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男孩女孩自然出生率

男孩女孩自然出生率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13 08:10:36

#學問分享官#生出男孩或女孩的比例真的是1:1嗎?

男孩女孩自然出生率(男女孩出生率竟天生就不一樣)1

無論是人類還是其它有2種性别的地球生物,穩定在“絕對的1:1”的出生性别比是不可能的。

“探尋影響人類性别比例的自然因素”是科學研究的活躍領域,最近幾十年裡在各種期刊上已發表了1000多篇文章,數據涵蓋五大洲的現代國家和曆史記載的大量出生記錄·死亡記錄,其中一些統計了某些國家一百多年裡的年度性别比數據。研究結果顯示,在人類曆史上的各個時代和地區,活着出生的人類男嬰數量多于人類女嬰,平均比例約1.05:1,在1.03:1到1.07:1的範圍内波動均可視為正常[1],在最近100多年裡各個地區的最大波動範圍是0.94:1到1.15:1。

在男女之外,根據世界各地的實際情況和當地醫學的認定标準,新生兒裡0.018%至1.7%是間性人,其中一部分真正具有兩種性别的生殖系統。

現在知道的對人類出生性别比造成影響的可變因素包括父母的激素水平、父母的年齡[2]、環境溫度等外界壓力[3]、一些環境污染物、特定藥物、産前性别檢查加人工流産。20世紀末到21世紀初,一些人口較多的地方的出生性别比達到了1.08:1,略微影響了全人類的性别比例,但效果不大,這是因為非洲南部一些國家在過去幾十年裡的出生性别比低于1:1,他們的人口也挺多的。

人類用科學技術影響出生性别比的曆史還很短,在産前殺死女嬰的現象是存在的,但其數量不能為一切問題負責——實際上這造成的影響可能還不如全球變暖來得大。從1865年到2003年的人口統計顯示,平均氣溫每上升1攝氏度,寒帶男性出生率就會上升0.06%(可以看上面鍊接過一次的參考文獻2)。

從有文字記載時起,人們就記錄了人類社會上存在的殺嬰行為——殺男嬰和殺女嬰的都有,殺女嬰的往往多一些。靠這種手段給性别比造成影響的門檻比人工流産低得多,但仍然不能左右總體的流向。

地球上現在存活着的所有年齡的男性和女性的比例約為1.01:1,比自然狀态的出生性别比更接近1:1。這和男性的預期壽命短于女性有關:

  • 二十一世紀一零年代世界平均出生性别比為1.07:1,
  • 在世界大多數地區,男嬰死亡率顯著高于女嬰,這是因為男嬰的免疫力弱于女嬰
  • 現在存活着的從出生到15歲之内的男性和女性的比例約為1.06:1。
  • 現在存活着的65歲及更老的男性和女性的比例約為0.79:1
  • 在大多數地區,成年男性每年的死亡率遠高于成年女性,即使女性有“在分娩時可能死亡”這樣的巨大不利因素也找不回來這個平衡,因為男性死于心髒病和中風的概率實在是高。
  • 統計顯示,在1999年~2006年的美國,成年男性在兇殺案中死亡的概率是同年齡女性的3~6倍,當然兇手也絕大多數是成年男性;成年男性死于交通事故、生産安全事故等意外事件的概率是同年齡女性的2.5~3倍。
  • 寒冷氣候會增加男嬰流産的概率,但可以延長在那裡健康生活的男性的壽命,結果讓北歐國家相比炎熱地區有更高的老年男性比例[4]。

以下是另一種統計方式的2020年7月1日全球人口估計數據,來自CIA。

  • 0~14歲:25.33% (男性1005229963/女性941107507 性别比1.068:1)
  • 15~24歲:15.42% (男性612094887/女性572892123 性别比1.068:1)
  • 25~54歲:40.67% (男性1582759769/女性1542167537 性别比1.026:1)
  • 55~64歲:9.09% (男性341634893/女性357176983 性别比0.956:1)
  • 65歲及以上:9.49% (男326234036/女402994685 性别比0.801:1)

可以看出男性從25歲開始以顯著比例較女性更早地死亡。


傳統上對人類1:1出生性别比的假設隻是建立在沙子上的樓閣,其前提是:

  • 哺乳動物精子中X和Y染色體數目相等,
  • 這些精子結合卵子的能力相同,
  • 因此,能夠形成相等數量的雄性和雌性受精卵,
  • 因此,出生時性别比例的任何變化都可以歸因于受孕和出生之間的性别選擇。

現有的科學證據與上述假設和結論背道而馳。

不限于人類,雌雄比例在“有且隻有兩種性别、二者的壽命和體型相近、出生後不能改變性别、性别比例長期保持穩定”的動物裡才會接近1:1。性别比例長期保持穩定的狀态下表現出的性别比例稱為安定性别比例,在許多物種中可以接近1:1,但反例也是衆多的;而且性别比例總是在波動,不會保持在精确的1:1。

1:1的安定性别比,其實是建立在雙親對其不同性别的後代投入相等資源的基礎上。威廉·唐納·漢彌爾頓在1967年給出如下的簡化解釋:

  • 假設産出雄性和雌性的資源消耗是相同的,
  • 如果種群之中産出雄性的生育頻率低于産出雌性,
  • 雄性個體将比雌性個體産生更多繼承自己遺傳物質的後代,
  • 于是,遺傳上更容易生育雄性的親代将生出多于平均數量的孫代,
  • 于是,趨于生育雄性的基因會在種群裡擴散,雄性的生育頻率徐徐上升。
  • 随着種群接近1:1的性别比例,生育雄性相關的基因的優勢會越來越小。
  • 以上狀況在雌性的生育頻率低時對雌性也适用。
  • 因此這樣的種群的性别比将總是在1:1附近。

這屬于進化穩定策略的一種。如果雙親對不同性别後代投入的資源不一樣多,則性别比自然偏離1:1。

在性染色體之外,地球生物還有許多性别決定方式,包括而不限于環境決定型(根據孵化過程中的環境溫度等外界因素來決定身體構造)、根據激素水平在出生前或出生後改變身體構造(無需改變染色體)、常染色體決定性别等等,可以看一看魚類[5]、軟體動物 評論裡的爬行類[6]的情況,感受一下。

還有許多地球生物根本就沒有性别抑或有大量雌雄同體的個體,乃至整個種群全部是雌雄同體——諷刺的是,全雌雄同體的生物可以做到“出生的非畸形個體之中雌雄生殖系統的數量相同”之1:1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