心誠溝通
文|杭州市莫幹山路小學 張 潔
家長在老師家訪時“強勢發言”,這樣的事情在班主任日常與家長溝通交流的時候也很常見。每位家長都有自己的世界觀、價值觀和教育觀。作為教師,要與家長在教育觀上“求同存異”,讓家長感受到教師與他們的目标一緻,促成家校更好地合作。
首先,教師要理解家長迫切想要表達自己觀點的心情。家訪是教師與家長一次近距離面對面的溝通,家長想要與教師多多講述自己在教養孩子方面的做法和觀點,教師需要理解家長,平時也要增加與家長交流的頻率。
其次,老師要耐心傾聽,讓家長感受到老師對這次交流的誠心。教師可以從家長的談話中了解家長的教育觀,對家長在家庭教育方法上好的方面給予充分的肯定,對于不贊同的地方也要提出自己的看法。
最後,教師要明确這次與家長溝通的内容。即使家長有時候岔開了話題,我們也要盡量引導家長回到我們的溝通内容上來。可以通過鼓勵孩子多說說話,引導到教師想要讨論的方向上來。
創造“說”的機會
文|華東師範大學附屬杭州學校 陳曉曉
遇到過于搶鏡的家長,我們先要分析這一現象背後的原因,然後對症下藥。一般來說家長話多而孩子話少主要是親子間沒有建立起安全的依戀關系或是孩子在家長那裡得不到應有的傾聽和回應。由此可見,一方面我們需要疏導家長和孩子的相處方式,另一方面我們要幫助孩子創造“說”的機會。
我認為在家訪時老師要和家長說明來意,希望孩子今天作為小主人給老師多做一些介紹,多發表一些看法。作為班主任在家訪前可以結合家訪的目的設置一個小問卷,既是便于思路的整理,也便于各類情況的統計。希望家長告知的可以更多地呈現在小問卷裡面,在家長填寫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和孩子進行溝通交流,這樣就避免了家長過多參與,滔滔不絕的情況的發生。
巧設小竅門 适當曉“退場”
杭州市外語實驗小學 葉欣茹
一、理解共情 充分尊重
首先需要肯定,鄭老師是一位非常認真負責的老師,在40度的天氣頂着高溫進行家訪,想必一定非常看重家訪的意義。那麼在家訪時,我會對這樣“過于搶鏡”的家長表示理解與尊重,先傾聽家長的育兒觀,讓家長感受到對他的尊重。然後選擇合适的時機進行本次來意的解釋:家訪一次非常難得,希望借家訪的機會了解家庭,聆聽自己的班級建設想法,以及站在專業角度對孩子提出建議。
二、細水長流 潛移默化
同時,我也會充分意識到,這樣“搶鏡式”的家長并不會因為一次家訪就改變自己的态度,所以需要“細水長流、潛移默化”。我會介紹一些育兒的書籍,講述對孩子的尊重是幫助孩子健康成長的必要條件,委婉通過身邊教育的小故事和書中的小故事,來啟發家長:過于強勢的态度會造成孩子懦弱的性格,甚至在學習生活中過于依賴父母,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長,引導家長進行自我反思。
三、專業引領 分享轉變
在未來的學習生活中,我會适時找準機會,和家長暢談孩子最近的轉變:孩子變勇敢了、變自信了、變得愛表達了。讓“搶鏡式”家長意識到隻有自己适時退場,才能給孩子進場的,機會從而轉變自己的育兒理念。
家訪時遇到搶鏡的家長怎麼辦
杭州市安吉路教育集團新天地實驗學校 沈岚
近年來,在班主任家訪中遇到“過度參與型”的家長的情況越來越多。這一現象的出現,與不少家長的學曆水平和文化素質有了很大提升有一定的關系。其實,換一個角度想,相對“強勢”的家長,參與學校和班級事務的意願較強、期待較高,與這一類家長加強合作與溝通,更有助于後續班級家校“合作共同體”的建立。
相互尊重是家校互通的前提,面對“搶鏡”的家長,班主任可以先傾聽家長的表達與意願,初步了解家長口中的孩子,盡可能從家長的話中了解家庭教育的情況,孩子的學前情況以及家長對孩子的期待。讓家長感受到學校和老師對孩子的關注,對老師産生信任感。在此過程中,可以适時提一些問題,直接讓孩子回答,聽聽孩子的想法。可以的話,可以讓孩子帶領參觀他(她)的卧室或者學習環境,看看是否有單獨溝通的機會,讓孩子與老師産生信賴感。開學後,也可以多關注、了解孩子。
無論遇到怎樣的家長,班主任要在家訪中做到高效了解學生在家裡的學習習慣、學習行為以及做家務的習慣等,知悉學生家庭氛圍等,并知曉家長和孩子溝通的方式,有的放矢地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指導。作為教育對話的主體,班主任和家長在家訪平等互動,打造教育路上相向而行“夥伴關系”。
多給孩子一點信心,相信孩子能走好人生的第一步!
文|杭州市文龍巷小學 李 姝
作為班主任,如果你在家訪中,遇到這樣的家長,你會怎麼辦?案例中的鄭老師遇到的家長,其實在家訪中我也遇到過這樣的家長,小霖媽媽就是這樣的一位媽媽,因為小霖有點口齒不清(統感失調)。其實家長這種“強勢發言”,甚至是有點焦慮的家長的表現無非是讓孩子能夠給老師留下一個好印象。
基于這種情感需求,首先我會語言肯定安撫家長:“媽媽介紹得挺全面了,我也從媽媽口中了解到了孩子的基本情況。那今天的家訪主角是我們的小霖哦,我們的小霖馬上就要成為一名小學生了,進去小學說明他已經長大了,會有一個新身份“小學生”,也會有一個班級集體,會有很多的同伴和朋友。要開始學習融入集體生活去學習成長。今天我們要讓小霖自己介紹和表達自己的想法。這就是成長的第一步。
媽媽要相信孩子,如果孩子表達不夠,媽媽再适時補充可以嗎?”我說道。小霖媽媽果然停止了“霹靂啪啦”的話痨模式,有點局促不安地坐在小霖的身邊。随後我轉頭輕聲問小霖:“小霖,你平時有什麼興趣愛好呀?”小霖看了一眼媽媽,很認真卻磕磕絆絆地介紹起了自己喜歡的書籍和玩具車,小霖媽媽在旁邊還是有點焦急,幾次想插嘴,我用手勢示意媽媽再等等,當小霖終于介紹完(就兩句話),我捕捉到孩子眼神中的一絲慌亂和媽媽眼中的如釋重負,我抓住機會,告訴小霖媽媽要盡可能地多給孩子一點信心,相信孩子能走好人生的第一步。
基于共情幹預,傳遞共育理念
文|華東師範大學附屬杭州學校 祝燕
本案例中的家長比較自我,沉浸式自我教育,家訪中一言堂,不給孩子和老師表達觀點的機會,這屬于家長對班主任缺乏信任的表現,是家校關系溝通不順的重要原因。
首先,班主任要用共情的原則,贊成并認同家長的教育理念,站在家長的角度去共同看待問題,并支持家長的做法,給予積極的回應和正面的肯定。
其次,抓住家長教育理念中的盲區,直接切入主題,表達本次來訪的目的。在寬松的氛圍内,引導孩子打開心扉,暢所欲言,在這一過程中,班主任也要巧妙地提出自己的建班理念和思路。在溝通的過程還不斷的贊同家長的做法,讓家長由不信任變為想參與,變成班主任的同盟軍。
最後,運用教育一緻性原則,就孩子的學校表現情況和家長分析利弊,提出改進意見,給與家教指導。學生的成長需要家校形成合力共同教育,尤其家庭更為重要,家校協同育人,家長參與到班級的管理中,家長因為被理解,很多問題都因為共情輕松解決了。
學會共情、學會溝通、學會引導
文|華東師範大學附屬杭州學校 金真子
本案例中,家長較為“強勢”,一味地在講自己的教育方法。所以,面對不同類型的家長時,我們要根據實際情況适當調整溝通方式來進行家校共育。
學會共情。以平等的态度來對待家長。每個家庭的教育理念和家庭狀況不一,在交流中對家長所說的表示理解,換位思考站在家長的立場,家長才更願意交流和合作。
學會溝通。溝通時要言簡意赅。可以事先準備學生平日在學校生活中的一兩處閃光點,讓家長感受到老師對學生的期待,再用簡潔的語言讓孩子和家長了解自己的班級建設的想法。
學會引導。适時聆聽家長的想法,随機應變,按照家長所說的,适時補充自己對學生或家長的建議、想法。
家訪是促進家校融合的重要途徑,僅聽家長的“一言堂”不可取
文|華東師範大學附屬杭州學校 付珍貞
一、 做一個認真的“聆聽者”
遇到一個強勢的家長,在某種意義上看是一件幸事,他們大多
數對孩子的教育十分重視,也有自己的很多思考。作為班主任,首先做一個認真的聆聽者,在聽的過程中可以更深、更全面地了解這個家長,知道這個家庭的教育方式。以此更多地懂得孩子,幫助孩子。
二、 做一個專業的“教育者”
既然是家訪,僅聽家長的“一言堂”一定是不可取的。班主任要适時地表達自己的教育觀,可以巧妙地中途加入:特别認同時,用簡單的話語、動作表示我們的認同;有不一樣的想法時,禮貌打斷,抛出自己的觀點與家長探讨;遇到家長的問題時,用我們的專業為其解惑,給以解答……
三、做一個成長的“助力者”
家訪是促進家校融合的一個重要途徑。在家訪前,班主任可以事先通過和各任課教師溝通,對這個孩子進行一個全面了解。家訪中,讓家長通過我們的語言、表情、動作感受到對孩子的關注,打消“強勢”家長的心裡防備。最後,表達對孩子成長的期望,以便家庭、學校更好地攜手,助力孩子的成長。
他強任他強,清風拂山崗
文|浙江省教科院附小 樓亞男
一個“強勢”的家長一定有一顆強烈渴望被認同的心,不管是對自己的教育理念,還是對自己的孩子。老師可以不認同他的做法,但要嘗試去理解他們,一味的反駁或無視,隻會使家長逆反心理更加嚴重,這反而會影響家訪的效果。
首先,在家訪過程中,教師态度要和藹親切,真誠友善,認真傾聽家長的話,對于可圈可點的部分表示認同鼓勵,并适時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議。其次,孩子是家訪的主題,我們要抓住契機,積極把話題往孩子身上引,給孩子更多表現的機會。
曾經遇到插班生家長對自己的孩子的閱讀量誇誇其談,我明白隻是一位母親迫切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被新班主任認可。我便順勢詢問孩子:“小張,那最近在讀什麼書呀?你最喜歡哪本書?老師也很喜歡,特别是XX人物,特别的立體……”通過與孩子的聊天,初步了解了孩子的興趣愛好和基本水平。在觀察中,發現孩子的書架基本都是科普課的書籍,在表揚家長培養良好閱讀習慣同時,建議家長豐富孩子的閱讀類型,在這樣輕松和煦的氛圍中,大家聊得都很開心,那家訪的目的也水到渠成。
基于共情幹預,傳遞共育理念
文|杭州市觀成實驗小學 徐鳳敏
本案例中的家長比較自我,沉浸式自我教育,家訪中一言堂,不給孩子和老師表達觀點的機會,這屬于家長對班主任缺乏信任的表現.是家校關系溝通不順的重要原因.
首先,班主任要用共情的原則,贊成并認同家長的教育理念,站在家長的角度去共同看待問題,并支持家長的做法,給予積極的回應和正面的肯定。
其次,抓住家長教育理念中的盲區,直接切入主題,表達本次來訪的目的。在寬松的氛圍内,引導孩子打開心扉,暢所欲言,在這一過程中,班主任也要巧妙地提出自己的建班理念和思路。在溝通的過程還不斷的贊同家長的做法,讓家長由不信任變為想參與,變成班主任的同盟軍。
最後,運用教育一緻性原則,就孩子的學校表現情況和家長分析利弊,提出改進意見,給與家教指導。學生的成長需要家校形成合力共同教育,尤其家庭更為重要,家校協同育人,家長參與到班級的管理中,家長因為被理解,很多問題都因為共情輕松解決了。
面對家長的“搶鏡”行為,不要太過糾結
文|杭州市半山實驗小學 計淑紅
家長為何會在家訪時出現“搶鏡”的行為?是家長認為老師年輕,在育兒方面的經驗不如自己豐富,對老師的不信任?還是家長提前做好準備,想在老師面前展現自己對于孩子教育方面的重視,拉近距離,給老師留下好印象?我想,家長的目的,也是希望和老師統一教育理念,目的是讓孩子變得越來越好。
因此面對家長的“搶鏡”行為,我認為不要太過糾結,更不要站在家長的對立面,可以嘗試從幾個方面入手。
第一,有備無患顯态度。家長對年輕班主任的經驗有擔憂是很正常的,作為年輕班主任,可以通過提前預設好問題角度和自己的帶班理念,并寫到筆記本中,既防止關鍵要點的遺忘,又能夠給家長認真負責的初印象。
第二,開門見山明目的。很多家長滔滔不絕是因為不明确老師家訪的目的,故可以開門見山地提出自己本次家訪的意圖,及對家校合作和孩子成長的期待,讓家長心中有數。
第三,巧妙接話回主題。當家長情不自禁“搶鏡”時,班主任要成為“主持人”,通過諸如肢體語言、巧妙接話等方式讓話題回到自己身上,回應家長的同時提出自己的想法;然後成為“記者”,及時借助問題提綱将話題引導下一環節,控制家訪的整體節奏。
自信 平和 引導
文|杭州文津小學 沈甜甜
面對較為“強勢”的家長,如果班主任也在氣勢上敗下陣來,不讓孩子有自己的表達思維,那對孩子的成長肯定會造成一定的影響。對于本案例,我可能會有以下的想法。
自信
首先,我們作為一名班主任,或者說作為一名教師,我們要對自己的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有一定的信心。這位家長能一直“替”自己的孩子發言,說明她自己對自己的教育方式很有自信。這個時候,我們要做的,是跟這位家長進行教育方式的溝通,用專業的、正确的理論嘗試讓家長意識到自己的“越界”。
平和
家校溝通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讓孩子有更好的發展,所以在交流過程中,面對家長的“強勢”,作為班主任我們也是不能幹着急,上來就跟家長說這樣那樣不好,怎樣怎樣才是好的,家長會覺得老師對她有想法,或者老師不理解孩子的發展過程。我們也是應該先耐心聽完家長的想法,再發表自己的建議。一個好的溝通者,必須先是一名好的傾聽者。
引導
在平和交流之後,再慢慢給家長滲透,孩子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孩子才是學習的主角,更是交流和表達的主角。引導家長思維上有所轉變才是這次溝通效果的體現。思維決定行為,有了正确的教育觀,家長才不會事事都那麼“強勢”,也會讓孩子有更多的發揮空間。
家訪時間前,把此次家訪主題和目的告知對方
文|杭州市文津小學 彭楊青
關于這個問題我有一些簡單的看法,首先在和家長約定家訪時間前可以把此次家訪主題和目的告知對方。
家訪主要來說是圍繞兩方面展開:1.以孩子為中心(了解孩子學業、興趣愛好、個人特長、不足之處,人際關系,等等)。2.以家長為中心(了解家庭關系、父母期待、孩子家庭表現、家務參與度,等等)。
家長的一些信息我們當然需要掌握,但如果家長一直把話題攥在自己手上,那我們需要采取一些措施了:
1.委婉的提出轉變話題:XX爸爸/媽媽,關于這些信息我們掌握得差不多了,還有一些問題我需要向您了解………
2.分模塊提問(以上兩個方面為劃分,在溝通過程中和家長說清楚,接下來該聊什麼話題)
共情相融 共謀助力 共話成長
俗話說“溝通是架起友誼的橋梁”。家訪即是一種溝通,是孩子、家長、教師三者之間面對面的一次坦誠的交流,是架起孩子和教師、家長和教師、孩子和家長心靈和諧的橋梁。
如果家訪時碰到像鄭老師這樣的家長,過于“強勢”,喜歡“搶占”說話或師生溝通時“插嘴”等現象,我想,不妨可以這樣做:
第一,全面“備課”,訪前對學生家庭作深入細緻地了解。了解家長對孩子的期望與要求,了解學生的個性與想法。家長的職業特點、文化素質、思想修養等,設計好“家訪預習單”,有針對性地想要解決什麼問題,有明确的目的和恰當的期望值,便于交流切實主題,着重解決問題。
第二,設定“C位”,訪時對家長預約好時間以及具體安排。明确此行家訪需要向家長了解孩子在家裡的哪幾方面的表現,需要向孩子了解哪些問題,可以在“三者”共建的“友好”的環境裡采用“記者采訪模式”,新穎又很有趣。如果有必要,還可以“分頭”分别創設與家長對話的時間,單獨有和孩子交流的空間,以期望了解孩子的成長需求和了解家長表達的出發點。
第三,表達“共情”,對家長的“搶占、插嘴”表達同理心。家長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情格外強烈,特别想要在老師面前展示孩子和自己“閃光”一面,也想表達自認為“正确”的教育觀念。正因為家長如此心切,所以“好表達”,因此可以肯定家長的信任和博學,同時提出,孩子的教育契機見于時時、處處,咱們多給孩子自由表達的機會,傾聽孩子的心聲,鍛煉孩子與人的溝通能力。
第四,設置“獎勵”,請家長一同見證孩子的“榮耀”時光。把孩子的點滴進步一一記錄,可以用表揚信、獎章等方式進行肯定,給進步者以“老師登門表彰”的機會。把家訪作為獎勵,這樣激勵性的家訪成為一種鞭策,也成為學生的一種榮耀,變“家訪”為家長和學生的向往,家長在享受孩子的“榮耀時光”,就滿心歡喜,自然不愛“插嘴”了。
總之,“到什麼山唱什麼歌”,适當“變一變”家訪的内容和形式,多一些“鼓勵式的家訪”,以真誠之心,開誠布公,真情流露,有數、有度、有禮又有趣。家校聯盟合力,助力孩子在知識的獲得,能力的培養,品德的陶冶,個性的形成給以正向的引導和積極的啟發。
來源|瞿巧華班主任工作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